家长、儿童教育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209|回复: 1

[中外历史] 中国古代“ 丝绸之路”是怎么回事?

[复制链接]

10万

主题

10万

帖子

30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305059
发表于 2016-8-9 16:04:4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丝绸之路,犹如一条彩带,将古代亚洲、欧洲和非洲的古文明连接在了一起。正是这些丝绸之路,将中国的造纸、印刷、火药、指南针等四大发明,养蚕丝织技术以及绚丽多彩的丝绸产品、茶叶、瓷器等传送到了世界各地。同时,中外商人通过丝绸之路,将中亚的汗血马、葡萄,印度的佛教、音乐,西亚的乐器、天文学,美洲的棉花、烟草等输入中国,东西方文明在交流融合中不断更新、发展。
  “丝绸之路”的缘起
  1877年,德国地理学家李希霍芬(F.VonRichthofen)首次把汉代中国和中亚南部、西部以及印度之间的丝绸贸易为主的交通路线,称作“丝绸之路”。丝绸之路是指从中国内地出发,经过中国西北地区,横贯亚洲,进而连接非洲和欧洲的古代陆路交通线路,通过这条路线,各地区,各民族间在政治、经济、文化方面进行着广泛的交流。
  在古代世界,中国是最早开始种桑、养蚕、生产丝织品的国家,中国的丝织品迄今仍是中国奉献给世界人民的最重要产品之一,它流传广远,涵盖了中国人民对世界文明的种种贡献。故“玉之路”、“宝石之路”、“佛教之路”、“陶瓷之路”等都只能反映丝绸之路的某个局部,而终究不能取代“丝绸之路”这个名字。
  丝绸之路历史
  丝绸之路的基本走向形成于公元前后的两汉时期。它东面的起点是西汉的首都长安(今西安)或东汉的首都洛阳,经陇西或固原西行至金城(今兰州),然后通过河西走廊的武威、张掖、酒泉、敦煌四郡,出玉门关或阳关,穿过白龙堆到罗布泊地区的楼兰。汉代西域分南道北道,南北两道的分岔点就在楼兰。北道西行,经渠犁(今库尔勒)、龟兹(今库车)、姑墨(今阿克苏)至疏勒(今喀什)。南道自鄯善(今若羌),经且末、精绝(今民丰尼雅遗址)、于阗(今和田)、皮山、莎车至疏勒。从疏勒西行,越葱岭(今帕米尔)至大宛(今费尔干纳)。由此西行可至大夏(在今阿富汗)、粟特(在今乌兹别克斯坦)、安息(今伊朗),最远到达大秦(罗马帝国东部)的犁(又作黎轩,在埃及的亚历山大城)。另外一条道路是,从皮山西南行,越悬渡(今巴基斯坦达丽尔),经宾(今阿富汗喀布尔)、乌弋山离(今锡斯坦),西南行至条支(在今波斯湾头)。如果从宾向南行,至印度河口(今巴基斯坦的卡拉奇),转海路也可以到达波斯和罗马等地。这是自汉武帝时张骞两次出使西域以后形成的丝绸之路的基本干道,换句话说,狭义的丝绸之路指的就是上述这条道路。
  历史上的丝绸之路也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地理环境的变化和政治、宗教形势的演变,不断有一些新的道路被开通,也有一些道路的走向有所变化,甚至废弃。比如敦煌、罗布泊之间的白龙堆,是一片经常使行旅迷失方向的雅丹地形。当东汉初年打败蒙古高原的北匈奴,迫使其西迁,而中原王朝牢固地占领了伊吾(今哈密)以后,开通了由敦煌北上伊吾的“北新道”。从伊吾经高昌(今吐鲁番)、焉耆到龟兹,就和原来的丝路北道会合了。南北朝时期,中国南北方处于对立的状态,而北方的东部与西部也时分时合。在这样的形势下,南朝宋齐梁陈四朝与西域的交往,大都是沿长江向上到益州(今成都),再北上龙涸(今松潘),经青海湖畔的吐谷浑都城,西经柴达木盆地到敦煌,与丝路干道合;或更向西越过阿尔金山口,进入西域鄯善地区,与丝路南道合,这条道被称作“吐谷浑道”或“河南道”,今天人们也叫它作“青海道”。还有从中原北方或河西走廊向北到蒙古高原,再西行天山北麓,越伊犁河至碎叶(今托克马克附近),进入中亚地区。这条道路后来也被称作“北新道”,它在蒙古汗国和元朝时期最为兴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万

帖子

3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31200
发表于 2016-8-9 16:22:13 | 显示全部楼层
  海上丝绸之路
  除了陆上丝绸之路外,古人还开通了海上丝绸之路。海上丝绸之路的形成也是从汉代开始。海洋虽然隔开了各国,但当人们掌握了造船技术和航海技术以后,它便成为无远不至的通途。从汉代丝绸之路输出的货源来看,蚕丝和丝绸均产于沿海的江南,吴、越和山东齐、鲁一带,这些地方也是自古的盛产蚕丝和造船基地。这些地方既能对外输出提供货源,又能提供海外运输的运载工具。这两者是汉代开辟海上丝绸之路的社会条件和物质基础。汉武帝(公元前140-公元前87年)打通了海上丝绸之路,主要是从海上经由印度沟通与罗马的贸易交往,到海外去建立贸易关系,积极探寻海外市场和海上交通路线,海上丝绸之路是在汉代开始逐渐形成。
  唐代(公元618-907年)开始从广州起航的南海航路,是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通道。这条南海丝绸之路在传播丝绸的同时,对促进各国之间的物质和文化的相互传播和影响,起到了重要的媒介作用。东南亚、南亚、西亚乃至欧洲各国都派使节通过海上来和中国通好,以求丝绸和进行其它贸易交换,丝绸作为一种重要的贸易交易品被源源不断地输往海外各国。
  通过海上贸易得到利润是当时政府重要的税收来源之一。唐宋元三代都在中国东南沿海的著名贸易城市广州、明州(今宁波)、泉州等地设立了专门管理进出口贸易的市舶司或市舶务,对来华进行贸易的海外商人给予尽可能的优惠与支持。丝绸之路成为传播友谊、连结东西方文明的纽带。
  丝绸之路物质文明的外传
  西方对中国的认识是从丝绸之路上的丝绸开始。中国的丝绸制造业在唐代达到高峰,织法与纹饰都比以前更加丰富。明朝的丝织品继承了唐朝以来品种繁多、华丽富贵的传统,其精美绝伦的品质对世界各国有着巨大的吸引力。精美的中国丝绸一传到西方便使西方人为之倾倒,罗马诗人威吉尔称赞中国丝绸比鲜花还美丽,比蛛丝还织细。随着中国丝绸的不断外传,他们了解了中国的丝绸,也认识了中国。中国丝绸逐渐成为古代国际贸易中运销最远,规模最大,价格最高,获利最丰的商品。除了丝绸,中国的瓷器、漆器等,都是西方国家钟爱的具有东方韵味的工艺品。
  丝绸之路上的外来物质文明
  今天的中国所常见的一些植物与土产,许多是从外族引入。中国古代文献中记载的一批带有“胡”字的植物,如胡桃、胡瓜、胡葱、胡椒、胡萝卜,还有西瓜等,十有八九是来自西域。汉初以来,到中国的不仅仅有植物,还有罗马的玻璃器、西域的乐舞、杂技。从魏晋到隋唐,随着属于伊朗文化系统的粟特人的大批迁入中国,西亚、中亚的音乐、舞蹈、饮食、服饰等也大量传入中国。丝绸之路的开通与维持,对中西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交往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丝绸之路上的宗教与艺术
  随着东西方商业贸易的频繁交流,东西方文明的相互影响也日益增多。在物质文化交流的同时,丝绸之路带来的文化成果也绚丽多彩。作为世界三大宗教之一的佛教,早在西汉(公元前206-公元8年)末年就传入中国,到了隋唐时期(公元581-907年),佛教已经得到发展,深入民心,并且由中国的高僧创立了中国化的宗派。今天随处可见的佛寺石窟和名刹寺庙等,都是佛教直接或间接留下的影响和延续。特别是沿着丝绸之路留存下来的佛教石窟,著名的如敦煌莫高窟、安西榆林窟、天水麦积山、大同云冈、洛阳龙门等大多融会了东西方的艺术风格和佛教精神,是丝绸之路上中西文化交流的见证。佛教在中国的传播,对中国文化和中国人的精神层面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也开始了中华文明吸收外来文化的先河。
  丝绸之路是横贯亚欧的商业要道,是古代东西方之间的贸易之路,也是一条东西各国政治、经济、文化交流的大路,而以沟通当时国际贸易最为突出。《后汉书·西域传》说:“驰命走驿,不绝于时月;商胡贩客,日款于塞下”,反映出使者往来不断,商贩不绝于旅的情景。丝绸之路也是古代中国文明作用于世界历史的重要杠杆,是古老的中国走向是世界、接受世界其他地区文明营养的主要通道。中国文化性格的塑造、中国历史的具体形态,都与丝绸之路息息相关。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新都网 ( 京ICP备09058993号 )

GMT+8, 2024-4-23 15:50 , Processed in 0.091508 second(s), 7 queries , Win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