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90|回复: 0

[综合类] 科技课教学方法对比研究

[复制链接]

10万

主题

10万

帖子

30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305059
发表于 2016-8-6 11:27:4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对两个基础相当的班级,采用行动研究法和单组对比实验法进行研究,对三(1)班采用小组合作教学法,对三(2)班采用一般教法。经过一个学期的调查研究发现,从学生对科技课的喜爱程度、参赛作品及质量、学生课堂的表现来看,(1)班都明显高于(2)班。通过分析,建议采用小组合作教学形式更有利学生学习。教师要努力创造一种和谐民主的课堂氛围。
  教师要把科技课的着眼点立足于培养学生观察力、想象力和操作能力上,激发学生的创造力。
  一.研究目的: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指出:实施素质教育就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科学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科技课有利于培养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养成学科学、用科学的习惯,科技教材具有很强的操作性,开放性,给学生提供了创造的空间,把深奥的科学道理通过动手制作中体现出来,应用于实际的生活之中。在教学实践中,通过对比实验研究,我力求寻找一种更有利于调动学生积极性,开发智力的教学方法。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学习兴趣是学习活动的重要动力”。如何发挥科技课堂主渠道的作用,使课内外有机结合,激发学生学习科技课兴趣,培养其创新精神,达到让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学习发展的目的。
  二.研究对象和方法:
  研究对象为三年级的双轨班。三(1)班有25名学生,三(2)班有24名学生。两个班级人数相近,基础相当。因为三年级学生已经有两年学习科技课的经历,对科技课有了初步认识。三年级学生也有了一定的独立的分析思考、动手操作能力,可以组织解决一定的问题。
  研究的方法采用行动研究法和单组对比实验法。对三(1)班采用小组合作教学法,对三(2)班采用一般教法。
  三.研究过程:
  (一)研究准备:
  树立科研意识,学习教育理论和经验,查找有关小组合作教学的资料,制定教学计划。
  (二)研究过程:
  1.与班主任取得联系,争取支持。拟定1班采用小组合作教学实验班,2班仍采用常规教学定为对比班。
  2.问卷调查学生对科技课的喜欢程度和知识掌握情况。
  喜欢
  一般
  不喜欢
  一班25人
  15
  60%
  6
  24%
  4
  16%
  二班24人
  14
  58%
  7
  29%
  3
  12%
  表一
  3.在课堂教学上,三(1)班分小组合作式学习。将学生分成5个小组,教师采用引导目标,指导自学,点拨讲解,扩展思维的教学模式教学。教师把一堂课的目标交给学生,然后根据教材的内容,组织小组同学在组长的带领下自学、讨论,教师适时点拨讲解,尤其是学生动手操作内容,无论是涂颜色,还是制作,无论是简单模仿还是发挥创造,尽量让学生去想象、去操作,使学生处于无压力,无束缚的状态去创作。最后教师还在课的结束时适当布置学生思考一些联系实际的问题,使课堂内容延伸向课外,使课堂学到的东西运用到生活学习当中,把课堂上问题留在课余深入思考研究。
  三(2)班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以讲授为主。老师认真备课,研究教材,用生动的语言教学,手把手地带领学生制作。
  (三)研究时间:
  两个学期
  四.研究结果:
  (一)问卷调查结果:三(1)班有92%的学生喜欢上科技课,三(2)班有70%的学生喜欢上科技课。
  喜欢
  一般
  不喜欢
  一班25人
  23
  92%
  2
  8%
  0
  0%
  二班24人
  17
  70%
  5
  21%
  2
  9%
  表二
  (二)制作比赛:在中心开展手工制作比赛中,三(1)班上交30件作品,入选10件,三(2)班上交16件,入选3件。
  (三)三(1)班学生课堂思维活跃,发言积极,勇于创新,在制作过程中集思广益,作品有创意。三(2)班学生依赖性强,比较保守,自信心不足,作品基本是按教师指导的样子去作。
  五.结果分析和建议:
  (一)分析:
  1、三(1)班学生思维活跃,主要是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在师生互动,生生交流的宽松、和谐气氛中学习,易于发挥创造力和想象力,并逐渐养成动脑,动手的习惯。学生敢于发挥创造,勇于尝试,不怕失败,并把课内知识延伸到课外。
  2、三(2)班学生习惯于被动的接受知识,害怕回答问题,不愿意动脑筋,依赖于老师的指导。不敢自己操作,不敢尝试。
  (二)建议:
  1.课堂组织形式:采用小组合作教学形式更有利学生学习。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指出“智育工作要转变教育观念,改革人才培养模式,积极实行启发式和讨论式教学。激发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意识,切实提高教学质量。要让学生感受、理解知识产生和发展的过程,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创新思维习惯,重视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语言文字表达能力以及团结协作和社会活动的能力。”《礼记》曰:“学无朋则孤陋寡闻。”可见,小组合作学习是课堂有效的活动方式之一。小组学习不仅培养了学生的社会交往意识和互助协作精神,而且更有利于调动全体学生的参与意识,尤其是学习上较差的学生的自尊心得到了保护。小组内人人动脑、动手,相互帮助,互相交流搜获的信息。有时集中集体的智慧更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如:五册第四课《摆火柴动脑筋》一课,光靠一个人去苦想,往往会失去信心,而全组同学一起动手,有的同学会受启发,由平面转向立体摆放,使问题迎刃而解。第二课《建造未来的城市》一课,小组成员的成果更能启发其余学生去创作,每一个学生的拼摆样式对小组其他组员都是学习的样本,同时小组与小组之间的比赛也刺激了学生去设计更多的“建筑物”
  2.教学模式上:教师要努力创造一种和谐民主的课堂氛围。
  无论教师还是学生的创造力的表现,都是一种非常自主的自由活动,它把压力的影响降低到最低程度,这就需要民主教学。教学民主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师生关系和谐,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自觉和积极地参与教学;提倡学生表现出与众不同的创见,不要人云亦云;鼓励个性化发展,对学生提出的不合理的问题和作出的怪异回答,采用宽容的态度,允许出错误,热情帮助改错,对学生的创见和新概念,及时给予适当的强化等。学生在一种宽松、愉悦的气氛下去学习、思考、操作,才能产生积极的效果。《教育观念的革命》一书说的好:“使学生思维活跃起来,这是教学的关键。只要积极探索,奇迹就在自己身边。”
  3.教育观念上:教师要把科技课的着眼点立足于培养学生观察力、想象力和操作能力上,激发学生的创造力。
  科技课不单单是传授书本知识,更主要的任务应该是培养学生能力,尤其是诱发学生的想象力。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则概括了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世界的进步。”由此看来,想象是激发知识的一种激素,如果没有想象,人就不可能有创造发明,不可能有任何预见,况且,未来社会评价人才的标准不是看掌握知识的数量,而是看驾驭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尤其是看创新能力的发展水平。因此,在科技课教学中,教师要转变教育质量观,树立新的质量观,要努力挖掘教材中的想象因素,用自己创造性的“教”来诱发学生创新的“学”。点播启迪智慧,开启创新思维之窗,把着眼点放在培养学生能力上。
  4.教学设计上:要做好课文内容的外延,给学生营造广阔的思考空间和创造余地。
  心理学原理告诉我们,想象和创造依赖于一定的信息积累。教师要根据教材内容提前让学生去搜集有关的信息资料,为小组交流和课堂发挥做好准备。很多发明创造也是在前人成果基础上形成的,所以搜集,储备一定信息对于学生大有益处。同时,教师也要把课本内容的外延处理好。学生在课堂上引发的积极思考,特别是一些标新立异或异想天开的东西,要让他继续想下去,激发他们去探索、学习,也许一项伟大的发明就源于某节课的突发奇想。
  参考文献:
  1.柳斌总主编《学校教育科研全书》,人民日报出版社,九洲图书出版社,98年5月。
  2.程方平冯克诚《教师手册》,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97年10月。
  3.关鸿羽《提高智力的方法》,兵器出版社,2000年5月。
  4.《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99年6月。
  刘良慧张先华《教育观念的革命》,重庆大学出版社,2000年5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新都网

GMT+8, 2024-10-5 16:32 , Processed in 0.077656 second(s), 7 queries , Win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