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61|回复: 0

乡村娃的小饭盒调查:庄河农村一些小学没有热饭设备

[复制链接]

28万

主题

28万

帖子

84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848531
发表于 2016-8-9 12:01:1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连日来,本报记者在北三市农村地区采访调查小学生小饭盒问题时发现,孩子们中午吃饭难在各个地区不同学校表现出不同的特点。普兰店农村地区的一些小学存在用简陋的大铁锅热不透小饭盒的问题,而记者在庄河农村地区采访发现,一些小学甚至连大铁锅这样最简单的热饭设备也没有,学生的午饭只能自行解决。
          老潘是庄河市大郑镇中心小学的教导处主任,上周,他连续接待了两名反映问题的家长,都说孩子回家像“小饿狼”一样……对老潘来说,家长眼里的“小饿狼”其实早在8年多前就开始陆续出现了,他比谁都明白学生们放学回家为什么会饿成那样:“肯定是贪玩的孩子把家长给的饭钱拿去玩了。可是,我们又能怎么办?!”
          纠结,实在是太纠结了。这些年来,老潘每天看着三四百号学生,一到中午就像小蚂蚁般涌向周边小饭店、小吃部,他的心就像热锅上的蚂蚁一样焦灼。学校没食堂,也没热饭设备,学生的午饭只能到周围街面上自行解决。营养问题,食品安全问题,交通安全问题,没有一样不让人担忧……
          现状:350多名学生街头吃饭
          5月19日上午10时40分,下课的铃声一响,老潘便提早安排好了学校老师组织准备出去吃午饭的学生在操场上列队,以15分钟为间隔,分批放学生出去吃饭。“不这样不行啊,学生太多了,350多号人,一下子放出去太危险了,街上大大小小的车那么多,出了事儿谁担得起责任?”老潘对记者说。
          然而在记者的观察中,老潘的办法实在是顾得了头顾不了尾。排着队走出校门的小学生一到街上就撒欢了,跑的,闹的,哪里还能始终保持队伍的秩序?一时间,小镇上一天当中最壮观的场面出现了,满街都是蓝白相间的“校服”,他们串来串去,甚至连过往车辆也不得不慢下来。
          小饭店里,拉面馆里,到处都是孩子们的身影,他们混杂在同样在这里就餐的成年人当中,熏着烟味酒气。而街边的小吃摊,更是被孩子们团团围住,一根小烤肠、一支棒棒冰,平常家长们不让吃的东西,此刻都成了孩子们的美味。小卖部的生意也非常火爆。
          无奈:没食堂也没热饭设备
          记者在大郑镇中心小学了解到,三层楼高的教学楼建于1995年,本来在学校的东侧有一排小房,是食堂。可是学生们从家里带饭吃的日子,在2003年前后就一去不复返了。该校校长谭忠利告诉记者,当时镇上要在学校东侧修一条柏油马路,就把“挡道”的校食堂给拆了,后来由于资金等诸多原因,食堂再也没建起来。“近几年由于多个村级小学都并到中心小学,学生一下子增加到现在的537名,搞十个土大锅也热不过来这么多孩子的饭盒。”谭校长说,所以,这些年来,学生们的午饭就只能到校外自行解决了。
          记者同时还了解到,并校后,有二三百名离中心小学较远的学生都集中到这里上学,最远的离学校有10公里左右,学校没有校车,许多家长让孩子拼车上学。据介绍,全校能回家吃午饭的学生不到200人,还有五六十名孩子带着保温盒在学校吃午饭。夏季还好说,到了冬天,保温盒也不管用了,都得到校外去吃。
          担忧:学生吃啥的都有
          在学校周围,孩子们到底吃些什么呢?在校门口的一家小卖部里,记者看到,店里把三分之二的地方腾出来给孩子们吃饭,一屋子挤了六七十名低年级的小学生,来晚的没有座位,就站到厨房的空地上吃饭。卖饭的大嫂跟前摆了六大盆菜,有炒韭菜、炒豆芽、炒西红柿、炒豆腐皮等,孩子们交上3块钱,就可以随便盛。老板娘告诉记者:“小学生在我们这里吃饭一律3块钱,有的学生是自己带钱,还有的是家长一次交一个月的伙食费。”
          而在离校门口200多米远的镇中心,孩子们吃得更是五花八门。在一个小超市,记者看到十几个小男孩围成一堆,每人一只手里举着一支棒棒冰,另一只手则拿着烤饼、面包、干脆面等。一包小当家的干脆面,在店里卖5角钱,一个小男孩买了两包就跑出去了。店老板告诉记者:“很多孩子中午就吃这些东西,家长每天给个3块、5块的,他们买这些东西吃会省下一部分饭钱,然后就拿着不知道玩什么去了。”
          记者在小镇的街面上看到,集市灰尘很大,一阵风吹过,垃圾、塑料袋随风飞。很多小学生一边走路一边举着面包吃,还有的再买一根小烤肠,就这样解决午饭。
          难题:家长学生想带饭,学校热饭设备跟不上
          一整所学校的学生绝大部分都要到街上自行解决午饭,现状实在令人担忧,营养保证不了,卫生保证不了,家长还要额外增加经济负担。记者在采访时看到,大多数小学生手里都攥着3块或5块钱,家长的本意是让他们买饭吃,可是钱到了孩子手里,怎么花家长可就控制不了了。记者在校门口遇见一位来接孩子回家吃饭的家长,她说:“如果学校能给热饭,那当然是最好的了,孩子带饭上学能给我们省很多事。你看,我就是不敢给孩子拿钱,所以,天天这样来接他。”
          记者在庄河其他农村小学了解到,学生的中午吃饭问题都是学校的难事。在光明山镇中心小学,学校没有热饭设备,可是全校581名学生大部分都因离家太远,要在学校吃饭。为了解决吃饭问题,学校对外承包了一个食堂,但食堂规模太小,而且有些困难家庭的孩子连每天3块钱都觉得负担重,所以学校有不少学生只能拿保温盒带饭。而记者在鞍子山乡黄海小学了解到,学校只有一口简易大铁锅,要热200多名学生的饭,为了把饭热透,老师用塑料布把一层一层的笼屉封住以防热量散失,“这样热出来的饭经常是串味的,吃起来十分难受。”学校老师告诉记者,所以一些学生就不带饭了,天天到小卖部买面包、肉肠凑合。“吃这些东西太影响孩子的健康了。”学校老师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新都网

GMT+8, 2025-7-5 21:13 , Processed in 0.048468 second(s), 8 queries , Win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