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儿童教育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99|回复: 0

学生家长热衷择校 电脑派位面临尴尬

[复制链接]

28万

主题

28万

帖子

84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848531
发表于 2016-8-9 11:33:0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今年北京市小升初继续执行了“免试就近入学”的政策,并通过特长生择校、电脑派位入学等10种方式来落实。不同于往年的是,今年北京市教委特别指出:除艺术、体育、科技项目允许组织专项测试外,其他学校均不得组织任何形式的书面考试,不能通过文化课考试录取新生。海淀区教委基础教育处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工作人员告诉中国经济时报记者,不让考试是响应教育部的义务教育阶段免试入学的政策规定,而且海淀各学校今年的择校招生工作被明确定在5月27、28日两天,以防止2005年曾出现的考生在各学校之间赶场考试的现象重现。
    然而,北京市小升初今年也不是一刀切,各区县政策不尽相同:西城区主要采取电脑派位的方式;崇文区9所公办学校采取“相对就近免试入学”;宣武区今年继续执行取消电脑派位,学生自愿报名,学校自主初录等8种方法;海淀区则扩大了实验班的招生规模,以扩大学生择校的机会。由于信息不对称,这些政策虽然让学生和家长们十分困惑,但也给了他们一个比较优劣的机会。
    中关村一小学生洋洋的择校选择比较有代表性,据他所在班的班主任陈老师介绍,今年中关村一小毕业生的电脑派位学校有4所,分别是中关村中学、101中学初中部(原双榆树中学)、知春里中学、八一中学。“电脑派位都是按照学校就近的原则,和学生户口所在地和住所没有关系”。洋洋班上的同学首选的都是择校,有艺术、科技等特长生择校、有课改试验班、英语试验班择校、有家长单位共建生择校、也有民办学校择校等等,“这样下来等着电脑派位的就不多了,而且在小学毕业生中形成一种曲解,好像好学生都要择校上中学。”陈老师对此表示担忧。“我同桌的女生考上地实验学校没被录取,才去参加摇号了。”洋洋有些得意地告诉记者。从孩子的眼神中,我们读出来了孩子自认为是个好学生,有种自豪感。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很多学生和家长都有名校和重点学校情结,家住八达岭高速公路旁边龙城花园的刘女士的女儿今年从北大附小毕业,被101中学录取。刘女士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时称:我们从今年春天“两会”闭幕以后就开始到处打听哪所学校开始招生了,哪所学校收简历了,海淀区的5所市重点的实验班是我家的一级关注对象,这些学校的风气都很好,老师和同学也都是一流的,能进入实验班的孩子未来考上重点大学没有问题,因为孩子的智力和老师的水平是有力的保证。
    “为了上实验班,我给孩子制作了厚达56页的简历,复印了6份,一共花费62元,5个市重点都投了一份。”刘女士说。记者曾经亲见了孩子们的简历,5月9日,在101学校校园里,已经在网上报名的孩子们到校验证材料,在教学楼前排队的孩子们人手一份厚薄不均的简历,有的甚至是全彩色复印,上有精美的照片。旁边的家长告诉记者,制作豪华简历已经是孩子参加小升初必备的装备了。
    针对近年来义务教育发展中出现的“择校热”等新问题,虽然6月29日由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二次会议修订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规定,“不得将学校分为重点学校和非重点学校”,“学校不得分设重点班和非重点班”,将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作为方向性要求确定下来。但由于教育资源的分布不均衡,名校仍然受到学生和家长的热捧。
    在此情况下,有关部门不再坚持“电脑派位”作为主要方式,而实行择校等“多元化”选拔方式,应该属于顺应民意的无奈之举吧。但“多元”却又把考试排除在外,这种“多元化”入学将使学生、家长更加茫然。
    各中学之间教育水平、教学条件存在差别是客观现实,在“望子成龙”的家长眼里吃香本身无可非议,教育资源不平衡是择校的根本原因。而择校加大了这种不平衡。陈老师告诉记者:“如果不允许择校,就应该彻底禁止,全部实行电脑派位,不留任何口子。否则的话,很难改变择校的扩大趋势。”
    选拔优秀生依然以考为主
    虽然北京市教委明文规定决不允许加试文化课录取新生,但是一些学校仍然变相通过面试、基础测试、综合测评等方式招生。家长们为了让孩子上一个好的学校,从3月开始收集消息,关注政策一直到5月报名考试,6月录取,持续四个月左右到处奔波,一点都不敢怠慢。孩子考试期间辛苦,家长也跟着受累,很多家长几个月跑下来瘦一大圈不说,整天提心吊胆、紧张兮兮,由此在今年小升初家长中流行一个新名词――小升初综合症。
    实行免试就近入学原则,按理说家长们应该放下心来,可为什么家长们还是紧张万分、叫苦连天呢?原因如下:
    1.考试照旧进行。
    家住玉海园附近的孙女士,女儿今年被首师大附中录取。她的女儿共报考了三所学校。孙女士说,学校报名要求携带各种获奖证书,小学四、五、六年级的评语和成绩等,并还要进行考试,主要看各学校的规定。虽然今年小升初仍实行就近就读原则,学校不能进行文化科目考试录取新生,但很少有学校不考试,绝大多数的学校都要进行严格的选拔考试,主要是奥数、语文和英语三科。有些学校还是多轮次的选拔,第一轮成绩优异者才能进入下一轮的考试。递交的简历、证书等材料只作为参考,录取主要还是看考试成绩。最后是面试,这只是个过场,成绩优秀一切都好说。
    朝阳区某校教务处张女士说,很多事情都是学校自主决定,如招收特长生,考试选拔等,教委对考试也有相应的规定。虽然提倡划片升学,可很多学校都想招收优秀的学生,因而考试不能避免。我们学校举行了特长的考试,招收艺术,美术和体育方面的特长生。张女士说,她了解的情况是,很多学校还是根据成绩录取学生。
    试想不考试学校如何判定学生的优劣?学校都在打“擦边球”,教委规定不许进行书面考试,那学校就口试、面试、计算机综合测试,只要在不违反规定的情况下,变相地进行一些考试也能看出学生的水平和能力。
    2.证书是“敲门砖”。
    学生在报考学校的时候需要递交相关的资料,如四、五、六年级成绩册,获奖证书原件等。有些市重点入门条件更苛刻,如清华附中招生办的老师在回答记者电话提问时说,必须是市级三好学生才有资格报名。至于如何从众多的报名学生里做出选择?首先是看材料,小学成长记录册材料里记录的全是优秀,即使是平时测验出现一次非优记录就没戏了。记者在采访时感慨最大的就是这届学生太优秀了。在不进行考试的前提下,学校只有通过证书来评定学生。
    孙女士说,现在流行的证书她女儿都有,如公共英语二级、剑桥英语、奥数竞赛奖等。孩子还是海淀区三好学生。之所以顺应“考证书”的风气,还是为了增加孩子的竞争力,让孩子拥有些“硬件资本”,在择校的时候容易些。证书某种程度上来说是必不可少的。考证书是一种证明。在学校学习那些知识是不够的,无法和其他孩子竞争。中关村中学英语试验班规定持有公共英语二级的学生可以免试进入,但家住航天城的李女士在5月26日去报名时被告知需要参加测试,原因是持有二级证书的学生比较多,无法全部免试录取。
    为在择校竞争中增加筹码,小学生们在低年级就被迫参加各种课外补习班。孙女士的小孩上六年级后也开始参加一些补习班,补习英语和奥数,基本没有空余时间。周末时间都安排满了。和她女儿成绩不相上下的一些同学也都是在家长的安排下参加各种补习班。
    根据孙女士和其他家长经验,证书虽然不是最重要的,但多一些证书就多一些希望。要是有些学生学习成绩相近的话,证书就可以帮上忙。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新都网 ( 京ICP备09058993号 )

GMT+8, 2024-5-6 21:54 , Processed in 0.079647 second(s), 7 queries , Win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