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72|回复: 0

昔日奥赛冠军 今日光环依旧

[复制链接]

28万

主题

28万

帖子

84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848531
发表于 2016-8-9 11:43:2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自国际奥林匹克各科竞赛在中国生根开花,24年来,湖北共获各科国际奖牌51枚——
  “华罗庚金杯”、“希望杯”、“创新杯”……从本月中旬开始,武汉每周几乎都有一场奥数比赛,一个接着一个,许多中小学生不得不忙着赶场子。奥赛一直饱受争议,批评者认为“奥赛班”遍地开花不利于素质教育推行,更不可能培养出大数学家,部分人还认为奥赛不过是“少数人的游戏”。
  自国际奥林匹克各科竞赛1985年在中国生根开花,24年来,湖北共获得数学、物理、化学、生物、信息等五科国际奖牌51枚,其中仅数学就获得21枚奖牌。昔日的奥赛冠军们如今过得怎么样?是否光环a依旧?本报对此进行调查发现,这些曾经的“佼佼者”如今有“混得很好的”,也有“失意”的。
  “1990年是奥数的春天”
  在武钢三中门口,该校学生周彤与国家领导人的合影照片引来不少过往学生的目光,它俨然已成为这个学校的标志物,而正是因1990年周彤获得第31届国际奥林匹克数学竞赛金牌,才诞生了这张照片。
  “1990年是奥数的春天。”华中师范大学教授、湖北省数学学会普及委员会主任陈传理认为,这一年是中国奥数最好的时候。当年,第31届国际奥林匹克数学竞赛在北京举行,中国代表队获得了五金一银的好成绩,还受到国家领导人的接见。
  这一年也是湖北的丰收年,6名参赛队员中,湖北占据3名,并收获了两金一银。武钢三中的周彤、黄冈高中的王菘获得金牌,黄冈高中的库超获得银牌。
  据了解,中国队自参赛后一直是国际奥林匹克数学竞赛重要的一员,并在1980年形成一个高潮。“也正是这一年,‘华罗庚金杯’、‘希望杯’等数学竞赛开始,一时间,中国大地兴起奥赛热。”陈传理说。
  湖北是获奖大户
  “湖北是中国代表队中的获奖大户。”陈传理骄傲地说,“国家代表队每次只有6人参赛,如果平均下来,我们几乎每年都有人参赛。”来自湖北青少年科技中心的数据显示,湖北共获得16块金牌、4块银牌、1块铜牌,奖牌数量居全国第一。
  “我们还取得了不少突破,在第49届国际奥林匹克数学竞赛中,华师一附中女生陈卓夺得金牌,打破了13年来无中国女生获取国际金牌的历史记录。”陈传理说,因为奥数金牌,湖北一些高中也声名在外,黄冈高中、华师一附中、武钢三中因为奥赛被外界认可。
  这些在国际上获奖的选手能够保送上大学,获得全国一等奖的选手同样如此。据陈传理介绍,自2002年开始,全国一等奖可保送大学,湖北每年一等奖数量在45人左右。而其他奖项也可作为各大学自主招生考试的重要依据。
  不少人毕业后从事数学研究
  “参加国际数学奥林匹克竞赛并获奖的选手大部分进入北大数学系,从事数学、计算机等方面学习,其次是清华大学。”陈传理说。
  不但如此,很多选手本科毕业后还到国外名牌大学继续深造。武钢三中数学老师郭希连介绍,他的学生曾宪乙2002年获得金牌后,保送北大,随后又前往美国斯坦福大学继续深造,现在已是应用数学方向的博士。
  据不完全统计,许多获奖者毕业后继续从事数学研究,在高校与研究机构从事数学研究的有近20人。1990年取得奥赛金牌的王菘如今已是中科院数学研究所研究员。库超等人在国外大学研究机构任职。一些奥赛冠军中途转行也取得了不小的成功:邵亦波11岁就获得首届全国“华罗庚金杯”金奖,毕业后创办易趣网,现任MatrixPartners中国区合伙人。
  当然,其中也不乏失意者。陈传理介绍,广东一金奖获得者赴美国一大学继续深造时,因精神病问题被迫退学,也曾引起各方关注。
  王菘:从奥数冠军到数论专家
  王菘,1990年、1991年连续两届国际数学奥赛金牌获得者,黄冈中学正是因为他而一时占据了奥赛霸主地位。北大毕业后,他1996年成功申请全额奖学金,赴美国加州理工学院攻读博士学位;2002年,获得博士学位的他到普林斯顿高等研究中心和耶鲁大学做博士后;2006年,他作为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入选者回国。是中科院有一定名气的数论专家。
  “我现在的人生梦想,就是真正做伟大的工作。这样,将来别人评价我时就会说:‘他在数学领域作出了伟大的贡献。’”接受记者采访时,现为中科院数学研究所研究员的王菘这样说。
  王菘是冠军得主中最像数学家的一位。黄冈中学的老师和学生们集体把王菘等同于陈景润这样的天才,因为他不修边幅的外表和怪异的性格,留下了太多轶事。
  他的老师卞清胜就认为,王菘思维跳跃得太厉害,老师们对他只能起到辅助作用,他的智商和思路就已经超越了当时的老师。王菘也不负重望,在中科院数学研究所这个出了10多个院士的团队占有一席之地,从事数论、自守型式等方面研究。
  作为连续两届国际奥数金牌获得者,如何看待现在的“奥数热”?在王菘看来,社会上各种“奥数班”、“华数班”等,更多的是一个社会问题,“如果将来我的孩子被逼着参加奥数班,我可能也没办法。”
  王崧认为,参加那些培训班,最多在全国联赛时多拿几个奖、取得几个好成绩,但无法进入集训队和国家队,因为进入这个团队在很大程度上靠天赋以及自己的努力和比拼。
  袁智:我咋只会做题了?
  寻找奥赛冠军途中,如今混得风生水起的还好找一点,一些不如意者却非常难找,在记者再三保证不透露实名的情况下,湖北一老师向记者透露了一位如今混得不好的国际金奖得主——袁智(化名)的情况。
  袁智曾获得国际奥数竞赛金奖,保送北大。这位熟悉袁智的刘老师透露:“袁智学习非常优秀,但进入北大后,遇到全国最优秀的学生,而且不乏一些多才多艺的,因此他一下很失落。”
  刘老师表示袁智进入大学后更加孤僻,他还清楚记得当时他们的一次交流,袁智当时对他说:“老师,我现在咋只会做题了?同学去参加各种活动时,我只能自己在宿舍孤零零地做题,完全玩不到一起去。”刘老师认为这可能与他长期参加奥数训练,又没特别爱好,而北大学生整体比较活跃有关。
  “他妈妈现在很后悔让孩子参加奥赛,认为中学时应当全面发展,不该把全部精力投到奥数训练上。”刘老师说。袁智的父母也是老师,小孩获得国际奥数金奖,一时在同事间传为美谈,令许多人羡慕不已。但现在工作也不令人满意:“现在我都不知道这孩子在做什么,只听说继续深造时遇到了麻烦,如果有个好去向,肯定会告诉我。”
  刘老师虽然也带过奥数获奖者,但他对如今的奥数热却不看好,“奥数只是少数人的游戏,如果一个人没能力又参加,肯定不会有多好前途。就是有能力者,也要注意多方面发展,否则只能重现袁智的悲哀。”
  本报记者柯美杰
  实习生文荣岳坤峰
  我国中学生物理代表队在第38届国际奥赛后获得的奖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新都网

GMT+8, 2025-10-19 19:48 , Processed in 0.049216 second(s), 14 queries , Win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