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188|回复: 0

[大班主题教案] 大班主题教案:喜洋洋

[复制链接]

10万

主题

10万

帖子

30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305059
发表于 2016-8-9 15:29:3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今天我为大家带来的是一节大班音乐欣赏《喜洋洋》,在幼儿园的音乐教育活动中,欣赏活动往往最容易被人忽视,主要原因就是在音乐欣赏活动中,“让幼儿主动学习”与“教师怎样教”二者之间的矛盾表现得格外突出,教师们也对此颇感困惑,今天,我就以这节欣赏活动和老师们进行探讨。
  一、分析教材,把握重点。
  1、教材分析:本节活动是素质教育活动材料大班下学期《音乐》上的一节活动,《喜洋洋》是我国的一首民族管弦乐曲,段式为ABA三段式,取材于山西民歌《卖膏药》和《碾糕面》,乐曲欢快活泼、热情洋溢。对于大班孩子,我们重点是引导幼儿通过欣赏活动,感受乐曲的情绪,丰富幼儿的审美经验,提高幼儿的音乐感受力和表现力,使幼儿体会到自由表达和创造的快乐,因此,我确定了本节活动的目标。
  2、目标: (1)通过欣赏,引导幼儿感受乐曲欢快活泼的情绪和优美抒情的风格特点。(2)培养幼儿对欣赏音乐和表现音乐的兴趣。
  3、重点难点:从活动目标可以看出,本节活动的重点是引导幼儿通过反复感受音乐,感知全曲旋律优美、欢快活泼,充满喜洋洋的气氛及节奏特点,培养幼儿的音乐感受力和表现力。难点是感知第一、三乐段与第二乐段的不同。
  4、教学准备: 电视机录像机及录像带 彩笔 画纸 手绢 打击乐器
  二、精选教法,引发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育心理学也认为“学习者同时开放多个感知通道,比只开放一个感知通道,能更准确有效的掌握学习对象。”因此,本节活动,我主要采用了以下两个教法:1、把生活经验融入活动,激发幼儿感受与鉴赏的兴趣。 2、多渠道调动幼儿多个感知通道参与活动,使幼儿主动参与音乐欣赏,并表达独特感受与见解。
  三、暗授学法,让幼儿主动欣赏。
  物理学家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而对想象力的启迪,音乐欣赏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根据大班幼儿注意力时间短,爱动、爱表现的心理特征,我设计了以下学法:
  1、用听、说、看、动等多种形式,体验音乐,交流互动。 2、融合绘画、舞蹈等艺术表现形式表达自己对乐曲的感受。
  这些方法能使幼儿得到不同的心理满足,体现了新《纲要》 “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更便于实现“因势利导、因人施教”。
  四、活动过程:
    1、创设情境,兴趣引入。
  在歌曲《恭喜恭喜》的音乐声中,教师带幼儿边唱边表演进活动室,营造一种欢快喜庆的气氛。表演完,引导幼儿谈话:我们这儿过年都有什么活动?过年时人们的心情是怎样的?
  2、完整欣赏,感受乐曲情绪。过渡语:小朋友喜欢看电视吗?播放一段没有声音的闹元宵录像。
  看后提问:
  (1)你看到电视上人们在干什么?(2)人们脸上的表情怎么样?你用什么动作表达自己心情很高兴?
  (3)这段节目少了什么?我们为它配上一段音乐听一听好听吗?
  完整欣赏乐曲。欣赏后提问:你觉得这首曲子听起来怎么样?你最喜欢哪一部分?
  教师小结:这首乐曲节奏活泼、轻快,旋律优美,表现了一种喜洋洋的气氛,适合在热闹的场所播放。
  想一想,这么欢快的音乐,除了闹元宵,还可以在什么时候播放?
  这一提问设计在这儿,是把幼儿的生活经验迁移到活动中,为下面的想象创作进行铺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新都网

GMT+8, 2025-9-20 02:13 , Processed in 0.053075 second(s), 7 queries , Win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