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66|回复: 0

同龄人对儿童影响大于父母

[复制链接]

10万

主题

10万

帖子

30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305059
发表于 2016-8-9 15:08:4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为改变英国青少年中广泛存在的叛逆现象,英国政府寄希望于广大父母,计划开展教育改革,斥巨资帮助父母提高教育子女的能力。
  但美国心理学家的研究发现:儿童成长过程中更易受流行文化、同龄朋友等来自家庭生活以外因素的影响。这无疑给英国教育改革项目泼了一瓢冷水。
  同龄优势
  据英国《每日电讯报》报道,美国心理学家朱迪丝·里奇·哈里斯在英国《展望》杂志上撰文说,与家庭生活和遗传基因相比,外部因素,如流行文化、同龄朋友甚至街头混混等,对儿童的成长和性格形成影响更大。
  哈里斯说,为了能在学校赢得欢迎、和朋友们打成一片,孩子们更容易接受来自同龄人的影响,而对父母的“耳提面命”不“感冒”。
  哈里斯的研究成果同英国政府计划推行的教育改革相冲突。
  英国政府正计划斥资3000万英镑(折合6000万美元),引导父母纠正“失控”儿童的行为。
  教育技能部发布了名为“家长学院”的全国性改革项目计划。该项目将针对儿童抚养、政府改革措施的实施展开研究,还将开设专门课程提高父母管教子女的能力。
  无关家庭
  哈里斯不否认父母对儿童的日常生活有很大影响,但她认为,长期看来,家庭背景和遗传基因对儿童性格习惯和行为举止的形成并无明显影响。
  “与父母的关系影响儿童每天的快乐,就像婚姻关系影响成年人每天的快乐,但事实上对孩子性格形成均无太大作用,”哈里斯说,“从长远看来,来自家庭以外的因素对儿童行为、性格的形成影响更大。”
  哈里斯认为,儿童父母的感情状况、家里经济条件、居住环境、父母的兴趣爱好等,对孩子性格和行为形成的影响都不大。
  “如果与不良少年交了朋友,在家教严格家庭中长大的孩子也一样会变坏,”哈里斯说。
  质疑传统
  早在8年前,哈里斯写成《教养的假设》一书,质疑“有其父必有其子”的观念,认为父母对子女成长过程的影响并没有传统观念所认为的那样大。
  这次,为证明自己的观点,哈里斯还列举一对双胞胎的事例。英国广播公司(bbc)播出的系列纪录片《我们时代的孩子》中介绍了两个6岁小男孩。他们为同卵双胞胎,遗传基因十分相似,而且生活在同一家庭,但两人性格迥异。一个颇具男子汉气概,整天和一群男孩们打得火热;另一个则更喜欢和女孩玩耍,甚至还会给玩偶换尿片。
  在新书《没有两个相同》中,哈里斯进一步论证说,儿童更易受其生长环境影响,而并非一味追随其父母。她还详细分析说,儿童会接受同龄人影响而形成自己特定的口音、说话方式和处世态度,而不太会听从父母的教诲。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新都网

GMT+8, 2025-2-15 13:37 , Processed in 0.073744 second(s), 7 queries , Win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