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儿童教育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132|回复: 1

卜卫:尊重儿童青少年文化

[复制链接]

10万

主题

10万

帖子

30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305059
发表于 2016-8-9 15:05:1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卜卫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研究员、媒介传播与青少年发展研究中心主任
          我今天发言题目是尊重儿童青少年文化。主要有几个问题,一个是媒介素养教育,我们可以通过媒介素养教育教导儿童因势利导,我们可以怎么样怎么样,媒介素质教育到底是父母还是儿童青少年的稻草。第二是我们为什么尊重儿童青少年文化,第四是少数群体的儿童青少年文化,最后一个是儿童青少年的成长。
       
          在25周年的时候已经讲到媒介素养教育,其实传到中国以后,有一个基本问题的逻辑,这个逻辑是说媒介比较坏,儿童比较傻,所以我们要有一个教育让儿童抵抗大众媒介,避免负面影响,这是一个非常基本的逻辑。
       
          其实媒介素养教育其实是一开始是抗拒大众媒介,五十年代北美地区摇滚开始普及,以后是电影,摇滚乐、电子游戏,然后到现在发展到互联网,这个过程中很多儿童教育专家以及家长觉得要抗拒,很害怕大众媒介对儿童的影响。基本上通过这个教育抗拒大众媒介的影响。第二个阶段到五六十年代开始反省,这样抗拒对不对,所以采取另外一种教学的态度,分析和批判,到今天实际上已经变化为赋权,通过这样的教育让儿童拥有控制自己的生活的能力,所以很多的教育也不是老师教,学生听,而是变成儿童青少年为中心。所有的变化是因为媒体和儿童关系的发生了变化,而且就是在当时有一种看法,我们的文化分为高雅文化和低俗文化,所以高级文化芭蕾、歌剧那是非常高雅的,但是可能是一些街舞什么的被认为是没有价值的,当然这种看法是完全改变了,在文化上他们价值是相等的。当时新媒介出现的时候,媒介素养教育成为一种手段,媒体可能造成的伤害就会被夸大,为什么谈到互联网报纸上全是网瘾,大批的青少年从里面获得益处,但是它不会报道。后来研究说明高级文化就是高雅文化和大众文化的界限是模糊的,儿童青少年也是有自主性和判断性的。在而且接触媒介当中,也不是一个被动的受害者,在这种情况下,现在的媒介素养教育已经不再必然与儿童媒介经验,就是以学生的媒介经验出发,而不是从教师教学的经验出发,开展媒介教育,这是一个根本性的转变,那么媒介素养教育,现在不在于保护,而在于发展青少年对于媒体的了解和参与,特别鼓励青少年自己做自己的小媒体,使儿童青少年有能力对自己行为做出有利的决定,所以媒介教育不是一种教育,而是一种保护。
       
          从媒介素养教育发展历史来看,教育学逐渐从灌输,比如说交给青少年怎么样抗拒大众媒介,在有一个专家,他提出了一个媒介教育十八项基本原则,已经得到国际上普遍的认同,第一条就是说媒介教育的目的增加个人的赋权,增强社会媒体的结构,不是培养一种简单的批判技能,而是建立一种人的批判自主权,是对个人的解放过程。所以整个教育过程中不再强调把老师的一些品位,有可能一个官员或者一个老师这个很高雅,这个很好应该发展,这个不好不应该发展,不再把特定的文化价值观和政治观强加于人。
       
          这个过程中媒介思想教育提出尊重青少年的文化,尊重青少年生活,文化经验和媒介使用经验,台湾包括欧美的学生提出来,媒介素养教育应该进入课堂,这是学生上学学的一部分内容,使用流行文化事实上不仅仅是商业机器运作的经过,也牵扯到人的心理需求,参与和讨论流行文化,实际上是青少年以文化消费形式参与社会活动。在此同时并获得一种参与感和安全感。它也是一种赋权的过程。比如说在北京的一些演唱会的现场,你看青少年怎么使用这些文化口号,表达他们的声音,你会看到很多成年人他们戴三道杠,他们会用过去的一些生活符号装饰他们自己,他们也会打扮成明星,出现在现场,有很多的团体。
       
          流行文化在媒介素养的早期被看为是低俗文化,八十年代这个思想已经改变了,流行文化得到了重视,那么流行文化进入课堂或者成为一种教育内容,成为和青少年讨论的内容,对于成年人来说是一种很大的挑战。
       
          同时教育者将他们认为应该灌输的知识通过课堂教学灌输给学生,而且这些应该灌输知识在大多数情况下,不包括儿童青少年的流行文化,这样就会导致一种什么结果?因为他会贬低学生价值,这样排除了发展一门将学校传播的知识,与有助于组织学生的日常生活联系起来的可能性,大多数的知识跟学生生活缺少联系。这是一个契机。
       
          在媒介素养教育中,这种传统的教育方式被彻底的颠覆了,它强调的是学生或者青少年的文化经验和文化都应该被赋予价值,而不是使某些形式的知识或文化的地位合法化而摒弃利用另外一些知识和文化,否则如果教育使用的都是白人的、上中阶层人士的逻辑,这些逻辑是不正确的。
       
          其实从保护主义出发,媒介素养教育确实更多是成年人管理青少年的”稻草“,我终于有理解控制你看电视,接触互联网的时间,那么从公民预备这样一种想法出发,媒介素养教育更多成为青少年抗争主流文化的”稻草“。第二,我们谈到为什么要尊重儿童青少年文化。一个是从理论上,我们现在谈到而且发展,我们会谈到新童年概念与童年价值。第一儿童是具有独立人格主体,在人格上跟成人是平等的。
       
          第二个,由于年龄等方面的差异,童年生活与成人生活是完全不同的,但是童年生活并不因此而没有价值,个体生活的每一个阶段如生长、成熟都是真正的生活,并值得尊重和高度重视的。其实周作人早年有一句话”尊重未成熟状态“,并不是说变成一个科学家、教授才有价值,生活每个阶段都是有价值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万

帖子

3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31174
发表于 2016-8-9 15:30:15 | 显示全部楼层

       
       
          童年生活是童年预备期,但是不仅仅是预备期,不一定要成长为成人所规定的某种人。每个儿童都应该在成人帮助下发展自己的潜能,使之有能力选择自己生活,并创造自己的未来。
       
          成人社会应该有责任为童年创造一个适合儿童生长环境,使儿童身心得到充分发展。儿童发展是目的,而不是说达到成人某种目的的手段。
       
          教育应该认同和尊重童年生活的价值,教育应该使每个儿童发现自己的潜能,并对自己影响控制环境能力,感到越来越自信,而不是相反,应该强调教育不是机器,儿童也不是一个批量生产的产品。所以有一个总结是”儿童“的名字是今天不是明天。
       
          从政治框架来说,我们国家已经在1990年签署了儿童权利公约,联合国而且权利公约,每五年我们要向联合国回报一次中国儿童权利实现状况,现在列出这四个实际上是儿童最基本的权利。主要是分为四种权利。分别是生存权、发展权、受保护权、受参与权。所以在这个参与权里面,因为我们国家一提生存、发展、保护,还有一个参与,就是我们的文化不习惯听儿童的声音,我们有时候说这个孩子很好,懂事,听话,是小孩懂大人的事,小孩要听大人的话,我们的文化没有歧异,我说这个孩子真听话懂事,大家理解都是一样的,但是我们从来不听儿童说话,也不去懂他们的事,但是在儿童权力政治上的框架,要求我们去听儿童的话。
       
          那么在儿童跟文化权利,就是在儿童权利公约,儿童应该可以看电视,可以看报纸,可以接触互联网,每一个国家的签署国都有责任,儿童有知晓权利,有传播和参与的权利,能够发表自己的意见,有休闲娱乐的权利,儿童没有时间玩是不对的,我说儿童这个概念是18岁以下,根据联合国和我们国家未成年保护法规定是18岁以下。儿童有自由参加文化活动的权利,而且有参与的权利。因为在政治框架已经保证儿童这样一个权利。
       
          在实践上我们要提到,因为最近在研究互联网,很多记者问我一个问题,为你老不说互联网对儿童负面影响。说的太多了,但是我们也可以说说互联网对儿童发展好的地方。其实我们在谈到媒介对青少年影响的时候,我们会看到从历史上,这个问题是一个老问题,你可以看到十九世纪九十年代,要不要按电话,二十世纪第一个十年要不要带孩子看电影,因为电影会导致青少年模仿的道德败坏,二三十年代收音机普及,大家很担忧,四十年代卡通漫画普及,大家又很担忧。五十年代电视台的普及,六十年代是摇滚乐,七十年代是电视的暴力,八十年代是电子游戏,九十年代是计算机。这都是老问题,不是说互联网变成一个新问题。
       
          这么八十年的研究,有很多个研究文献,我有一年去做缩影,有一年就有三千个文献,其实他做了很多的研究,就是八十年以来,得出来一个基本的结果,所有的媒介影响都不是直接的,比如说不会看了暴力就会暴力犯罪。其实很多的原因说明,媒介对儿童影响是间接的,通过很多因素在起作用,这些因素被称之为中介,家庭经济状况,家庭关系,家长文化程度,伙伴关系,社会关系,教师态度和在班级中所处的地位和影响等等。
       
          我们发现处于暴力家庭的孩子,这个孩子比别的孩子更容易模仿电视的暴力行为,这是有普及数字。
       
          在媒介接触的时候,儿童不是一个被动的接受者,他有他自己的需要,我们在做研究的时候,有很多的媒介的需要,比如说社会学习需要,有满足交往的需要等等,这是一个方面,我们在研究了很多很多年媒介对儿童青少年的影响,但是现在有一种新的趋势在研究什么,儿童青少年会不会影响互联网?答案是肯定的。在这个过程当中,我们实际上常常低估青少年的能动性。我们谈到儿童青少年文化重要性的时候,其实常常低估了青少年对流行市场的参与,新技术带来新的文化形式主要是得到青少年的认同,我们现在只有老年迪斯科,但是是从少年那里学来,八十年代初刚刚有街头迪斯科的时候是年轻人在跳,后来变成老年迪斯科,以前有青少年的街舞,现在也有老人的街舞。计算机游戏主要针对也是青少年的市场,这些知识普及使青少年在文化生活中起到积极的作用。我们知道现在媒体素材主要是针对青少年,许多最创新的文化形式是以青少年为目标,然后发展到成人市场。
       
          理论上儿童青少年文化是儿童青年少一种权利,不仅要尊重,还要正视,因为在实践上儿童青少年的文化是客观存在的,影响着儿童青少年群体,也影响着成人社会。
       
          在这里我有一张PPT提示这个问题,我们谈到青少年文化的时候,我们从成人把青少年跟成人分开,我们尊重他们文化,但是同时在这个过程中,特别是媒介思想教育提倡文化包容和尊重差异,在中国文化中可能差异是一种缺陷,不是一种正常,比如说它是一个残疾人跟别人有差异,或者他说话有点不清楚,大舌头,它是一种缺陷不是一种差异,这样造成很多的不平等,因为你要跟大家一样。在这个文化研究当中,特别是在媒介素养教育强调是文化包容和尊重差异,所以要提倡尊重不同青少年群体文化,刚才讲的我们要注意农村儿童的文化,农村儿童他们到城市里面也会他们自己的文化。儿童青少年会利用他们接触的文化。我们也看到打工妹他们爱看韩剧,三无女,最后经过自己的努力,变成一个成功的人,这个打工妹从中受到很大的启示。我们也研究四川震区儿童,他们怎么给自己加油打气。
       
          最后就是我们简单谈一点尊重儿童青少年文化的意义,因为作为尊重儿童青少年的一部分,为了促进实现儿童青少年的权利,为了增长儿童青少年的自信,赋权儿童青少年,促使我们成年人向儿童青少年学习他们的文化,与儿童青少年共同成长。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新都网 ( 京ICP备09058993号 )

GMT+8, 2024-5-7 07:32 , Processed in 0.075006 second(s), 7 queries , Win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