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60|回复: 0

郑渊洁父子是否有普遍借鉴意义?

[复制链接]

10万

主题

10万

帖子

30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305059
发表于 2016-8-9 15:05:2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最近,一篇博文《儿子,爸爸不是郑渊洁》在网上流传。博文中,作者胡子宏对郑渊洁的育子方法提出质疑,他对自己的孩子表示“我们父子与郑渊洁父子不是一个档次,他的家教理论不适合我们。你作为平民百姓的孩子依然要沉浸在校园的课程,除了刻苦学习别无选择”。究竟郑渊洁父子只是特例,还是有普遍借鉴意义?
       
          成功使命不能全留给孩子
       
          郑渊洁在28岁时有了郑亚旗,当时他的身份是工人。从那时开始,为了教育儿子,他决定要奋斗一回演示给孩子看,让儿子目睹父亲如何把一贫如洗的家通过正当劳动变得富有。
       
          教育就是亲力亲为加以示范,用活生生的榜样“润物细无声”加以影响和引导。你叫孩子成功,那你先成功给孩子看,让他有成功的经验可以效仿。所以,关键还靠父母的示范和奋斗。
       
          合格的父母要把为家族创造荣耀的责任自己承担,给孩子一个快乐惬意的人生。如果每个家长都切实承担起责任,不把使命留给下一代,那么整个社会的发展将更趋良性,至少孩子更快乐,大人也更充实。可多数家长的做法都是把自己从“为家族创造荣耀”的重担中解放出来,让千斤重的担子压到孩子肩上,这完全搞反了。你都承担不了,让一个小孩去挑起来,这说得过去吗?
       
          很多人始终都有一种美好的愿望,希望自己做不到的事情,下一代可以完成,那样生活才有希望。
       
          郑渊洁认为,现实中绝大多数家长到头来会失望,因为他们的方法本末倒置。家长和孩子应该始终站在同一个战壕里,输赢都在一起。如果你今天讲“儿子,爸爸不是郑渊洁”,明天你的儿子就可以对你说:“爸爸,我不是某某某(代表某位成功人士)。”这种做法是从你身上学到的,最后可能演变成两代人都在推卸责任。
       
          孩子的教育不能儿戏,普通人输不起,名人家庭同样也输不起,不同的是大家的教育观念和方法不一样。郑渊洁看重想象力,更多的父母则看重分数。
       
          父母先认输孩子难成功
       
          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很多家长的嘴是最多余的器官,并不是说得越多越有效果。郑渊洁的教子经则是,“闭上嘴,抬起腿,走自己的人生路,演示给孩子看”。可是,很多家长只会指指点点,或者抱怨。如果把“郑渊洁”视为一个成功的符号,那你自己都第一个认输、自动弃权成为“郑渊洁”这样的成功人士,又怎么能要求孩子成功呢?
       
          应试教育和想象力是冤家对头。因为应试教育重死记硬背,标准答案只有一个。想象力的特点是没有标准答案,答案越多越好。最近有项调查,中国孩子计算能力世界第一,想象力倒数第一。因此爸爸越不是“郑渊洁”的孩子,越不能“好好”上学,换句话说,越不能因为死记硬背应试丢失想象力。只有拥有想象力才能进行创造性劳动,只有进行创造性劳动才能出人头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新都网

GMT+8, 2024-6-2 14:30 , Processed in 0.065939 second(s), 8 queries , Win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