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72|回复: 0

可怕的“罚钱教育”,小心别错上加错

[复制链接]

28万

主题

28万

帖子

84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848531
发表于 2016-8-9 11:43:4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无论是迟到还是在教室内吃零食,或者没按照规定佩戴胸牌……宿迁高等师范学校对这些“常规检查”都要进行扣分,一些班级根据扣分标准对违规的学生进行处罚,每次罚款15—45元不等。这样的罚款规定,让许多学生感到不满。该校领导在得知情况后表示,将对这种罚款现象进行调查,保证类似事情不再发生。(3月23日扬子晚报)
  无独有偶,据《重庆晚报》报道,重庆市永川区板桥镇中学的学生反映,老师为了更好地管理班级,规定如果学生违纪被扣1分则要被罚款1元。
  通过罚款来惩戒犯了错的学生,这种行为是否发生于其他学校暂且不知,因为新闻所报道的往往只是冰山一角,但是既然“罚款”操作起来简单易行,能为班级“创收”,又能告诉学生“犯错就是丢钱”的道理,在经济社会,这样的好事,其普及程度可想而知。
  暂且不论学校和老师是否有对学生罚款的权利,学校乃教书育人之地,这种行为果真能起到教育的作用吗?我看未必。
  学校和老师以钱作为惩罚的工具,给日渐式微的德育的又是重大一击。应试教育下,学生为了考试,把知识的学习放在首位,很多学校,已是在牺牲德育的情况下来发展教育,为此国家提倡素质教育,其中重要一项就是德育。道德上的教育从来就不是一蹴而就的,要注重学生的一言一行,“有则改之,无则加勉。但正因为德育起效时间长,加之应试的压力,许多老师便不看重甚至放弃这种教育方法,转而寻求其他起效更快的方法,“罚钱”就是他们青睐的一种。
  错误,只有打心眼里认识到错之所在,再付之于行动才是最有效的改正,日后才能避免再犯。德育的作用就在于此,不是速成,却长久有效。教育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成为一个有道德的公民,是教育的首要目的。老师为了省事,不注意从道德上教育学生,最终只能宣告失败。
  对学生而言,犯错罚钱极有可能变成一种错误的金钱观,让学生养成“金钱万能”、“有钱能使鬼推磨”的极端思维,犯错时,以为靠金钱就能消除影响,却不以改正自身行为,反省为要务。如此下去,岂不是影响了祖国的下一代?
  错误不可怕,可怕的是知错不改,更可怕的是以错改错,结果错上加错。罚钱教育反衬了德育之缺失,也给学校的德育敲了一记警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新都网

GMT+8, 2025-10-20 00:01 , Processed in 0.045241 second(s), 14 queries , Win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