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132|回复: 0

“十大名师”建言为孩子减负 取消统考排名

[复制链接]

28万

主题

28万

帖子

84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848531
发表于 2016-8-9 11:34:1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昨日,三位获“十大名师”称号的老师就“舒凯现象”接受晨报采访,为减轻武汉中小学生所面临的压力建言献策。
  “对于舒凯我深感同情,也非常痛心,因为舒凯并非个例,具有一定普遍性。”原市六中特级教师、市首届“十大名师”洪镇涛表
  示,当前的中小学教育倾向于一种“精英教育”:关注重点学校,着重培养“尖子生”,迎合了少数人的意愿,而忽略了多数人的需求。
  洪镇涛认为,现行教育尤其是中小学基础教育被扭曲了,从某种程度上来看,背离了教育应该是培养健康的社会人的属性,在强大的升学竞争压力面前,片面突出智育,而忽视了德、体、美育;主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而忽视了学生身心的健康成长。
  取消统考排名避免压力转嫁
  学校按升学率排队,老师依学生成绩论资,在此背景下,学校、教师必然被逼得全力以赴投入应试。于是,素质教育也就成为冠冕堂皇的“门面工程”。洪镇涛呼吁,从教育主管部门到学校和老师,都要真正改变唯升学率、唯考试成绩的评价标准。为此,他提议各教研部门、学校取消期中、期末、调考等大型考试的考试成绩对比、排队,减小教师的心理压力,避免压力转嫁给学生。
  武钢三中数学特级教师、武汉市第二届“十大名师”郭希连认为,在现实条件下,教育部门应制定一些强制性的制度,制止对孩子增加过重负担的行为。对学校而言,要通过自己的办学思想、方法以及新的教学理念来提高孩子的学习效率。
  减负当从减培优开始
  市十五中特级教师、市第二届“十大名师”王先海呼吁,减负请从减少盲目培优开始。
  迫于升学的压力,培优之风在中小学越刮越劲。受片面的应试教育的影响,部分教师为了提高班级整体水平,只得将课外培优视作“法宝”,某种程度上对加重学生学业负担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王先海说,培优赔上了孩子们的娱乐空间,赔上了孩子们的休息时间,“培”来的是越来越厚的眼镜片和一张张无奈的脸。如此“培优”,怎能叫人不心忧?
  加大力度扶持薄弱校
  洪镇涛认为,片面追求升学率的根本原因在于优质教育资源无法满足需求,因此需扶持薄弱学校来缩小校际间的差距。“这一方面政府正在做,但力度仍需加强。”洪镇涛说。
  ●家长来信
  我们到底要教给孩子什么
  7年前,儿子随我来到武汉。三年级的时候,班主任委婉地提醒我,该给孩子培优了。我当时不解,难道学校的教学还不能保证学生考上好初中吗?但随着对武汉教育现状的逐渐了解,我只有“随波逐流”了。
  从四年级至今,光培优费就已经是学校学费的几倍,儿子却从未在各类学科竞赛中“出人头地”过,倒是在大到全国、小至区里的什么绘画、陶泥、电子制作、科普知识等比赛中频频获胜。
  去年儿子小升初时,我拿着这些大大小小的证书、奖状来到家附近的一所改制初中咨询,接待老师只匆匆瞄了一眼这些本本,第一句话便是:“有没有语、数、外的获奖?”
  现在儿子在另一所改制初中的普通班;学校有一个火箭班、一个次快班、四个平行班。期中考试结束后,全年级学生成绩、各班级总成绩、平均分、不同分数段之间的入围人数,都进行了非常细化的排名。在这种氛围下,老师、学生、家长,哪个敢松口气?
  可我多么想让孩子经过一天的学校学习后,能去运动场上蹦一蹦、跳一跳,我不希望他早早地架上眼镜,成为一个手无缚鸡之力的白面书生。我多么想在周末让他去大自然中,去发现、去寻找自己感兴趣的东西,我不希望他埋在一个个习题集里,做一个只会解题的机器。
  可看看孩子的作息时间吧。6∶30起床,7∶00上学,12∶30在校吃完午饭,1∶00午自习,这之前半小时还时不时被老师占用来讲课赶进度。晚上6∶30回家,7∶30赶紧开始做家庭作业,语、数、外、科学轮番下来,时针已指向10∶30至11∶00,每天的睡眠不足8小时。
  我常常想,现在的教育是怎么了?难道好成绩就得以牺牲孩子的休息娱乐、兴趣爱好、运动锻炼为代价吗?前些天儿子学校有上级来检查,除了停课突击搞卫生以外,还告诫学生那天只带课本上学,把各科课外练习册放在家里。儿子很不理解,我也很困惑,我们到底要教给孩子什么?(来信邮箱:hjxxxxx@yahoo.com.cn。因版面原因,信件内容有删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新都网

GMT+8, 2025-9-6 12:18 , Processed in 0.052891 second(s), 8 queries , Win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