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108|回复: 0

特级教师教作文

[复制链接]

28万

主题

28万

帖子

84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848531
发表于 2016-8-9 15:47:4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如何写好作文呢?豆豆收集了特级教师的一篇文章给大家分享下。为什么要分享这样的文章呢?因为今天Q群173762809家长讨论起孩子的期中考试了,就有家长说孩子的语文成绩不理想,而语文成绩低的原因很大程度上是由作文不好造成的,因为在目前的语文试卷中,基础分22、阅读分48、作文分50。那么如何提高孩子的作文成绩呢?一起来听听特级教师的经验吧。
          好作文的原因是多项的,经历、学养、情感、哲学取向,都有可能成为作文成功的因素。《易传》说:同归而殊途,一致而百虑。大概可以形容的。
          《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同一道题目,朱自清和俞平伯两位大家同时操觚,却也趣味不同。这就大概涉及审美原因了。唐代旗亭赛诗,王昌龄、高适、王之涣,虽均是诗坛高手,但在众人眼里还是有高下的,这高下的形成就在于平时的修炼。苏辙认为自己眼界不够,应该游历名山大川。这就合乎司马迁主张的“行万里路”了;但司马迁主张的前半句“读万卷书”,他似乎不太关心,这是由于他已经腹笥博赡,读书不是主要矛盾。中小学生作文水平的提高也是因人而异的,讲究对症施药。
          有人说,作文不是教的。这话说得太绝对。作文的规矩,开始是应该教的。现在的考试文体不限,但学生笔下的文体还是要求规范的。合乎规范,这不是一日两日的功夫。很多学校都要求学生写随笔,随笔不是随便下笔。一开始就荒腔走板,形成定式就难改了。写记叙文,当知什么是“主脑”,然后围绕它铺展开来。写议论文,当知围绕论点组织材料。这些基础,教好非常必要。形式是内容的载体,从某种意义上说,形式也是内容。中学生对文体形式掌握好了,才能让自己的才智表现发挥出来,作文才能文质兼美,秀外慧中。
          写好作文,离不开观察和思考。教学生观察生活,看似容易,其实很难。活着,不等于生活。很多人从小生活在秦淮河两岸,但又有几人能写出《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要让学生生活在生活中,思想的窗口天天敞开,用心观察,积极思考,会让生活更丰富、更深刻。观察,可从身边开始,从点滴开始,积累到一定程度,就能体悟生活的趣味盎然。此外,还要让学生有一点静处的时间。蚕吐丝作茧,是在暗中进行的;思想,诗思,是在灞桥风雪中诞生的。以为静下来就是浪费时间,不知戕害了多少美妙的灵感。教会学生做思想的瑜伽,就是教会他们为思想发育预设温柔的静默的空间。
          现在有一些学生,写作文还不会用书面语,这是需要注意的。不会使用书面语,表明思维的粗浅。记叙、描写,缺少必要的词语积累,要想真切传情达意、委婉动人恐怕不易。解决之道,还在读书。黄庭坚有句名言:三日不读书,则语言无味,面目可憎。已有成就的名家都如此重视读书,何况我们中小学生呢?中小学生现学现卖,写作文常有堆砌词藻之弊,有的老师对此大加挞伐,其实,堆砌这是积累运用,如果能因势利导,语言的转换会很快达成。苏轼不也说过年轻时写文章“彩色绚烂”,至年大才“乃造平淡”的话吗?审美能力,也是从阅读起步,从写作实践中领悟的。刚刚去世的乔布斯曾说:我愿意把我所有的科技去换取和苏格拉底相处的一个下午。读先哲的书,就是跟他们交谈。读书的过程,是实现语言由“野”到“文”的蜕变过程,还有升华气质的效果。
          学生作文中还有一个普遍问题,就是缺乏层次。简单地说,层次就是差别。前一句话和后一句话不同,前一段的意思和后一段的意思不同,这样就构成了层次。记叙文记事,每件事之间应该有意义的侧重点,这样对象会有立体感和多义性。议论文也同样要有层次。现今有些学生作文事例堆积,不问异同,有人说它是“简单枚举法”,也有人称之为“群狼战术”。再多的狼,如果没有差别,在作文中也形同一只狼。在文章中,层次也是思想的表征。我们对一个事物如果有了深刻的了解,有了深入的思考,我们的陈述就有可能条分缕析,徐徐道来。如果我们明确为文的目的,也就不会用“群狼”来证明自己的力量。
          语言是在使用过程中生成它的意义的,让我们静下心来去读去写吧!
        编辑推荐:
        如何写好小升初命题作文的方法
        小升初经验 五招让作文开头下笔如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新都网

GMT+8, 2025-4-20 03:17 , Processed in 0.059211 second(s), 8 queries , Win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