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81|回复: 0

填平“鸿沟”破解“倒挂” 求解教育公平难题

[复制链接]

28万

主题

28万

帖子

84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848531
发表于 2016-8-9 11:34:0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近年来,为消除城乡教育差距,促进教育公平,全国各地进行了大量实践和探索,“铜陵无择校现象”、“新郑教育均衡发展模式”等已成为促进教育公平、谋求教育均衡发展的闪亮品牌。
  向农村“开闸放水”,填平“城乡鸿沟”
  我国城乡之间教育水平差距客观存在,而填平城乡之间的教育鸿沟,已成为许多地方的现实行动。
  2004年以来,河南省鹤壁市通过改善农村办学条件,进行城乡教师交流、城乡学校对口支援等,使农村学校教育水平显著提高。
  施家沟小学位于鹤壁市最偏远的山区,校舍年久失修,学生一度只能在危房中上课。2003年,政府投入加社会捐资近100万元,建起全新的寄宿制学校,市教育局又派来10名优秀教师支教。
  4年来,全市整合教育资源,调整农村中小学布局,撤并了186所农村中小学,高标准建设了7所农村寄宿制学校。
  与城市学校相比,农村学校缺乏优秀师资是制约教育水平的最重要因素。鹤壁市实现了城乡教师同工同酬,把城镇教师下乡支教1年作为中、高级职称评定的先决条件,并建立起城乡教师交流轮岗、城镇学校与农村学校对口支援制度。
  一些地方积极探索城乡学校“1+1”捆绑模式。成都市武侯区让城市学校与农村学校结对子,并实行“联体考核评估”,把两个学校的荣辱“绑”在一起。由于“考”的是两所学校共同成绩,城市学校必须想方设法带动农村学校发展,把资金、师资等资源向农村“开闸放水”。
  “赶群羊不赶头羊”, 破解“区域倒挂”
  近年来,安徽省铜陵市、河南省新郑市坚持用“赶群羊”的方法发展城市教育,让所有学校齐头并进。
  这些地方的做法是,除资金向弱校倾斜外,还把好校长、好老师派到弱校。高中教育均衡带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是“新郑模式”的魅力所在。过去,新郑市各中学差距较大,导致农村初中生辍学率上升、农村中小学生到城区择校增多。
  从1997年起,新郑市政府教育督导室每年对乡镇和学校进行综合评估,将各校初中生人数、巩固率、办学条件、教育管理、教学成绩等纳入评估。每年中考前,根据各初中综合评估得分,一个乡镇一个分数线确定中考上线名单,再由电脑按成绩排位分组,高中校长抓阄。
  这一改,使“升学竞争”转向了“办学竞争”。高中抓阄均分生源,小学、初中不论城乡,软硬件设施、教学水平不相上下。没有择校现象成为新郑市教育一大特色。教育部部长周济在河南省调研期间再次肯定“新郑模式”的现实意义。
  “铜陵模式”的成功在于,优质教育资源向弱势学校倾斜,而不是向重点学校倾斜。从1996年起,铜陵市教育主管部门陆续抽调30多位教学骨干到周边薄弱学校任职,缩小各校间差距。同时实行优质生源资源均衡化。1998年开始,重点中学被要求定向招生,确保在弱校就读的初中生也有进入一流学校的机会,铜陵择校坚冰由此打破。随后,铜陵市教育资源调整力度不断加大。每年用于薄弱学校建设的教育费附加比例均在75%左右,对示范高中计划外收入调控的20%也全部用于薄弱学校建设。
  地处铜陵城乡接合部的第五中学原是一所薄弱校,现已成为教学水平高、环境优美的花园式学校。目前,通过扶持弱校,铜陵市247所学校的教学设施、教育质量等基本处于同一水平,学校基本没有优劣之分。
  山东省教育厅基教处副处长王忠民表示:“教育均衡并不是削峰填谷,而是要把教育资源更多地向薄弱学校倾斜,以保证每个孩子都能享受平等的教育。”
  资源共享,破解“校际倒挂”
  在我国教育投入不足、优质教育资源不足,与教育浪费现象同时存在。比如说,在许多城市,一方面薄弱校的教育资源严重不足,而另一方面重点学校的优质教育资源相对过剩。如何破解这种“既不足、又过剩”的怪圈?
  北京市东城区对现有教育资源实行“学区化管理”的探索提供了一种思路。东城区内10个街道被划分成5个学区,每个学区都有一些优质资源学校和基础薄弱学校。主管部门要求学校之间拆除“围墙”,优质学校的资源让学区内其他学校共享。按照“学区化管理”的要求,东城区在现有的校园网基础上,建立起一个公开透明的信息网络平台,优质资源校把“剩余资源”公示于电子网络上,有相关需求的其他学校可上网预订,双方协商确定利用的时间和方式。
  比如,东城区内的北京171中学硬件设施一流,师资力量雄厚,同处一个学区的学校,都可以上网预约其实验室、操场等硬件资源和特级教师的课程资源。学区成为优势资源互惠、互利、互补的平台,所有的学校都可以在共同发展中获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新都网

GMT+8, 2024-6-17 11:36 , Processed in 0.065776 second(s), 8 queries , Win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