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72|回复: 0

奥数凭啥成了“刚性需求”

[复制链接]

28万

主题

28万

帖子

84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848531
发表于 2016-8-9 12:07:3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国际数学奥林匹克”竞赛已经有59年历史,1986年起,我国正式组建6个人的国家队,参加数学奥林匹克竞赛。除了三次成绩稍有点偏后,中国总是第一二名,而且以第一名居多。
        1998年,奥数突然变热,并且逐渐低龄化。一位奥赛的组织者分析认为,最直接的原因是初中入学考试取消,不少重点中学为了招收更多的优秀生源,把奥数作为标准。同时,这一年高校开始扩招,奥数成了名牌大学热门专业的“敲门砖”。以北大2009年招生为例,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四大学科奥林匹克竞赛,代表中国队参赛的19名队员中,除1名学生去向未定外,其余18人有16人均提前选择了北大。
        早在2001年,教育部就下了相关禁令,不允许奥数和升学挂钩。10年来,教育主管部门和各地针对奥数,屡有禁令和行动,但仍未从根本上撼动奥数的地位。
        周先生的孩子在中关村某小学上二年级,去年起他已经给孩子报了奥数培训班和大提琴培训班。接送、陪读让他们夫妻筋疲力尽,他说,填写公众意见,我也是反对小学生学奥数。现实是,咱们想择校、学校想择生,孩子不“优”行吗?“优”就得有证书。
        “我们和专家一起对奥数喊打,但我们底下还得让孩子在奥数比赛里取得好成绩,借此赶紧‘渡江’、‘上岸’”,周先生这种观点,在小升初家长论坛里并不鲜见。一位家长说,经常从报纸上看到连篇累牍报道奥数的事情,印象中2005年和2009年就有过大讨论,也看到了相关部门的决心。但我们没有看到任何一个校长因奥数招生被免职,反而迎春杯的颁奖有央视少儿频道主持人等各界人士参与。
        2005年,时任北京市副市长的范伯元做客城市管理广播时,有市民询问他对奥数的看法,这位副市长当即说道:“简直毁孩子,这个奥数是最无聊的一种比赛”。也就在那一年,北京迎春杯考生数量达到4万人,市教委对这一事件进行了查处,并通报各区县教委,要求停止各类奥数辅导班和竞赛。
        不久,奥数卷土重来,奥数的四大杯赛,也划出了一定的获奖比例:华杯的获奖比例在70%,走美杯一等奖5%、二等奖10%、三等奖15%……结合获得的信息,培训机构也在对奖项发表自己的观点,如某某杯三等奖对升学作用不大,某某杯一次考试即可获奖等。某培训机构的宣传单上显示,2008-2009年迎春杯,该机构学员进入复赛人数就达2651人。
        一位律师说,奥数的异化是外界的工具化和功利化,完全是应试教育的结果,这和义务教育法的初衷完全背道而驰。中国的孩子们太优秀了,即便是统一考试,估计很多人都能拿满分,这种情况下,奥数就起到了参考标准的作用,而且越搞越刁钻,越来越古怪。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新都网

GMT+8, 2025-7-22 21:03 , Processed in 0.051767 second(s), 8 queries , Win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