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138|回复: 2

江门蓬江城区公办小学学位紧张

[复制链接]

28万

主题

28万

帖子

84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848531
发表于 2016-8-9 12:09:4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近日,蓬江区教育局通报了2012年秋季城区小学初中招生热点问题,今年城区共有4970多名儿童报名,比去年增加300多人,学位安排遇较大压力;而“小升初”则相对松动,报名入读的小学毕业生4600人,市直属初中、环市初中和区直属初中计划招生4700人,可以确保城区小学毕业生都能入读初中学校。
       
          在校学生超出规范标准学生数4331人
       
          【现状】
       
          今年年初,江门职院副教授宋旭民曾经对蓬江区城区中小学的布局和规划进行了调查,得出的数据显示:截至2011年年底,蓬江区区直小学有12所,占地面积182421(含紫茶北校区35567),在校人数21340人。但按照2006年开始实行的《广东省义务教育规范化学校标准(试行)》“学校生均占地面积,小学不低于18,初中不低于23”的规定计算,超出规范标准学生数4331人,欠缺教育用地面积117亩。
       
          宋旭民介绍,近几年,在校学生人数不断增多,但规划要建的学校却迟迟未建,新增学生要通过原有小学扩容来承担,造成许多学校班级人数超标,教学设施紧张等局面。蓬江区教育局相关负责人亦透露,教学班学生人数超额的现象普遍存在,主要原因是报名入读的适龄儿童人数越来越多,而原有的学校扩容能力有限,只能通过增加每个班的人数来安排学位。
       
          未来3年小学学位需求新增4000个
       
          根据蓬江区教育局通报显示,今年蓬江区户籍小孩人数比较平稳,但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增加较多,达2020名,占适龄儿童总数的40.6%。一位长期关注江门教育事业的人士告诉笔者,从2001年到2010年江门在校小学生以年均超1500人的速度增长,其中增长的主力军是外来务工人员的随迁子女,“今年报名人数比去年多300人,主要是进城务工子女增多,按照估计,明年的学位需求量只会比300更多不会更少。”
       
          另外,今年蓬江区江沙示范园区将会引进美的、海信和康师傅等项目,整个工业园区投产后,发展人口规模达6万人。宋旭民认为,未来三年,工业园劳动力需求量将达到36000人,现在蓬江区小学学龄儿童人数一直保持在常住人口的10%,按此推算,新工业园区需新增学位3600个。如此算来,在未来3年,蓬江区中心城区将缺少小学学位达4000个。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万

帖子

3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31200
发表于 2016-8-9 12:43:14 | 显示全部楼层

       
                               
          现有小学布局不合理
       
          【探因】
       
          五邑大学人事处处长、教授刘志坚表示,目前学位紧张的问题主要出现在老城区,这跟“老城区学校多,人更多,新建城区人也开始多,但学校未完善”有关。根据《江门市城市教育设施规划》江门各片区小学分布图,笔者发现目前江门蓬江区的小学主要分布在江堤、北街、双龙等片区,其中江堤片区就包括了范罗冈小学、农林小学、江华小学等十多所小学,优质教学资源相对集中,而北新区则只有甘光仪小学、北苑小学、北街小学等几所学校。蓬江区教育局相关负责人坦言,近年来,外来人口比较多,租住的地方主要集中在蓬江城区,城区学位压力本来就大,再加上现在北新区很多楼盘都已经建成,但教学资源相对稀缺,很多住在北新区的家庭并没有把户口迁过去,为的就是让孩子享受中心城区的资源,这样一来,城区学位安排压力更大。
       
          另外,笔者了解到,计划明年竣工的范罗冈小学新校区选址已确定在滨江新区启动区,初步计划用地60亩,建成后计划一个年级招收6个班。但是宋旭民表示,范罗冈的新校区以及去年投入使用的紫茶小学新校区都会对学位紧张有一定的缓解作用,但是这两所扩建小学都位于北新区,属于“高收费”学校,而且规模有限,并不能真正地解决老城区学位紧张问题。
       
          规划要建小学未见踪影
       
          笔者从《江门市城市教育设施规划》(2004―2020)方案中了解到,蓬江中心城区规划建设8所小学和3所初中,其中规划要建的小学包括北环南规划小学、翠林苑小学、兆丰小学、石子潭小学、发展大道北规划小学、双朗小学等。但至今只建成了由开发商投资的碧桂园小学,其余学校均处于“纸上谈兵”的阶段。
       
          宋旭民表示,当初规划的时候部分地块居住人口比较少,所以学校没有建成,但是现在很多楼盘都已经建成,其他的配套设施也逐步完善,但是学校却迟迟未建。根据《江门市城市教育设施规划》中的地图标识,笔者来到北新区天福路景枫园附近计划用来建兆丰小学的地块,周围的楼盘如景枫园、名仕华庭、嘉福花园等均已投入使用,不少住户已经进驻,但是唯独该地块被围墙围了起来,里面长满了草。据笔者粗略估计,该地皮大概是150×100,约等于22亩,用来建一所小学似乎有点牵强。住在附近的梁伯就表示曾经听说过这块空地要建一所小学,但是后来因为不够地方没有建成。“离这里最近的一所小学是北郊小学,但是像我们老人家接送孩子就比较麻烦,没有车,走路差不多需要半个小时,住在这里的居民,经济条件允许的,都把孩子送到紫茶小学读书了。”
       
          宋旭民:
       
          义务教育坚持政府投入为主
       
          李向军:
       
          在城市建设中确保教育用地
       
          刘志坚:
       
          教育要均衡化发展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万

帖子

3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31438
发表于 2016-8-9 13:21:06 | 显示全部楼层

       
                               
       
          【出路】
       
          宋旭民:
       
          义务教育坚持政府投入为主
       
          宋旭民认为,教育投入总量应与教育事业发展的实际需求相适应,教育投入结构与教育布局结构变化相适应,教育投入方式与教育体制改革和制度创新相适应。在义务教育阶段,应坚持政府投入为主,并多渠道筹措经费的投入体制。
       
          他建议:第一、从土地收益中提取一定比例的建校资金,专户储存,全额用于中小学校建设;第二、鼓励和引导社会资金投入教育,完善和制定教育捐赠优惠政策,鼓励境内外的组织和个人捐资建设中小学校;第三、新区建设要与学校建设同步,鼓励开发建设单位配套建设中小学校、幼儿园。开发商可以选择将学校移交给政府办学,政府给予一定的政策优惠;也可以自行办学,但要承担本开发区域内学生的义务教育任务。
       
          李向军:
       
          在城市建设中确保教育用地
       
          江门市委党校政治教研室教师李向军认为,造成学位紧张的主要原因是城市化建设的步伐快于教育基础设施建设的步伐,在城市化建设的过程中,政府应该要把教育用地纳进城市发展空间中去。
       
          教育是一个公共产品,李向军认为政府应该发挥好主体作用,并借开发商的力量共同把学校建好。“在开发土地时,政府就应该做好规划和管理,引导开发商完成教育建设的任务,这里就需要有明确到位的法律法规。”李向军提到,以往江门出台的规定中也有关于开发商在开发土地时应承担的教育设施建设的责任,但是现在有很多都没有落实到位,政府需要出台更细致的规定去规范开发商的行为。
       
          刘志坚:
       
          教育要均衡化发展
       
          “现在所说的学位紧张指是江门中心城区的学位紧张,在一些偏远地区也存在招生不足的情况。”刘志坚认为,由于历史原因,老城区的几所招牌小学教学资源比较好,但是一些民办小学或者一些村办小学的师资力量、教学设施都不尽完善,反而出现招不到学生的尴尬情况。“如果政府能够加大对民办学校等一些弱势小学的投入,在政策上给予优惠,减免一定的税收,给以他们办好学校的信心以及希望。像隔壁的中山,很多好的学校都是民办学校,民办学校办出成绩了,学生就不会扎堆到公办学校中去。”
       
          “小学学位紧张的问题由来已久,但是始终还没得到解决,反映了政府对学生人数增加的监测、对学校学位的调配力度做得不到位。”刘志坚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新都网

GMT+8, 2024-11-19 10:28 , Processed in 0.065461 second(s), 7 queries , Win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