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292|回复: 0

[音乐艺术] 感人肺腑的血泪控诉--《松花江上》

[复制链接]

10万

主题

10万

帖子

30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305059
发表于 2016-8-9 15:55:2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1936年11月,被蒋介石驱赶到“剿共”前线的东北军官兵,布满西安街头。他们被迫流亡关内,有家归不得,有仇不能报,却为反共反人民的内战去卖命,人人心头都郁结着悲苦怨愤,要倾吐,要爆发……当时正在西安
  二中教学的张寒晖,天天见到这种流浪彷徨的惨景,耳中充满嗟叹痛苦的呼声,于是便谱写了这首感人肺腑的独唱曲,以饱含着热泪而带有哭泣似的音调,倾吐着悲愤交加的心声:
  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
  那里有森林煤矿,
  还有那满山遍野的大豆高粱。
  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
  那里有我的同胞,
  还有那衰老的爹娘。
  “九一八”,“九一八”,从那个悲惨的时候,
  脱离了我的家乡,
  抛弃那无尽的宝藏。
  流浪!流浪!
  整日价在关内流浪!
  哪年哪月,才能够回到我那可爱的故乡,
  哪年哪月,才能够收回我那无尽的宝藏?
  爹娘啊,爹娘啊,
  什么时候才能欢聚一堂!?
  歌曲的结构是带尾声的二部曲式。倾诉性的音调贯穿全曲,兼有叙事和抒情的特点,真切感人。旋律以环回萦绕、反复咏唱的方式展开,感情越来越激动,具有回肠欲断的效果。当尾声唱出呼天叫地似的旋律时,歌曲达到高潮,在声泪俱下的悲痛中,蕴藏着要求起来抗争的力量。张寒晖谱成这首歌曲后,亲自教给学生演唱,后来又传到东北军的学生队伍里,不久就唱遍了东北军。“西安事变”爆发后,西安城里已到处可以听到《松花江上》的歌声,并且迅速传遍全国。音乐家刘雪庵曾将这首歌编入《流亡三部曲》中,但不知作者是谁,只得署以“佚名”。埋头苦干的革命音乐家张寒晖,就是这样代表人民倾吐呼号,为我们留下了这首不朽的战斗性的悲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新都网

GMT+8, 2025-9-21 11:20 , Processed in 0.048471 second(s), 8 queries , Win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