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79|回复: 0

说说择校的痛苦和困惑

[复制链接]

28万

主题

28万

帖子

84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848531
发表于 2016-8-9 11:33:3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对于不少面临孩子上学或升学的家长来说,目前最关心的事就是孩子能到哪里上学。孩子要上小学、小学毕业生准备升初中,在有关入学政策还没有正式出台之前,不少望子成龙的家长就早早地为孩子跑起了学校。本期成长周刊的话题关键词就是“择校”,我们一起来听听家长们说说择校的痛苦和困惑。
  [典型心态]
  不一样的家长
  一样有痛苦和困惑
  路太远孩子觉不够睡
  两年前,家长倪昕(化名)给孩子择到了南京一所知名小学。乐的是孩子进了一所好学校,苦的是孩子起床、梳洗、吃饭一律以军事化的分秒速度计算。每天为了让孩子多睡两、三分钟,刷牙的牙膏都给挤好的,就这样,孩子每天的早饭都得在上学的路上吃!两年前用摩托车送孩子,孩子喊冷,后来买了辆车,开车送孩子就要比车技,他的车已是伤痕累累,遇到红灯、塞车,孩子在旁边小脚急得直跺,因为孩子上学早,他总是第一个到单位,打扫卫生,办公室劳动全包,别人说他是劳模,他心里有苦说不出,而到了下班不能有任何应酬,给孩子套牢,有时遇到加班,想到孩子会待在门卫室等,心里就像猫抓似的,留下来难过,想走又说不出口。
  大屋不住去住小房子
  为了给孩子上“名校”,张平(化名)花了65万元买了一个上世纪80年代所建的50多平方米的二手房,他的想法是:我已有一个158平方米的房子,但还是买了一个学区房,虽然论房子的结构、朝向、光线等都不是最佳选择,但为了孩子读书,我愿意投入。再说名校附近的二手房只会升值不会贬值,孩子上完学后卖掉也不会赔本。”只不过现在家人要受点罪,大屋不住住小房子。
  择了校还想择老师
  在政府机关工作的张先生是好不容易给儿子择了校,不过发现儿子一个班竟超过50个人,因此老师对学生的管理很难顾及到方方面面,倒是一个朋友家的孩子上的是一个小班化学校,一个班二十几个人,老师对每个孩子都很了解,甚至还为每个孩子每天写评语。他透露道,“择校的钱少要的可能性几乎没有。根据我的了解,现在的小学生,无论是上了一般的学校还是上了好点的学校,都是要在外面上这样那样的班的,所以这一部分的钱也不太会因为上了好学校就能省下的。其实,最重要的一点是孩子要遇到一个或更多的好老师,但是偏偏这一点与是不是好学校没有太大直接的关系。”
  不同学校学生待遇不一样
  小张和小黄是大学同学,孩子现在也一样大,大家看着谁也不比谁好多少或差多少,不同的是一个择了个“好小学”,一个则上了个“普通小学”。到要上中学了,两人都去了一个不错的中学择校,但学校工作人员先询问他们是哪所小学的,他们一回答,结果是“好小学”的那个学生留下谈谈;而对“普通小学”的学生则表示他们的名额都满了。这让小张心里十分不平衡:“怎么能因为孩子就读的学校不一样就产生歧视呢,难道只有所谓名校的孩子才是好孩子么?”
说说经历:你没经历择校,你不知道个中滋味!
  [记者调查]
  当择校成为“流行”
  问题衍生一大堆
  记者调查了一下上世纪80年代的人,以前并没有出现过择校这个词,南京鼓楼区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校长介绍:择校始于1996年,风靡于上世纪90年代末至今,刚开始择校费无上限,有的学校以出钱多少(最多不超过五万元)再做选择,用钱限制了一些想择校的人,后来规定择校费是1.5万元,可以说打开了择校的大门,中国的父母是再苦也不能苦孩子,大多数城市里的家长1.5万元还是出得起的,择校也就更流行。只要有一点点机会,都想选择自己所向往的学校。
  择校带来的后果是教育的不均衡化,名校每个班五十几个人,试想每年的生源就这么多,一般的学校就会收不到学生,市教育局规定,孩子上学需先到所在的施教区报名,有的学校报名时是三个班,到开学时只剩下两个班,有的甚至出现一个班十几个人。每当到了放学时,名校门口小车云集,什么牌子都有,容易造成交通拥堵,校长最担心的是孩子的安全问题,而到了放学时,家长不能按时来接孩子,出了问题,后果不堪设想。名校附近出现了这样的产业化服务,中午的小饭桌每人每月从250元-400元不等,中午管吃饭,下午管接人,家长额外多花了许多钱,而只要有学生,这样的从业者就不会下岗和失业,家长最担心的是饭菜卫生、放学后所到人家的写字光线、用眼卫生等问题。
  有一位校长说,现在有的人要取消择校费,既对也不对,能择校的是什么人,取消择校费如果政府真的能做到一个都不准择校,那是很公平的,否则将会产生更大的不公平,有的人既享受到好的学校,又不用交费。打个不恰当的比方,你有自己的家,可你觉得别的人家比你家还好,你想享受免费居住,行吗?
  南京某资深教育专家:要想彻底改变择校的现状,在校舍和校园设备配备都到位的情况下,让教师队伍也均衡化,实行教师轮换制,教师每几年轮换一所学校。鼓楼区迈出了可喜的一步,实行名校和一般学校相互结对 “菜单式”的服务,即一般学校向好学校提供需要指导和帮助的学科,好学校定期派教师上门指导和备课,另一种办法是实行教师委派制,将好学校的老师委派到一些学校进行交流、指导和帮助。
  [政策提示]
  政策每年有变
  疏导家长需求
  电脑派位尽量兼顾公平
  幼儿园的孩子上小学坚持免试就近入学,可根据孩子所在学区入学。但是如果家长对就近入学的学校不满意,就只能采取择校。目前南京小学的择校费最高为1.5万。
  “小升初” 坚持公办初中免试就近入学,民办初中免试入学的原则,保证每一位小学毕业生均能升入学区内的公办初中。但对“择校”现象采取不鼓励、不提倡、不刺激的态度,引导家长增强教育需求的理性。从去年起,南京免试就近升入学区公办初中就读满三年的初中毕业生,今后才能报考普通高中的指标生。
  总的来说,各区教育局会提前做好初中招生学区划分方案并向社会公布,对初中校无计划、无正常录取手续招收的学生,不予办理初中学籍。初中校招收小学毕业生不得举行任何形式的考试或变相的选拔性测试,不得以学科类实验班或特色班的名义进行择优招生,也不得以社会办学机构或团体组织的竞赛成绩作为录取依据。凡招收艺术、体育、科技类特长生的初中校,必须经区县教育局同意并报市教育局审批后方可招生。科技、体育、艺术类特长生的招生仅可进行相关项目的测试。
  教育行政主管部门不鼓励择校行为,但对择校需求会进行疏导。按照去年的政策,对有择校需求的小学毕业生,可在规定范围内的民办初中校或南京外国语学校中选报一所学校。经批准招生的民办初中校实行免试报名入学。学校的办学地点、招生计划、招生范围、收费项目和标准,经相关行政部门核准后,由市招生办统一向社会公示。一般来说,民办初中校招生实行电脑派位和自主招生两种形式,计划比例为6:4。凡报名人数超过电脑派位计划数的,采取电脑随机派位、等额录取新生的招生办法。报名人数未超过电脑派位计划数的民办初中校实行全额录取,未完成的电脑派位招生计划可转入自主招生计划。自主招生计划由学校按照相关规定实行自主招生。凡被民办初中校录取的学生均按物价部门核准的收费标准缴纳相关费用。
  去年南京外国语学校招生采取先电脑差额派位,后英语能力测试录取新生的办法。南京外国语学校高中阶段的招生已经逐步面向全市,从去年起,南京外国语学校招收的初一学生已不再事先划定升入本校高中的比例。
  “小班化”教学力推均衡化
  南京某区教育局小教科:与其头破血流争名校,也可以考虑其他教育方法,选择实行小班教育的学校是另一条不错的选择。南京市教育局对实行小班化教育的学校都做了规定,每班28人,教师对学生的关爱、指点更加到位。以鼓楼区为例,目前有11所小班化教育学校,其中省、市实验小学有9所,教师对学生课堂提问每人至少4-5次,小组学习、学生作业个性化的指点,由于人数少,易于开展活动,学生生动活泼,得到家长的认可。如鼓楼区南昌路小学,凡进入该校的学生,经过六年的学习“人人略知民乐一二,人人都会弹拨民乐一二”;马台街小学的小班课堂“百分百”,上课发言“百分百”、作业面批“百分百”、展示自己“百分百”。凤凰街小学针对不同年级、不同学生制定出科幻画、小制作、小论文、创新方案设计活动,学生的参与率达到100%。而中学的小班化教育也效果初显,几乎所有学校都出现了“推进”。
  [友情提醒]
  择校不择校  关键看孩子
  对于择校问题,教育专家给出了以下三点忠告
  一、没有条件择校的家长,假如能够教育孩子珍惜和适应现有的环境,努力学习,也能取得好成绩;有择校条件的家长,一心想要更好的学校,更好的班级,更好的老师,更好的环境,把精力和期望都放在对环境的选择上,也未必能取得好的结果。环境是重要因素,但不是决定因素,每年的中考状元并非都是重点中学的。
  二、择校还要看孩子的情况,孩子的适应能力好是一个必备的条件。其次,孩子的学习基础也是个条件,如果孩子成绩很好,那么去好的学校有可能得到促进,假如孩子成绩不好,进了好的学校,跟不上,打击了学习自信心,那将是致命的打击。
  三、目前,家长择校的形式主要有两种:一是通过购房选择学校,花钱买一所名校附近的房子,另一种是托关系选择一所好学校。购二手房南京市和各区县也有所规定,一是所购二手房内没有孩子正在接受义务教育,二是如果孩子中途转学所购二手房内的那所学校生源满没有学位,孩子也就转不进去,只能由教育行政部门协调安排到另外一所学校就读。名校附近的二手房比一般的房价每平方米高出三千左右。需要提醒的是,有些家长片面以为拿户口就可以到所在学区的学校报名,但事实上根据南京的户籍管理规定,孩子上学须持有法定监护人的产权证、户口本并且实际居住在这套房子里。 
参与讨论:我们该拿“限制跨区择校”怎么办?
  链接
  择校盛行  各国如何遏制
  日本>>
  教师校长全国大轮岗
  日本教育采取均衡政策,基本上使该国不存在“择校热”。该国为适龄儿童提供机会均等、质量优良的义务教育,保证每个学生有同等的学习权利。每个学校的硬件部分基本相同,不会有哪个学校因为设备不完善而影响教学质量。
  轮换调整教师队伍和校长是日本特有的一大机制,日本的教育法规规定:一个教师在同一所学校连续工作不得超过5年。这个制度在很大程度上保证了全国师资力量、教学水平和管理水平均衡一致。他们中小学教师都由高等教育机构培养,公立学校的教员属于国家公务员,每隔一段时间,都要进行校间师资轮换和调整。没有重点学校,自然也不用特意择校了。
  英国>>
  就近入学“抓阄”择校
  英国教育体系实行双轨制,既有国立学校,也有私立学校。英国公立学校实行就近入学原则,所以一些条件较好的家庭不惜出高价在好学校附近购置房产,以便让子女就近入学。但是这样一来,很多收入差的家庭的孩子被关在了热门学校之外。但公众对教育机会不平等的问题越来越不满意,英国教育部表示,允许各地教育机构采用抓阄的方式决定谁能进入热门学校学习。随着抓阄入学的办法实施,名校周边的房价可能下跌。
  法国>>
  改学校须请教育局决定
  在法国,中小学的择校问题不是热门话题,主要原因在于法国政府一贯重视教育,在教育领域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以保证全民都能接受良好的教育,所以不存在众多生源争夺有限优秀教育资源的问题。
  法国中小学实行义务教育,大多数家庭的儿童都上公立学校,由地区教育局按照学区分片,按照就近入学的原则指定学校,校长没有自行接收学生的权力,家长也没有选择让孩子上哪一所学校的自由。如果家长想要改学校,必须提出“特殊并且充分的理由”请教育局决定,有些地方甚至规定学生有特殊原因改校需市(区)长批准。
  美国>>
  多种选择缓解压力
  国外最注重择校的非美国莫属。而择校的原因也是五花八门,从宗教、种族到对社会阶层的认同以及对公立学校的不信任,都是择校的原动力。
  美国的法律规定6到16岁者必须入学学习。美国的公立学校的经费也是来自政府税收,学生免费入学,公立学校实行就近入学的原则,但是由于公众对逐年下降的公立中小学质量不满,择校呼声越来越高。在美国现在已经开放招生制度,允许适龄儿童到居住地以外的公立学校就读。有学生希望进入不是就近的公立学校时,只要提前交上申请,学区管理部门会认真考虑,有位置一定满足需要。
  俄罗斯>>
  承认学生的天赋差异
  俄罗斯教育制度承认学生的天赋差异,到了高年级,会按学生的兴趣编班,分人文学科或数理化学科,这样的区分会让学生意愿与学校教学大方向发生不吻合,产生了“择校”倾向。国家尚没有出台适当的解决方法。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新都网

GMT+8, 2024-5-18 17:26 , Processed in 0.065543 second(s), 8 queries , Win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