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4228_4c5b5f7d7e37018.jpg
740)this.width=740" border=undefined>
中学生职业规划就是让中学生能尽早地认识自我、认识职业、认识教育与职业的关系,学会职业决策。能从小根据自己感兴趣的职业目标,从知识、技能和综合素质方面锻炼自己的职业竞争力。
―――中学生职业规划教育专家,吴志兰
人生设计要从娃娃抓起,职业规划理念要被带入中小学课堂。上周,首届中学生职业规划讲座在北京国家图书馆举行,北京人大附中专职职业规划师、北京前方导航教育公司首席专家吴志兰呼吁,职业规划教育越早越好,中学生亟须职业生涯规划。
与国外成熟的职业生涯设计经验相比,国内的职业规划教育明显滞后。对此,业内专家一致认为,职业启蒙和职业规划意识应融入整个人生历程,尤其提倡介入当前基础教育阶段。
李筱筱是北京一所中学的初三学生,面临中考的她每日想到的就是看书、做题、备考。一次,从国外回国探亲的叔叔和她聊天时问起她“高中想选哪些科目,将来想做什么职业”,16岁的李筱筱却不知怎么回答,除了知道自己不喜欢化学外,李筱筱从没有想过将来要做什么。她觉得,初三的时间就应该用在学习和准备考试上,至于职业理想,等上了高中或大学再去思考吧。
吴志兰说,在国内的中学校园内,像李筱筱这样的情况人们早已习以为常。吴志兰介绍,我国高等学校职业指导发展很快,但中学职业规划意识仍十分模糊。在国内,大多数学生习惯了以考试为主的学习生活,分数和名校成了他们校园生活的主要目的,职业生涯规划的启蒙意识严重滞后,甚至处于空白期。
吴志兰认为,这种缺乏、滞后、甚至空白,对于学生的成长发展,尤其是职业理想的构建和以后的实施、实践都会产生消极的影响。中学阶段,学生不知道学习为了将来做什么,缺乏明确的学习目的;大学阶段,学生不确定高分换来的职业通途通往哪,缺乏清晰的职业导向。这些欠缺或遗憾,都源自基础教育阶段职业生涯规划的薄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