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134|回复: 0

[教育策划] 讲究教学艺术美化课堂教学

[复制链接]

10万

主题

10万

帖子

30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305059
发表于 2016-8-6 11:30:5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导读:反馈过程互动美,追求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相互尊重、平等合作,使学生树立责任心、自信心、自尊心、进取心、安全感、成功感,提高主体意识、参与意识,并充满创造热情。
  课堂教学审美化是认知活动和审美活动的有机结合,它要求教师用美学的眼光来思考课堂教学诸要素,以美的原则来优化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结构、教学手段,给学生展示并使之感受理解教学内容的审美因素,组织开展以学生为主体的充满自由的创造性审美活动。置身于这样一个美的境界,学生就能在喜悦、悦纳氛围中有效地掌握知识、发展情感、锻炼意志、训练技能,获得素质的全面提高。课堂教学审美化的要素主要有:
  一、教学目标和谐美
  教学目标和谐美,就是要求教学目标必须从知、情、意、技、能等方面全面规划、考虑各方面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相互制约的关系,把学生的发展方面定位在和谐上。
  (一)构建整体性教学目标。以学生整体素质为核心,建立不同方向和维度的基础知识训练、技能训练、意志品质训练、情感培养四个子目标,从四个子目标出发,结合具体教学内容制定分支目标,体现出教学的整体性。
  (二)确定重点的训练目标、改变以往只突出知识训练的偏向。根据教材特点和训练体例确定重点,保证素质的整体协调发展。
  (三)理清目标之间的联系。联系意味着和谐,因此不能单打一地制定和实施目标,而应将知、情、意、技、能融汇于一体。
  (四)制订实现目标的策略。即在制定目标的同时,也寻求实现目标的最佳切入口。
  二、教学内容形象美
  教学内容形象美就是展示教学内容中各种美的形象,使学生在审视、感受、理解、再造形象美的过程中获得知、情、意、技、能的发展。
  (一)提示美。就是挖掘并呈现教材中的各种审美形象,使学生得以按照美的规律综合协调发展。
  (二)理解美。这个过程是对教学内容中的形象美通过看、听、触和大脑思维感知、分析、欣赏的全过程。
  (三)创造美。在理解教学内容美的基础上,我们引导学生展开创造的翅膀,再造形象美,表现自己心中美好的情感。
  三、教学结构组织美
  教学结构组织美应使课堂教学活动具备完整性、有序性、严密性和节奏性。“完整性”体现有引人入胜的开头,热烈探索的高潮和严谨清晰的结尾,是学生心理发展的全过程;“有序性”指结构中的诸要素层层递进,前者为后者铺垫,后者为前者发展;“严密性”既体现知识的科学严密性,又体现活动环节符合学生的心理活动规律;“节奏性”体现教学活动的张驰结合,既严肃紧张又轻松活泼。
  四、教学方法艺术美
  教学之所以被称为一种艺术,是基于教学方法技能上的追求,赋予教学技能方法以艺术的美,能令学生快乐、喜悦、迷醉。通常的方法有:
  (一)形象直观法。根据教学内容采用多种现代化教学手段给学生提供具体可感的形象,把学生的审美体验推向高潮。
  (二)情绪感染法。“感人心者,莫先于情”。学生不是单纯接受知识的机器,他们天真活泼、情感丰富。情动才能心动,入情才能入心。
  (三)情境表演法。入情入境地体验、想象、表演,可加深认知活动,将认知推向创造阶段,实现整体性教育功能。
  (四)模糊教学法。即以模糊、不确定的表达来激发诱导学生,让学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在进行再创造的过程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力,获得审美享受。
  (五)小组探究法。让学生在一种充分平等的交往中求真、启智、把学习活动变得自由、轻松。
  五、反馈过程互动美
  反馈过程互动美,追求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相互尊重、平等合作,使学生树立责任心、自信心、自尊心、进取心、安全感、成功感,提高主体意识、参与意识,并充满创造热情。
  (一)在互动中完成学习材料。教师要淡化“教”的威严,充当“导”的角色,还给学生自主权。
  (二)在互动中展开评价。采用好中评劣,全中评缺,多表扬、鼓励的评价方式,逐渐构建起师生间、学生间的互相评价机制。
  (三)在互动中进行语言交流,使学生在不断的语言交流中获得新知,发展情感,提高教学效益。
  沈永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新都网

GMT+8, 2024-6-2 09:40 , Processed in 0.078644 second(s), 7 queries , Win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