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72|回复: 0

破解择校难题迫在眉睫

[复制链接]

28万

主题

28万

帖子

84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848531
发表于 2016-8-9 11:34:2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核心提示
  去年9月1日,新《义务教育法》实施,对义务教育阶段中不规范的办学行为提出约束,适龄儿童、少年依法享有接受平等义务教育的权利也被再次强调。但“择校热”高烧不退,在于新规则仍未能立稳脚跟,旧的规则余孽仍在:重点校、重点班依旧存在,一些违规行为并没有及时得到制止……校间差异导致的择校现象也使得教育均衡推进迫在眉睫。
  □首席记者张可丹文记者白周峰图
  郑州现象
  一个例子:就近分配第一年秩序井然
  12年前,郑州市第一年推行“小升初”就近分配政策时的严格,至今让当年经历这场政策改革的教育工作者们记忆犹新。
  “第一年尝试,没有人弄虚作假,那一年才是真正的就近分配。”郑州市教育局一位工作人员介绍,在决定取消小学毕业生升学考试推行就近入学政策时,教育局拿出了两套方案。第一套是留下几所原有的重点中学,还让他们采取招生考试的政策,其余的学校一律按照户籍进行生源分配。
  但这套方案没能实施,“计划保留”学校周边的家长们提出,如果这些学校仍旧考试招生,就剥夺了他们孩子入读优质学校的权利。
  最终,教育局采取了第二套方案,除享有国家特殊政策的郑州外国语中学外,其他学校的所有生源一律按照就近分配政策执行。
  一个效果:生源均分薄弱学校考出高分
  “小升初”“就近分配”第一年的良好秩序,也成为验证郑州市就近分配政策能体现教育公平的一个重要证据。曾在郑州市一所省级示范性高中负责招生的老师介绍,第一届就近分配的初中生在三年后升入高中时,几所多年来的薄弱初中毕业生的升学成绩高得惊人。
  以往,优质高中在招生时很少到薄弱初中做招生宣传,但从那一年起,优质高中的老观念被打破了。而令人没想到的是,那几年,几所优质初中的升学情况却相当糟。“这也从另一方面说明,优质初中的老师多年来习惯了教授优质生源,而当大量优质、中等、薄弱生源同时到来时,优质中学的老师还没有足够的经验去教授成绩差距较大的学生。”一位教育界人士分析认为。
  一种规则:有令难行择校持续11年
  第一年“小升初”就近分配之后,第二年郑州市的就近分配入学就掺进了假户口、假住址以及各路关系、条子。随后愈演愈烈,中原区教体局在对分配学生入户排查时曾发现,竟有几户人家户口本上标注的住址是一优质中学附近的公厕。
  同时,教育部门负责分配的工作人员也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分配困难”:关系户的条子、家门口被家长堵着……
  “都想让孩子上好学校,但是好学校太少了,这就是择校的根源。”一位教育界人士认为,国家教育政策不允许义务教育阶段入学搞测试,但择校有市场却没有人制止,最终形成了部分学校敢于违规招生的局面。
  一种疑问名校资源到底谁在享用?
  一个公开的秘密:每到招生时节,家长想方设法托关系、找门路,只为了能够“敲”开热点学校的门。
  一所热点中学校长说:去年招生季节,收到的条子有600多张,“足有半公斤重”,家门口都是家长,晚上不敢回家住。
  一位退休老教育工作者说话很直接:名校违规没人查,为什么?在择校过程中,优质的教育资源已成了某些人的牟利和“社交”的工具!
  择校根源“制度瓶颈”拉大教育差距
  择校是因为校间存在差异。是什么原因造成了城乡之间、校与校之间的教育差距呢?
  据了解,上世纪80年代,我国开始逐步建立一批重点中学,目的是在教育资源总体短缺的情况下,用尽可能短的时间解决人才紧缺的问题。随后,示范高中政策取代了重点中学政策。此后,“示范学校热”在教育领域刮起,造成新一轮教育差距的扩大。
  此后,为弥补政府投入的不足,近年来,政府允许部分公立优质学校改制实行公办民助(即分校),同时允许分校提高收费水平。一时间,依托名校所办的分校纷纷出现,但名校所办分校再一次吸引了好生源,进一步加大了名校与普通学校之间的差距;对于乱招生的局面,一些教育主管部门对于违规学校缺乏处罚力度,客观上又加大了两者之间的差距。
  “惯性”阻力新《义务教育法》能否抵挡
  去年9月1日起实施的《新义务教育法》强调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然而,撇开政府投入是否公平不说,教育均衡还面临其他一些阻力。
  譬如,一些家长择校时“品牌”意识较强,已不再单纯以交通方便、有熟人照应等为标准,更多的则是直接冲着具有良好社会声誉或有着高升学率的学校而去。名校的分校未必是名校,但许多家长宁愿接受惯性思维,宁愿花钱去分校也不肯免费去薄弱学校。郑州市一教育界人士说,一些名校所办分校所聘教师多是从外地
  招聘而来,并非家长想象中的全是名师。
  譬如,近几年跨地择校现象升温,渐渐在一些家长心中形成了从众心理。许多家长追求优质教育资源,已不单纯是从孩子自身考虑,更主要的是考虑到自己的虚荣心。一些地市的家长想方设法把孩子送到省会一些热点学校,挤进热点学校竟然成了其证明能力的一个标准。
  择校讨论趋利避害寻求对策
  昨天,在本报开通的热线电话中,来自全省各地的省人大代表、学生家长、教育工作者等参与了关于择校热的讨论。
  讨论中,家长赞同择校的较多,他们认为:择校能使学生得到在优质学校学习的机会;因择校产生校间教学质量上的竞争,能够带动教育市场向高质量发展。
  但一些老教育工作者则对择校提出了反对意见,他们认为:择校会进一步加剧教育财源和生源等分布不均,使强校更强,弱校更弱;择校还会造成“乱收费”,滋生教育腐败。
  在讨论中,同意择校和反对择校的家长都表示:“小升初”的择校过程让家长、孩子都感到累且无奈。对于择校现象,一些热心读者提出了一些建议。
  建议一:手腕硬起来严查乱招生
  家长:例如新乡一中少儿班,每年批准招生120人,但实际招生达600人。当地教育主管部门在为新生注册学籍时,应严格按政策对少儿班的学生只注册120个学籍,其他择校生没有学籍。假如主管者硬起手腕,制止学校乱招生、遏制跨地择校真是一件难事吗?
  考试、提前招生的学校,教育主管部门处理力度只要过硬,乱招生现象自然会逐渐消失。家长就是想择校,也无学校敢接收。
  建议二:校长轮岗教师平均分配
  家长:择校择的其实是教师。名校里的老师教学质量高,是家长选择这所学校的主要原因。现在各类学校在硬件上都相差不大,如果想制止择校,最有效的办法就是教育行政部门把各学校的老师进行重新分配。比如在郑州市的初中,把省级骨干老师、市级骨干老师、普通老师均衡分进各中学。这样,各学校的教师教学质量相当,家长在择校时就失去了针对性。另外,名校校长在管理上应该各有一套,也应该让名校校长进行轮岗。
  建议三:统一考试公平竞争
  家长:如果硬不起手腕去管理违规招收生源的行为,建议教育主管部门干脆从公平竞争的角度考虑,恢复统一考试,按分录取学生,能不能上好学校,看孩子的能力。
  建议四:分校不能挂上公办名
  家长:家长择校,择的多是名校分校。而名校分校是公办民助性质,收取的是高价学费。义务教育阶段,初中分校本不应该收取高价;如果要收高价,这类学校一律不应该挂名校分校之名,这类学校应该彻底与名校脱钩,完全按照民办学校重新起名,公办学校的名字也应该是教育资源的一种。分校规范后,择校现象也会相应“退烧”。
  明天起,本报将对初中升高中时出现的问题进行探讨,欢迎继续关注。
  又到一年中招时,郑州某中学公开摆出了招生的牌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新都网

GMT+8, 2024-6-26 18:08 , Processed in 0.061047 second(s), 7 queries , Win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