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117|回复: 0

[教育策划] 幼儿之理解童心

[复制链接]

10万

主题

10万

帖子

30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305059
发表于 2016-8-6 11:28:5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平息孩子之间的“争端”是每个老师的家常便饭。在这个过程中,教师的权威会很有影响,面红耳赤的小家伙们一遇到老师的目光就会顺从、乖巧许多。然而我的一次经历,让我感到了来自孩子的挑战。
  活动区游戏时,黄宇和明明发生了纠纷。黄宇正挥拳要打,我连忙阻止:“黄宇,别动。”没想到黄宇看了看我,竟毫不犹豫地向明明打去。我非常愤怒,走过去质问黄宇:“你为什么打他?”
  “他先打我的。”黄宇气呼呼地梗着脖子,边说边狠狠地瞪着站在一旁抹着眼泪的明明。
  “他打你,你可以告诉老师呀。”我向黄宇推荐着解决问题的策略。
  “告诉老师也没用,不就是说他几句吗?”他并不接受我的策略,脖子梗得更厉害了。
  “可是,你那么使劲打明明,他多疼呀!你看,他都哭了。”我又通过移情的策略打动黄宇。
  “他就是这样,有点事就哭。”黄宇不屑一顾。于是我采取了迂回战术:“明明,是你先打黄宇的?”明明点点头。
  “那你该向黄宇道歉。”
  “对不起。”明明表现出极大的顺从和配合。
  我又转向黄宇:“你看,明明已经主动向你道歉了,你怎么办呢?”
  “他不是主动说的,是老师让他说的。”黄宇不服。
  这时,我有点不知所措,思考片刻后说:“你是不是觉得钱老师说错你了?”
  “没有。”黄宇有点儿不好意思地低下了头。我看到了希望,接下
  去说:“你一定认为明明打了你,你就该打他,老师说你是不对的。”
  黄宇的目光变得柔和了,他轻声说:“不是。”
  僵局终于打破,我轻轻摸着黄宇的头说:“黄宇,你想想啊,明明打了你,你再打他,然后怎么样呢?”
  “他再打我。”他不假思索地说。
  “再然后呢?”
  这回黄宇犹豫了,他想了想说:“我再打他呀。”
  我继续追问:“接下来呢?”
  思维敏捷的黄宇终于语塞了。
  通过这起事件,我进行了深刻的反思。对于这样一位不肯善罢甘休的孩子,以前在劝说无效的情况下,老师一般会利用自己特殊的权威地位,要求幼儿服从老师的指令原谅对方。那样问题很容易就能解决。但是,我认为那样做幼儿会感到不公平。更严重的后果是,这样做会使幼儿养成遇事不会维护自己的权利,只会一味服从权威的逆来顺受的性格,影响幼儿个性的健康发展。因此,遇到这次事件,我没有强迫黄宇服从老师的命令,而是采取了多种手段即协商、移情教育、迂回战术、因势利导等方式来解决孩子们间发生的矛盾,让黄宇认识到他这样做下去的不良后果。从而使黄宇小朋友由梗着脖子到语塞再到心甘情愿地服从老师的建议。这个过程不是一举成功的,而是老师在实践中不断地调整着自己的教育方式,以人为本,从孩子的心灵出发来解决实际问题。同时我就此次事件在班内小朋友中展开了一场“如何与同伴友好相处”的大讨论。在讨论中孩子们大胆地发表着自己的见解,大部分孩子都认为要与同伴友好相处,不随便欺负他人,别人向你道了歉就应原谅他,还有的小朋友可以警告先打人的孩子或
  报告老师而决非你打我,我打你,这样一直打下去。在孩子们的自由讨论中,使幼儿学会了自己思考解决问题,还让孩子们明白了与人相处要遵循的平等互利的原则,这些对孩子的成长是大有好处的。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在共同的生活和活动中,以多种方式引导幼儿认识,体验并理解基本的社会行为规则,学习自律和尊重他人。”因此,我们老师在为孩子们平息“争端”时一定要慎之又慎,因人而异、因事而论地解决实际问题,而非主观地以一个法官的角色来判断孩子们的对与错。如果判断时不分青红皂白,孩子们就会表现出委屈、不服,甚至反抗。可见,我们应该理解童心,多站在孩子的立场去考虑问题,并尽可能使他们感受到老师对他们的理解。只有这样,我们的教育才能促进孩子们的健康成长。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新都网

GMT+8, 2024-6-2 16:58 , Processed in 0.067371 second(s), 8 queries , Win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