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77|回复: 0

长在城里的农村娃:城市不是我的家

[复制链接]

28万

主题

28万

帖子

84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848531
发表于 2016-8-9 11:42:5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报记者历时半个月,探访农民工子女生存状态——
  胡赟农村好,因为小伙伴们都羡慕我
  去年底,湖北省希望工程慈善晚宴上,被撒贝宁搂着的小女孩说:“我的梦想,就是有一台电脑……”她晶莹的泪光融化了在场所有嘉宾的心,最终有一位老板,用38万元拍下捐赠电脑的“特权”。
  这个名叫胡赟的浠水农村女孩,第二天上了各大媒体的显著版面。她拿着报纸朝家里飞奔:“同学们羡慕我上报纸啦……”记忆中,在“武汉大城市”,这是小胡赟第一次被人“羡慕”。
  胡赟是个品学兼优的孩子,刚刚读小学四年级的她,各种奖状有十几张。但她也是个多愁善感、自尊心强的孩子,说起妈妈患红斑狼疮,爸爸开个小副食店维持生活,她一边揉眼睛,一边小声说:“我没哭,就是眼睛不舒服”。
  自从跟父母来到武汉,胡赟就在东升学校读书,一家人在华师大教师宿舍附近租房住。她每天步行去上学,步行回家,除了跟同为农民工子女的同学们交流,她偶尔也跟城里孩子说说话。
  “没多少可聊的,我们跟他们不一样。”胡赟的声音很小,长头发飘呀飘的。她说,他们压岁钱很多,平时零花钱也很多,还有,他们“人人家里都有电脑,可以上网学知识,还能打游戏。”相比起来,胡赟过年只有叔叔、哥哥给了300元压岁钱,都给妈妈用了,平时她身上几角钱都不多见。
  胡赟眨着揉红的眼睛说,她也好想帮助别人,汶川地震的时候,老师说想捐多少就捐多少,她摸摸口袋,只有一元钱,“我不好意思捐,太少了,后来我想,我们学校2000多人,一人捐一元,就有2000多元了,我才偷偷捐的。”
  城市好还是农村好?“农村好!”聊到这个话题,小胡赟忽然笑开了,刚从老家过年回来,小姑娘显然还沉浸在农村的氛围中。“农村的田野很美,有很多好朋友一起玩,荡秋千、跳绳、跳格子,我最喜欢荡秋千,他们把我推得可高啦……”胡赟彷佛一下打开了话匣子,语气轻快多了。
  她说,村里就她一个小孩在城里读书,那些从小玩到大的伙伴们,如今都特别羡慕她,“羡慕我学习好,普通话讲得好,美术也好,其实主要是城里老师教得好。每次回家他们都围着我问个不停!”胡赟有些腼腆地笑着说,她“喜欢这种被羡慕的感觉”,所以“在农村比在城市好”。
  胡爸谁家孩子不是宝?但我们怎么买得起电脑?
  胡品峰是胡赟的爸爸,他在华师大附近开了家小副食店,每月净利润不过两千块。胡赟妈妈患红斑狼疮好多年,治病已经花了十几万,现在药物控制住了,但每年吃药起码5000元,关键是“感冒不起”,因为免疫力极低,感冒一次都要花光全家一个月的收入。
  “这种经济条件,胡赟说要买电脑,你说我怎么买得起?不是我们不疼她,都是一个娃,谁家孩子不是宝啊……”胡品峰叹了口气。
  记者提议去家里看看,胡妈妈不好意思地说“家里很小很乱”,但还是把我们带到华师大教师宿舍楼下。在一片类似一楼储藏室的平房前,她打开门说,“到了”。
  这是个怎样的家?院子上面搭了个顶棚,里面总共不到10平米,被分成卧室、厨房和厕所。卧室几乎不透光,只有一张双层床,一个小立柜,角落里是一堆杂物。胡妈妈说,一楼住户可怜他们,才把这里搭起来让他们住,月租100多块。
  “胡赟现在小,可以睡上面,过两年长大了,这一家三口怎么睡呀?”对于记者的问题,胡妈妈边收拾衣服边说:“我和她爸商量好了,等胡赟上了初中,他爸就搬到店里住,搭两个长凳子就能睡了!”
  李潇扬他们说我爷爷是捡破烂的
  个子小小的,眉目清清秀秀的,衣服鞋子看起来跟城里孩子差不多——李潇扬被老师带过来,怯生生地坐在记者面前,手脚不敢乱动。
  这男孩读四年级,在树人学校700多个学生中,老师之所以推荐他跟记者交谈,是因为他上学期转到公立学校去了,但他“适应不了”,这学期又转回农民工子弟学校了。
  班主任老师说,转回来以后,李潇扬变化特别大,“以前上课数他最活跃了,这学期开学才几天,几个老师都反映他变了,不主动回答问题了,下课也不跟同学打闹了。”班主任有些忧心忡忡。
  “那边同学欺负我,老师也不喜欢我……”李潇扬低着头嘟囔着,两只小手摆弄着衣角。
  李潇扬老家在公安农村,父母离异,前几年他跟着爸爸、爷爷和奶奶来到武汉,用他的话说,爸爸在“做生意”,其实就是挑着担子四处卖点干果,爷爷则拾荒贴补家计。“去年爸爸赚了点钱,就把我转到公立学校读书,说那边环境好。”
  “其实一点都不好。”李潇扬说,班上同学笑话他是农村来的,说他爷爷是“捡破烂的”,都不跟他玩。还有,班上同学“都太有钱了”,潇扬说,有个男生,买校服统一交钱55元,他骗妈妈说85元,于是“贪污”了30元,全买零食吃了。
  没有朋友,那就好好学习吧。小潇扬说,来到新学校,他一开始也是踊跃举手发言,“但是有一次站起来回答错了,老师说这么简单的问题都答错,我就再也不敢举手了。”一个学期下来,他的成绩明显下降。
  9岁的李潇扬第一次体会到“自卑”的滋味。他强烈要求爸爸给他转学,并且坚持回以前的学校。开学前报名的时候,李潇扬从奶奶那里要了200元,自己偷偷来树人学校报了名。
  老师不培优,童年可以更纯粹
  “我来这里当班主任快10年了,我挺喜欢这帮孩子的。”31岁的匡丽丹,在树人学校教小学语文。成长于城市家庭的她,对农民工的孩子别有一种情结。
  匡丽丹说,她现在教的班上,来自各个地区和民族的孩子几乎可以拼起一整张中国地图:湖北的、安徽的、四川的、河南的、新疆的……在她眼中,跟城市孩子比起来,农村娃性格淳朴,自理能力很强,回家都能帮父母做家务,7岁的孩子能自己做饭,二年级的女生敢自己坐车回老家,这让她很佩服:“我上初中那会,还不敢一个人上街呢。”
  从教学上讲,农民工子女学校的进程难度和普通公立学校是一样的,期中、期末都是统考,“但是从某些方面讲,农村来的孩子还是有点欠缺,比如需要思维活跃的题目,以及涉及课外知识的题目,他们明显就吃力些。”匡丽丹认为,这点跟城里孩子多数参加培优有关,接受专门训练了,方法就找到了,而农民工绝大多数没有这个经济条件,很少把孩子送去培优或者学习舞蹈、美术、乐器专长。
  “其实这没有什么不公平,相反的,不用像城里孩子那样每个周末去上各种补习班、培优班,我认为这是农民工子女的幸福,起码他们可以拥有纯粹的童年。”匡丽丹的表情很真诚。
  农村的田野很美,有很多好朋友一起玩,荡秋千、跳绳、跳格子,我最喜欢荡秋千,他们把我推得可高啦……我喜欢这种被羡慕的感觉,在农村比在城市好。
  ——东升学校四年级胡赟
  这种经济条件,胡赟说要买电脑,你说我怎么买得起?不是我们不疼她,都是一个娃,谁家孩子不是宝啊……
  ——胡赟爸爸胡品峰
  班上同学笑话我是农村来的,说我爷爷是“捡破烂的”,都不跟我玩。
  有一次站起来回答(问题)错了,老师说这么简单的问题都答错,我就再也不敢举手了。
  ——树人学校四年级李潇扬
  农村娃性格淳朴,自理能力很强,回家都能帮父母做家务,7岁的孩子能自己做饭,二年级的女生敢自己坐车回老家。
  不用像城里孩子那样每个周末去上各种补习班、培优班,我认为这是农民工子女的幸福,起码他们可以拥有纯粹的童年。
  ——树人学校语文老师匡丽丹
  从小跟随父母进城,甚至生在城市、长在城市十几年——在我们生活的武汉,这样的农民工子女有15万人。在全国,这个数字早已超过2000万。
  他们被称作“城市流动的花朵”,或者“农民工二代”。他们生活在高档楼盘不远处的私房、平房和板房里。他们中超过九成进入普通公立学校,跟城里孩子一起上课、玩游戏;还有不到一成,就读于专门的农民工子女学校,这样的学校全市不过七八所。
  经过半个月的走访,与几十个农民工子女交谈,记者发现这的确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长期生活在城市,却很少真正融入这个城市;他们不太愿意跟城市同龄人作比较;他们更怀念残存在记忆中的农村老家。一句话,即使生在城里,他们骨子里从没有过“城里人”的感觉。文/本报记者刘春燕图/本报记者倪娜
  在东升学校就读的外来务工人员子女。
  在床上支着桌子写作业的胡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新都网

GMT+8, 2025-8-22 19:10 , Processed in 0.059074 second(s), 8 queries , Win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