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86|回复: 0

[综合类] 培养幼儿探索精神之我见

[复制链接]

10万

主题

10万

帖子

30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305059
发表于 2016-8-6 11:28:5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导读:总之,操作探索活动是幼儿主动获取科学知识的重要途径,在幼儿科学教育中,应有意的为幼儿提供更多的机会,鼓励幼儿有意识的运用视觉、听觉、嗅觉、触觉等各种感官感知事物,不断发现提高幼儿的认知能力和思维能力。
  人类几乎生来就具有探索、创新潜质,幼儿时期强烈的好奇和尝试的渴望构成了一生中最执着的探索精神,致使他们开展自我探索实践,虽然这种探索对成年人来说是微不足道的,更不能与科学家的探索望及项背,但孩子的探索难能可贵,他们从事探索,从而创新,从他们心理特点来看,儿童期处在创新心理觉醒时期,对一切事物充满渴望和憧憬,他们好奇好问,不受传统习惯势力束缚。因此,儿童时期探索精神的培养,对孩子的一生具有及其重要的意义。
  如何培养幼儿的探索精神,本文就此谈些粗浅的见解。
  一、环境创设能激发幼儿学习与发现的欲望。
  (1)孩子们可以通过环境进行活动学习,而环境的创设能激发他们不断发现与学习的欲望,也只有在环境与幼儿交互作用的过程中,幼儿才能真正体验到探索的兴趣。如:在认识动物的活动中,孩子们都希望把自己最喜欢的动物讲给大家听,于是,我请幼儿将自己喜欢的动物贴在墙上,这一环境的创设,促进了幼儿间的互动、交流和合作,也推动了教师的指导工作,从而进一步引发了幼儿探索的兴趣,这种宽松支持的环境有助于幼儿学会学习,使学习变得更有意义。
  (2)为幼儿提供丰富的具有教育价值的材料。幼儿探索的广度和深度往往受探究材料的制约,材料是实现教育目的的重要手段。因此教师为孩子的探究活动准备材料是需要精心考虑,材料要体现哪些教育意图,要能引起幼儿什么样的探索,能否为幼儿的合作提供机会,更多关注材料本身能为幼儿提供多少研究的可能与机会。提供的材料既是引发他们探索的刺激物,又是他们主动建构对周围物质世界认识的中介,正是材料引发了幼儿的探究活动,幼儿也正是借助于对物体的直接操作,实现对物质世界的认识。提供的材料,除了数量充足,种类齐全,便于幼儿选择,探索外,还应富含科学因素。
  二、宽松愉快、安全和谐的氛围能激发幼儿的探索精神。
  在没有心理压力的情况下,孩子们能自发地,且旁若无人地陶醉于充满乐趣的想象探索活动中。营造一个良好的氛围,包括:
  (1)理解、沟通、民主、宽容的氛围,教师以平等的身份参与孩子的活动,可促进和调动幼儿探索。教师站在孩子的角度来观察他们的言行,给予出错的权利,寻求幼儿的真实意图和认识水平,避免误解或伤害幼儿,允许孩子讲错、做错,教师要用宽松的心态鼓励,引导和挖掘他们言行中合理的部分,然后在道理上引导他们,屏弃不正确的东西,引导幼儿的探索。
  (2)自由安全的空间。要积极提供探索氛围,形成“土壤”和“气候”,鼓励幼儿探索性的玩,与众不同的玩,尊重和接纳每一个幼儿的观点和兴趣,对幼儿的回答与教师的预想结果不同时,要努力寻求幼儿的真实认识及其来源,支持和鼓励幼儿的探索,给予幼儿以激励性的评价,使每一个幼儿在每一次探究活动中都有所发现,有成功的体验,尤其是对那些表面上看似失败了的幼儿,教师要给予支持、鼓励,培养他们乐于探究和从不同角度看问题的态度和品质。
  总之,教师的态度能增强幼儿探索的欲望,教师要尊重孩子的发现和需要,理解他们的要求,参与他们的活动,感受他们探索难题时的困惑和紧张,分享他们成功的喜悦,表现出与他们同样的激情和好奇,这样,幼儿就能感到老师非常看重他们的探索活动,非常支持和欣赏他们的学习。在幼儿感受到老师尊重、理解和欣赏的同时,也是老师给予适当引导的时刻。
  三、教育内容的兴趣性能激发幼儿探索的精神。
  当今社会的迅速发展,已经引起了教育的巨大变革,终身教育的倡导和实践,使儿童的学习成为贯穿一生的完整过程。
  为了幼儿终身的学习和发展,幼儿科学教育目标,应培养幼儿内在的学习动机和兴趣,发展幼儿不断学习的能力,引导他们不断探索,获得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决不能以牺牲幼儿对学习的兴趣为代价求取知识的传递,教育内容应注重生活化,生成性,内容的生活化,贴近幼儿的生活,幼儿真正体验到学习内容是与自己生活密切相关的事物,才能积极主动地学习和探究,发现和感受周围世界的神奇,体验、领悟到科学就在身边、才能保持永久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当然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是亘古不变的真理,所以,应把幼儿当前的需要和兴趣做为课程的一个重要来源。教师要善于发现、利用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想要探究的问题及喜欢的活动,进而扩展成科学教育的内容,生成科学教育活动,从而保护、培植幼儿那种科学家般的好奇心和探究兴趣,兴趣是探索和学习的原动力、内驱力,它不仅能提高认识活动的积极性和效果,还能使活动成为快乐的事,从而获得探索问题的兴趣。
  科学启蒙教育应以幼儿的生活及其周围环境为基础,使教育内容与幼儿的实际生活、感性经验相结合,让幼儿在真实的情境中学习,最终能运用、解决生活中的习惯。
  四、教育过程的民主开放性有利于激发幼儿探索精神。
  幼儿探索精神要更多地强调自身的发展,强调个体的价值,因此培养幼儿的探究激情应更多地关注过程,而不是最终结果,关注对幼儿的发展价值,虽然幼儿具有好奇、好问、好强、自信等特点,应尊重幼儿的心理特点和心理需要,培养他们形成积极的探究态度。
  (1)发现保护幼儿的兴趣,利用幼儿的兴趣调动学习的积极性,比如:孩子在操作中遇到困难老师不应该直接示范,应引导幼儿的兴趣“合目的”地发展。要善于观察、发现保护幼儿的好奇心和兴趣点、探索和冒险行为,有兴趣地欣赏和观察幼儿的探索行为,不随便否定幼儿的探索行为,使幼儿产生疑问和疑惑,幼儿有了疑问并产生寻求答案的愿望,主动探究才进入了真正的准备状态。
  (2)支持和鼓励幼儿运用已有的经验猜想和解释,幼儿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对所遇到的问题和产生的疑问进行解释,猜想、判断,而此时孩子们的意见也许不统一,作为教师可以不否定也不肯定,而把问题交给幼儿去争论,如在教学活动中的开始引发争论,能使幼儿积极地参与到整个探索活动中,在教学活动中安排争论,能使幼儿主动地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在结束活动时安排争论,能使幼儿的探索活动延伸到日常生活中去,能激发幼儿参与下一次相关探索活动的动机。
  (3)鼓励幼儿按自己的想法作用于物体,尝试着自己解决问题,在尝试过程中,允许幼儿试误,从而引导幼儿将操作实验的结果与预想的结果相比较,如果一致,将强化原有的认识,如果不一致,将调整原有的认识,同时,大胆让幼儿经历挫折,甚至失败感和短时焦虑,促使幼儿的注意力更加集中,从而激励幼儿运用内在的潜能去自主探索。
  (4)正确对待孩子的提问
  提问是一种思考和钻研,是具有探索意识的表现,可由于孩子年幼,所提出的问题往往无意识,可能十分荒唐,但也有可能是灵感闪现的时机,作为教师应心平气和地认真对待,对于幼儿的问题,教师不应只采用一问一答的简单方式来满足幼儿的求知欲,而要建立一个能公开提问的气氛,要使幼儿感到能提出问题是很了不起的,使幼儿自信教师和同伴是会倾听自己提出的问题。
  总之,操作探索活动是幼儿主动获取科学知识的重要途径,在幼儿科学教育中,应有意的为幼儿提供更多的机会,鼓励幼儿有意识的运用视觉、听觉、嗅觉、触觉等各种感官感知事物,不断发现提高幼儿的认知能力和思维能力。
  大同铁路第四幼儿园 王文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新都网

GMT+8, 2024-6-2 14:35 , Processed in 0.061533 second(s), 7 queries , Win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