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儿童教育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317|回复: 2

[综合类] 关于农村幼儿在音乐活动中的成长

[复制链接]

10万

主题

10万

帖子

30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305059
发表于 2016-8-6 11:24:5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前言:
  “音乐”与“幼儿”几乎是同步的语汇,喜欢音乐可以说是孩子的天性,成人也经常运用音乐来抚慰婴幼儿。陈鹤琴先生说:“音乐的真正价值,在于我们和音乐接触。可由节奏的美,使肉体和精神共鸣共感,而表现节奏的行动;由和声的美,使人感到调和统一,而养成调和性;再由旋律的美,使人感到永久的统一,而养成统一性,因此,我们要凭着音乐的生气和兴味,渗透到儿童生活里面去,使儿童无论在工作,游戏或劳动的时候,都能有意志统一,行动合拍,精神愉快的表现,使儿童无论在工作,游戏或劳动的时候,都能有意志统一,行动合拍,精神愉快的表现,使儿童生活音乐化。”
  音乐可以陶冶人的性格和情感,可以鼓舞人的进取精神,幼儿的音乐能力除受遗传因素外,环境、教育也起着重要的作用。所以我们应该为幼儿创设良好的音乐环境,培养幼儿对音乐的兴趣,从而发展幼儿对音乐的创造能力。
  一、问题的提出
  幼儿园音乐活动是教师对幼儿进行音乐活动能力培养的一种载体,在活动中音乐通过特有的方式进行各种能力的培养是其他领域所无法替代的,音乐教学活动是教师创造启发性地“教”与幼儿创造想象地“学”的互动过程,也是幼儿与幼儿之间,幼儿与环境之间的互动结果。
  在农村幼儿音乐活动能力的前期调查中发现,目前农村幼儿园音乐教育的现状存在着许多不足,且当前的幼儿音乐教育未能有效地发挥其应有的功能。如:
  (1)对音乐教育的本质目的缺乏清晰的全面认识,轻视欣赏、创造、表现力的培养。常把音乐活动作为演出活动的辅助手段,即使意识到了音乐活动的重要,但目标含糊,操作性不强,以致在实践中又落到技能技巧的训练和培养上。一般认为幼儿园的孩子喜欢活泼好动,喜欢跳跳唱唱,每学期计划中有唱歌及舞蹈的内容就行了,唱歌就是让幼儿齐唱,跳舞也是让幼儿机械地跟着教师模仿,节奏乐活动就是幼儿集体机械训练,欣赏活动中也都是教师枯燥讲解,教师只靠一个预先确定的标准来评价幼儿,把眼光盯在短期内让幼儿掌握知识,追求短期效应。
  (2)在教学方法上,过于形式地让幼儿在这儿唱得轻一点或重一点,在那儿快一点或慢一点,致使幼儿使终不能很好地感受到力度、速度、音色及其他音乐表现手段的表情作用,更谈不到他们自己运用这些音乐表现手段去创作音乐、想象作品;在教学中的提问方面,往往局限在所提的问题本身就已包含着答案,或者提可能只有一种答案的问题;在幼儿创造方面,有时往往以成人的标准来衡量幼儿的音乐创造想象成果,忽视了幼儿在能力水平的提高。
  (3)流行音乐充斥于大众传播媒介,幼儿几乎生活在一个流行音乐的氛围中,再加上农村的特殊性和局限性,很难接触、也很少有机会接触到优秀的、民族的、高雅的音乐。美好的音乐不能直接作用于幼儿的成长,故幼儿难以获得健康的、美的熏陶。
  (4)由于幼儿存在着某些生理性的音乐素质差异(嗓音条件、动作的协调性、柔韧性等),在幼儿园中一些“能歌善舞”的孩子往往为教师所重视,大多数“平平常常”的孩子却被忽视了,使得音乐教育失去了对象的广泛性。
  (5)农村家长的音乐能力普遍较低,音乐教育意识普遍不强,家庭生活中缺乏音乐艺术氛围。而且观念和思想上,家长只重视文化成绩的应试教育等原因,压抑了孩子的个性,扼杀了孩子丰富多彩的兴趣爱好。
  (6)传统音乐活动过于偏重音乐艺术使命,追求“成品”的灌输,致使教师看不到幼儿在进行音乐活动中的兴趣、表现和创造的潜能。
  本专题试图通过对农村幼儿音乐活动能力培养的途径和方法的实践研究,从而提高农村幼儿对音乐活动的认知、情感与态度、感受与理解、表现与创造等能力。
  二、概念的界定
  音乐活动能力,指按照一定的目标,运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进行操作和想象,在利用各种音乐形式表现的过程中,新颖、独特表达自己情感的一种能力。包括音乐想象力、探索能力、创编力和音乐横向交流能力。
  三、活动目标
  1、阶段目标:
  认知情感与态度感受与理解表现与创造
  (1)通过幼儿感兴趣音乐作品,培养幼儿对音乐活动的兴趣。
  (2)创设愉快活动的气氛,提高幼儿对音乐活动能力的认识和想象。
  (3)给予幼儿充分活动的机会,激发幼儿参与音乐活动的热情。
  (4)给幼儿插上想象、创造的翅膀,培养幼儿对音乐活动的创造力。(5)不断更新音乐教学内容、形式,对幼儿进行多方面的教育。
  2、音乐活动的发展方向
  音乐活动中,让幼儿充分运用脑力寻找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从而使幼儿产生的感受、理解、想象、创造等一系列的内心活动。如提供幼儿熟悉的音乐材料,通过乐曲、动作、画面、语言等进行相应的匹配;根据音乐材料,唤起幼儿对音乐的主题、情景、形象、歌词等的联想与想象,并用动作、歌声、节奏充分地加以表现;促进幼儿音乐潜能的发展,激发幼儿的创造欲望,接纳每一个幼儿不同的、多元的、可变的、的相当自由度的创意,唯有这样,幼儿的音乐兴趣、音乐能力才能得到更好地发展。
  四、音乐活动的内容
  幼儿园音乐活动能力包括在音乐活动中的欣赏能力(包括感知力、联想与想象力、体验力、评价力)表现能力、创造力。
  1、活动形式与组织形式
  我们认为培养农村幼儿音乐活动能力的组织形式有正式音乐教学活动与非正式音乐教学活动。其活动形式有集体、分组、个别活动。
  正式音乐活动包括:欣赏活动、歌唱活动、韵律活动、乐器节奏乐、音乐游戏等。例如,秋天到了,根据树叶随秋风飘落的秋天季节特征,我们选编了歌曲《小树叶》教孩子学唱。设计了以下教学过程:(1)做“小树叶”飘进活动室;(2)捡“小树叶”,教师通过画小节线,帮助幼儿理解音乐的分句,引导他们听清每一个乐句;(3)讲“小树叶”的故事;(4)看图谱,学唱“小树叶”(在小节线中填充相应内容的图谱让幼儿边看边学唱);(5)编“小树叶”,幼儿根据故事内容和音乐第一段,编出第二、三段,老师画相应内容的图谱,幼儿听音乐看图学唱。
  非正式活动音乐内容有:区域活动、游戏活动、生活活动、其他教育活动、随机教育等日常活动。例如:美丽的春天来了,我把美丽的池塘与所要学习的歌曲《小蝌蚪》结合起来:“美丽的白云下,清清的池塘里。”在背图上贴上笑嘻嘻的朵朵白云,和碧绿的池塘;“有只可爱的小青蛙。”出现活泼可爱的小青蛙正呱呱呱地叫着。“一群小小的、黑黑的小蝌蚪,游来了,游来了。”在青蛙的旁边,四面八方游来了许多小蝌蚪。我通过制作好的课件,让幼儿自由点击鼠标来巩固和学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万

帖子

3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31200
发表于 2016-8-6 12:23:00 | 显示全部楼层
  1、与各领域之间的相互渗透。
  用游戏的方法将各领域的活动内容串联起来。如在《鸡妈妈请客》的活动中,我们不仅利用音乐把动物的活动动作进行衔接,也渗透了做客时的礼貌、动物的食物链等知识内容及常规教育。具体地说,教师当鸡妈妈做主人,幼儿分别当小兔、小鸟、小鸭、小熊等做客人。鸡妈妈在家中准备好萝卜、小虫、鱼虾、蜂蜜等。当弹奏兔跳音乐时,做小兔的幼儿随音乐做兔跳动作到鸡妈妈家中做客,吃自己喜欢的食物。弹奏鸟飞、鸭游、熊走音乐时,做小鸟、小鸭、小熊的幼儿随音乐轻做不同动作到鸡妈妈家做客。等客人都到了,吃过饭后,大家可一起唱歌、跳舞。
  2、与区域活动之间的相互渗透。
  音乐区域活动中为幼儿提供有范围的自由选择音乐活动的空间。在欣赏区中,我放置了在活动中、游戏时欣赏过的音乐作品,让幼儿得到进一步的理解,如《进行曲》的雄壮有力、《梁祝》优美动人、《小丑进行曲》的活泼幽默等。在表演区中,我提供了幼儿服装和歌唱表演的舞台。演奏区中,我为幼儿提供了多种乐器,如三角铁、铃鼓、双响筒、响板、小铃、沙球等。游戏区中,为幼儿提供学习音符、音值、节奏等的有趣小图片。
  3、与主题活动之间的相互渗透。
  围绕一个环境主题内容组织的音乐活动。如以“环保教育”为主
  题时,我们开展了《机器人》的律动,通过对机器人肢体动作等的模仿创编,来学习“机器人捡垃圾”的韵律活动,从而在此基础上,也加强了环保教育。
  4、与生活环节之间的相互渗透。
  在一日生活中,加入音乐活动。晨间活动时,我结合音乐活动中所学的各种模仿动作,音乐游戏来扩充活动的内容。这样既锻炼了幼儿身体,又培养了动作的协调,发展节奏感及增添活泼愉快的欢乐气氛;午餐前和起床后,我组织幼儿开展一些不需要很大空间、活动量也不太大的唱歌、节奏、音乐欣赏等活动,进一步提高幼儿的认知力和表现力。
  5、与家园互动之间的相互渗透。
  采用内容丰富多彩的音乐会等形式来进行音乐活动。如:我在“圣诞节”篝火晚会中的活动安排上,有的幼儿表演过去及当前所学的音乐游戏,也有的表演在幼儿园或家里所学的歌曲,还有由家长和教师共同参与表演节目。表演内容有唱歌、舞蹈、乐器等,增进了家园之间的联系和互动。
  五、农村幼儿音乐活动的组织与设计指导
  (一)歌唱活动。
  随着语言能力的发展,孩子唱歌的音域得到扩展,但许多孩子对歌曲音域、音高的了解、理解不够,我们利用许多方面的经验——视觉、触觉、动作的暗示,并伴之以听觉等进行教学。如:当教师在钢琴上演奏出向上或向下的旋律时,要求孩子联想向上或向下的动作,并伴之以“上楼”或“下楼”的词语。这样练习后,当教师再使用钢琴来表现旋律的进行方向时,要求孩子以动作进行反应,几乎所有的孩子都能准确反应。
  1、歌曲中的组织引导
  (1)动作进入法。
  该方法适用于词曲简单多重复,歌词内容是直接描述动作过程的或是比较富于动作性的,有时我们从“人的身体动作开始”,特别是小班,在《小手爬》的活动中,我先引导幼儿小手爬的样子,再邀请幼儿在同伴身上从上往下、从下往上爬到指定的地方,在活动中一边做动作一边听教师朗诵歌词和范唱歌曲;有时我们还玩“听指令做动作”的游戏,如:《头发、肩膀、膝盖、脚》。全体幼儿园先把双手轻轻地放在双颊上,听教师喊出身体某一部位的名称后,就立即以最快的速度将双手放到该部位上去,教师在喊身体部位名称时,一开始可以很随意的秩序,然后可以转用歌词内容的秩序,接着就可以改用唱歌的方法发出指令,在要求幼儿边唱边做之前,还可以先请幼儿停止动作专心地练唱几遍,然后才是愉快地享受美好的歌唱和轻松舒适的动作过程。
  (2)歌词替换法。
  该方法适用于一些词曲内容简单多重复、歌词的语法结构清晰单纯具有某种语言游戏性质的歌曲。我们“从歌词的替换开始”,如《大猫小猫》。先学唱新歌并尝试用不同的力度演唱关于“我是一只大猫,我是一只小猫”的歌词;再学习用其它不同的动物形象创编歌词,如大狗、小狗;然后学习用其它不同的事物形象创编歌词,如大鼓、小鼓;最后,学习用两种大小不同的动物形象创编歌词,如老虎、老鼠。
  再如:在欣赏歌曲《两只老虎》之后,引导幼儿按照音乐的旋律,仿编歌词。有的幼儿编出:“两只兔子,两只兔子,蹦蹦跳,蹦蹦跳,一个采蘑菇,一个在旁玩耍,真可爱,真可爱。”有的幼儿编得很离奇,充满童趣:“两条小鱼,两条小鱼,游呀游,游呀游,一条浮在水面上,一条沉看海底去,真好玩,真好玩。”这样幼儿在仿编过程中,学唱的兴致更高。在此基础上,我们引导幼儿用已学过的doremifaso5个音,用不同的长短来表现可爱的动物。幼儿兴奋极了,自由地边唱边表现出来,有的唱着短短的do做兔子跳,有的唱着长长的mi做着老鹰飞,有的唱着短短的re做着小猴搔首异姿一跳一跳的样子等等,孩子们一个个情绪高昂,乐此不彼,完全陶醉在充满乐趣的想象创作活动中,在创作中体验成功的快乐,从而培养了幼儿的自信心和创造力。
  (3)游戏填充法。
  该方法适用于不断重复出现简单的、有特点的游戏类歌曲。例如:在《碰一碰》的活动中,让幼儿找到一个好朋友,去接触身体的某此部位来碰一碰,这里既可以是两个相同的部位,如脚碰脚,耳朵碰耳朵;也可以是两个不同的部位,如手碰脸等。
  (4)情境性故事法。
  该方法适用于歌词内容反应简单的、强以“一目了然”的情境或事件的作品,如《迷路的小花鸭》,教师提问:“在池塘边的一棵柳树下,有一只迷路的小花鸭,它在那里哭着叫它的妈妈呢。谁会学学小鸭子,是怎样哭的?”然后教师还可以再问:“猜猜看,谁会来帮助迷路的小花鸭,把它送回家呢?”“做好事帮助了小花鸭子的人心里会怎样?”“它高兴的时候唱歌会发也怎样的声音。”
  (5)改编性复唱法。
  该方法主要采用一些幼儿耳熟能详的如《两只老虎》篈的旋律,让幼儿进行改编整个歌曲。如:活动《小夹子与小动物》中,在目标定位方面,主要是让幼儿初步、大胆地选编歌词,发展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并乐意在集体面前表达自己的设想,整个活动主要围绕“颜色——动物——叫声”,这样一条主线来贯穿始终。在音乐选择方面,我采用了幼儿熟悉的《两只老虎》音乐旋律,小班幼儿是幼儿期个体发展的初始阶段,以认知、个性、动作(操作)的发展上,尚处在十分不完善的状态,所以在过程教学过程上,我先让幼儿在玩夹子中学唱了前两句“小小夹子,小小夹,穿红衣,穿红衣。”并根据自己的夹子颜色进行仿编也是常用的“红、黄、蓝、绿”,接着让幼儿按自己的意愿用夹子夹自己喜欢的小动物,学唱第三句“夹到一只××”,然后让他们学唱出小动物的叫声,也就是第四句,这样循序渐进的展开整个活动,实际上让幼儿在逐一学唱仿编歌曲,而且在歌词填充和演唱方面,采用的是复唱原则,也就是说每句歌词唱两遍。
  (二)韵律活动。
  孩子肌肉协调能力发展了,孩子更有兴趣去进行节奏中空间与动作的体验,识别和表达音乐节奏要素理解的基础,培养一种有规律的动作感觉。以发展幼儿的音乐活动能力为主要教育教学目标的韵律舞蹈活动,通过实践,得出几点教学方法:
  (1)示范。
  通过同伴示范作用,其目的不在于幼儿的模仿,只在于通过示范者的动作,激发自己创作灵感,而教师的示范,主要是向幼儿传授幼儿无法独立完成或教师语言描述无法理解的动作。
  (2)提示。
  主要是通过教师的提问或启发性语言指导,引导幼儿的创新和创造,而不是引导回忆和再现。
  (3)欣赏。
  可以是教师模仿幼儿的动作作为欣赏,也可以是幼儿园的单独表演作为同伴学习的例子,还可以在同伴的指导下,进行不为断的改进。例如:我有一段以跳音为主的乐曲,请幼儿表现会跳的动物,孩子们做出了小兔、青蛙、袋鼠等动物的跳跃形态,这时,有个女孩却扮公鸡跳,大家有点纳闷,公鸡可不擅长跳啊,小女孩却理直气壮地说:“我看到公鸡打架就是一跳一跳的。”幼儿的一些创造有时往往令教师始料不及,为之惊喜的新颖独特的动作,我们应该用欣赏的目光提高他们对音乐活动表现的兴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万

帖子

3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31364
发表于 2016-8-6 13:16:38 | 显示全部楼层
  (4)表演。
  传统的幼儿园舞蹈表演,往往用了干巴巴地喊一二三四,反复机械地练习基本动作或基本动作或基本动作组合,然后再一部分一部分地学习舞蹈的基本结构,最后再将全部的舞蹈动作连贯起来配上音乐伴奏进行表演。这样,在能够完整连贯地表演之前,幼儿往往会不断地陷入厌烦、苦恼与疲惫的困境之中,而教师也往往很快地感到自己的身心疲惫,从而热情下降。
  我在对农村幼儿音乐律动活动能力的培养中,根据幼儿园年龄特征,有目的地选择乐曲,让乐曲唤起幼儿情绪或肌体的反应,肯定他们的正确反应,并对较迟缓的孩子加以适当的鼓励,带动他们与音乐与同伴交流欣赏。让幼儿在活动中表现出自信心、独立性、熟练性和合作感,同时,允许在尝试状态和探索中发生的创造性的错误。
  (三)音乐游戏活动。
  通过生活角色或角色的想象,加入自己已有的经验,提高对音乐游戏的认识,如:《游公园》的最后一段,“你不捉老鼠就不带你去。”幼儿运用自身的经验“猫捉老鼠,老鼠快跑”,当猫“喵”地一下,要去捉老鼠的时候,老鼠就逃走了,然后请幼儿进行了续编故事和故事的创编,“猫为什么要捉老鼠?到底有没有捉到?”同时,又生成了新的主题活动——《谁怕谁》。
  (四)打击乐活动。
  具体做法有:
  (1)广泛的发音器材,如:锅、碗、瓢、盆、杯、匙、瓶等,要让幼儿有机会随意的玩耍,感受音的变化,认识音的属性,知道音的轻重、长短、高低,从运用这些发音器材出发,自然地掌握最基本的节拍感和节奏感。
  (2)象形模拟,将“二分音符X—”念成“跳”;“四分音符X”念成“走”;“八分音符XX”念成“跑跑”。在为某一同伴的“跳的腾空”、“走的随意”、“跑的急速”配打击乐器伴奏。掌握简单的节奏型,进一步发展到几种节奏型的组合。
  (3)设立区角活动,让幼儿自由选择乐器演奏。
  (4)直接反馈,发现幼儿有自创的音调或片断旋律、节奏型或音乐伴奏下的自发动作表演,教师记录下来或录下音,再唱给幼儿听或表演给幼儿看,并以语言或表情表示对他们的赞扬,给予鼓励,来巩固的提高幼儿音乐创造的积极性。
  (5)合作式的表演,建议幼儿为其他幼儿的唱歌、跳舞或一首简短而熟悉的音乐作品(如进行曲、摇篮曲、舞曲及其他任何歌曲)配打击乐伴奏。
  (6)同伴间的模仿,让一幼儿敲击一节奏“作问”,另一个幼儿敲出与之相匹配但不同的节奏“作答”。
  (五)音乐欣赏活动。
  在音乐欣赏活动中,我们一般采用看图听赏、随乐动作、故事加入等方法,运用这些方法进行单一或综合的方法进行完整地欣赏活动,了解作品,但并不要求幼儿能听出音乐较细致的情趣,在日积月累后,再逐步直接或间接地欣赏,寓音乐教育于音乐形象之中,感受音乐的力度、速度、音区、情绪等的变化。如:欣赏活动《狮王进行曲》,我给孩子们讲了个音乐里的故事,接着请他们带着故事听音乐,看看是不是像故事里所说的那样。这回孩子们听得可认真了。当音乐放到狮王咆哮的时候,有的孩子两手紧握,缩起了脖子,小班的珂珂吓得直往旁边的小朋友身上躲,孩子们都进入了音乐所表现的意境。后来,每一首曲子都能被他们想象成一个有趣的故事或者一幅美丽的图画。
  六、农村幼儿音乐活动安排的原则
  1、多样性与连贯性相结合的原则。
  幼儿的音乐能力是在多种多样的活动中得到发展的,幼儿的注意力不持久,神经系统易疲劳,在安排活动地过程中时,经做到多样片,动静交替合理进行,每个内容与环节不是孤立的,而是个有机的整体,新教材中强调主题性学习,所以我们采用:
  (1)插入式的游戏形式——即在一个完整的教学活动中,根据需要在不同的环节中插入游戏,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在唱歌、歌表演的音乐活动中,传统的教学强调教师教的作用,程式化的教学,尤其是中间新授部分。
  (2)采用串连式的游戏形式——即将整个教学活动设计成一连串的游戏,每一个游戏对应地侧重解决教学中某一方面的问题。
  2、重复性与渗透性相结合的原则。
  能力要在反复实践中才能得到发展,将幼儿音乐教育活动渗透到正规教学活动中,渗透到各种游戏之中,渗透到一日生活动活动之中,做到事事、时时、处处。
  具体采用融合式的游戏形式——即整个教学活动就是一个设计好的完整游戏,当游戏结束后,幼儿便自然获取相关的有益经验,达到教学所要求的目标。提供幼儿熟悉的音乐材料,通过乐曲、动作、画面、语言等进行相应的匹配;根据音乐材料,唤起幼儿对音乐的主题、情景、形象、歌词等的联想与想象,并用动作、歌声、节奏充分地加以表现;促进幼儿音乐潜能的发展,激发幼儿的创造欲望,接纳每一个幼儿不同的、多元的、可变的、的相当自由度的创意,唯有这样,幼儿的音乐兴趣、音乐能力才能得到更好地发展。
  3、循序渐进“重过程”的原则。
  幼儿音乐教育能力的培养强调重视“过程”,年幼的孩子还不能熟练地准确地记忆掌握音乐知识技能,对于他们,过程比结果更重要,他们在音乐活动中的探索大都停留在音乐活动过程中的兴趣和喜好。幼儿音乐能力的发展是一个不断循环上升的过程,在选择内容时,应有原有基础上,不断深化,提高要求。
  4、评价性与主体性原则相结合的原则。
  幼儿音乐活动能力的培养,不能只从歌曲、舞蹈等技能技巧的学习上来衡量,而应充分考虑活动设计幼儿是否感兴趣,是否有愉快活泼的气氛,幼儿是否有充分活动的机会,重视幼儿各方面能力的培养,尊重个性,接纳个别差异,多方的教育。
  七、幼儿活动能力的测试表

095136_4c5b66bc500b624.jpg

095136_4c5b66bc500b624.jpg

  八、活动中的启示
  1.创造良好的音乐欣赏环境,激发幼儿从不同角度感受音乐
  卡尔奥尔夫认为:“完全没有音乐感觉的孩子是罕见的,几乎每个孩子都能理解和享受音乐。”所以我们应注意随时让幼儿在各种环境下体验音乐,理解音乐,活跃他们的音乐思维,培养想象力和创造力。
  2.采用生动有趣的教学方式,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
  音乐欣赏教育应该遵循艺术本身规律,充分重视审美体验在教学过程中的重要作用。教师应在音乐欣赏教学中注重多引导幼儿运用多种感官来参与,体验音乐,从而表达他们的独创性,促进想象力和创造性能力的发展。
  3.注重因材施教,有计划地指导
  由于年龄、智力发展等方面的原因,使幼儿在欣赏音乐中存在差异,这会造成他们对音乐的表现和感悟不太一样,也就要求我们教师在教学中要具有很强的观察能力,针对实际情况提出要求,随时帮助他们感悟音乐,理解音乐,在所有的教学策略中都体现一个特点“兴趣”,贯穿着一个字“现”,揭示出一个目标“创造”。
  4.因势利导,激发幼儿的创造性想象
  欣赏音乐不能只停留在音响的好听与不好听上,教师要因势利导幼儿的审美情感。在音乐欣赏的过程中,用设问让幼儿讨论,或用色彩表现音乐,或用图画表现音乐,或用诗歌吟咏音乐,或用故事讲述音乐,或用舞蹈展现音乐等等,使他们既有创造性想象,也有音乐之外的创造性活动。
  每一部欣赏作品都是一个用声音编织起来的艺术品,让我们带着孩子仔细的聆听,用情感去体验美,创造美,努力实现素质教育的艺术教育目标。
  九、结束语
  在幼儿早期,如果任由幼儿自己悟道,自己教育自己,自己设计自己,或天真盲目地想念学习音乐自然会使幼儿走向更为理想的发展状态,如果必然是少数幼儿因各种因素偶然构成的和谐状态得以悟出“真理”,获得理想的发展,而大多数幼儿则在不和谐的沼泽中苦苦挣扎,找不到出路,白白浪费了发展潜力与发展时机,最终成为放任的牺牲品。
  尊重幼儿的音乐活动能力的需要,给他们提供必要的机会和交流,展示活动中创造产品的机会,提供对音乐行为的各种鼓励等各类工艺技术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今天的幼儿像苗圃里的小树,他们都将是21世纪的民族之林中的栋梁之材,对农村幼儿音乐活动能力的关注,必将为绿树增添蓬勃生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新都网 ( 京ICP备09058993号 )

GMT+8, 2024-5-6 17:14 , Processed in 0.071691 second(s), 9 queries , Win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