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89|回复: 0

[社会培养] 对混合编班中幼儿社会性发展的探索

[复制链接]

10万

主题

10万

帖子

30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305059
发表于 2016-8-6 11:18:2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人的社会性成熟与其品德发展、个性完善具有一致性。在当代教育发展中,社会性的研究愈来愈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它在德育中的地位日益显现出来。因此,在幼儿园教育中,如何促进幼儿的社会性发展,不仅是我们的教育目标之所在,也是衡量我们的教育实践是否成功的尺度。“家庭式混合编班”是我园在针对独生子女的教育中逐步探索、发展起来的一种教育形式,那么,它是如何促进独生子女的社会性发展,在发展中又具有什么作用呢?我们进行了以下探讨:
  一、研究背景:
  儿童社会化的初期是在家中进行的。随着我国计划生育政策的
  深入实施,幼儿所处的人际结构已发生了很大变化,孩子没有了兄弟姐妹,使其在家庭内缺乏年龄相近、心理相当、关系平等的交流。家庭中同伴群体的缺失,导致其成长初期的人际关系单一,这是一种不完满的人际结构,因而造成独生子女一系列社会性问题,如,以自我为中心,缺乏爱心责任心,孤僻、霸道、自私、任性、情绪不稳定、自理能力差,不善于合作等等,这些都对其社会性发展形成阻碍。
  二、理论依据:
  1、同伴关系理论:
  同伴关系主要是指同龄人之间或心理发展水平相当的个性间在交往过程中建立和发展起来的一种人际关系。在发展过程中,幼儿与他人之间形成两种不同性质的人际关系:即垂直关系与水平关系。垂直关系是互补性的,如师生、父子关系;平等关系是平等、互惠性的,比如,同伴关系。水平关系的主要功能是给儿童提供学习技能和交流经验的机会,而这种技能经验只有在地位平等的基础上才能获得,是垂直关系不能给予的。
  2、同伴中的异龄、同龄与性别
  心理学家发现:在儿童交往的同伴中,他们与有年龄有差异的儿童交往比与同龄人交往更频繁,而喜欢与年长儿童的交往胜于与年幼儿童的交往。
  同伴游戏中也体现出性别倾向,他们常选择同性的玩伴,而且这种性别的偏好,随年龄增长而变得更加突出。这可能是由游戏性质决定的,比如男孩喜欢玩枪、车,女孩喜欢玩布娃娃等。
  3、友谊理论:
  友谊是一种相互作用的、比较持久稳定的而亲密的关系。它是一种比较特殊类型的同伴关系。比一般同伴关系更能促进幼儿的情感、社交技能、自我价值感等社会性发展。
  4、同伴群体理论:
  同伴群体是具有一定结构的同伴关系,是儿童发展中的一种较高层次的表现形式,它的形成对于儿童的身心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在同伴群体中,合作与竞争具有重要意义。
  三、课题的提出及其组织形式、教育目标:
  从我国现有的家庭结构状况,到目前存在的各级教育机构的形式来看,都不能满足独生子女社会发展中对异龄同伴的发展需要,为此,我们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家庭式混合编班”的研究课题。
  “家庭式混合编班”是以“家庭组合”为基本组织形式,称为垂直性组班、滚动式发展。具体作法是:将垂直对应的大、中、小班各三分之一的幼儿组成一个混合班,班中不同年龄、不同性别的幼儿在自愿的基础上组成一个相对稳定的“小家庭”,可以灵活地称之为“爸爸、妈妈、宝宝”、“哥哥姐姐、弟弟妹妹”或“老大、老二、老三”等,共同营造一个充满亲情的氛围,三年为一个实验周期,在实验的滚动中幼儿将顺次扮演不同的角色,完成预期的社会化发展目标。这种组班方式我们称之为称之为“家庭式混合编班”。
  其目的是利用幼儿园资源,为幼儿创造一个完满的人际结构及和谐的人际关系,为幼儿创造一个充满亲情、友情的交际环境,通过“大帮小、小学大”、“大爱小、小爱大”,及发挥“小导师”、“榜样”和“自我激励”的作用,使幼儿合作共存、公平竞争、相互学习、共同发展,以弥补独生子女成长中导致的人际结构单一所造成的心理缺陷,有效地促进其社会性发展。
  从社会学角度看,家庭式混合编班实际上就是种异龄、异性的同伴群体,并通过同伴群体的友谊作用来促进其社会性发展的。
  四、研究目标、课程构建及教学方法
  课题研究的目标是:通过互动式异龄异性混合编班活动,把幼儿培养成为具有健全人格、完善个性和良好社会化的健全发展的合格人才。同时,在实验过程中,我们坚持以“整合”的课程观,“注重体验与过程”的知识观和“以幼儿为本”的儿童观等指导思想,以幼儿在园三年、六学期的学习时限为一周期,编写一套完整的、科学有效的混合编班课程。
  我们第一轮的实验已经结束,并进行了总结,第二轮的实验已经启动。我们已经初步完成了课程的构建,主要采用了主题性的课程构建方式,每月进行一个主题,每周二、三下午全园范围内活动两次。教学活动主题内容的预成以社会性发展为出发点,如:主题《我爱我家》、《勇敢的好孩子》、《互相帮助的好伙伴》等,在实践过程中注意预成性与生成性相结合。
  我们的教育方法主要是分层教育法和合作学习法。分层教育法就是根据各年龄阶段幼儿不同的特征及教育目标,以“最近发展区”理论为依据,因人施教,挖掘每个幼儿不同的潜能,使他们在原有水平上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合作学习法就是运用“情景问题”,引起幼儿共同探索的兴趣,通过家庭间的相互讨论、合作,相互促进、共同提高。
  五、意义探讨:
  (一)促进幼儿的社会化
  1、家庭式混合编班为幼儿提供了充满亲情的友好环境。在家庭式混合编班中,各小家庭间在生活学习中建立的良好关系,提供了可靠的同盟,使他们具有安全感和归宿感,消除了孤独感,提高了他们的自尊心,有助于培养其友好、同情、信任、谦虚等积极情感和良好品质。例如,有一次一个小家庭的小弟弟在上楼梯时,摔破了一点皮,大班的大哥哥心疼地流下了眼泪,说:“你疼吗?”可见,在这种活动形式中幼儿的情感得到了健康发展。
  2、为幼儿提供了获得基本社会技能的机会。在活动中幼儿学会了在小家庭间的处理冲突的方式、达成目标的方法,知道了怎样竞争与合作,锻炼了自我调节的能力和道德行为,掌握了比较成熟的社交技巧,为以后的社会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础。如:在科学活动《让玩具站起来》中,各家庭成员,合作探索的使玩具站起来的方法,大家相互启发想出了许多的方法,达到一个人学习所达不到目的。
  3、有助于幼儿自我的准确定位和人格健康发展。在混合编班活动中,幼儿自我的概念在各个家庭的互动中产生了,娇惯不再受迁就,自私、任性、霸道不再受欢迎。必须服从共同的游戏规则,在和大家的协作共处中,获得了自我的概念,完成了“去自我中心化”的变化过程。
  4、为幼儿提供了更多玩耍娱乐的机会。许多孩子都很盼望混合编班进行的日子,一到那一天,许多幼儿说:“又可以见到大哥哥大姐姐了,我真高兴。”混合编班给幼儿带来了很多快乐。
  5、提供了一个锻炼幼儿自我服务能力的机会。自理能力的提高也是幼儿社会化的一项重要内容。中、大班的幼儿不仅要管好自己的事,还要照顾好弟弟妹妹,这种责任感会对他产生激励作用,如,一个大班的小朋友不会系鞋带,他回家对妈妈说:“妈妈,你快教教我系鞋带吧,我自己都不会,怎能教弟弟妹妹呢?”在自我激励的作用下,他积极主动地学会了系鞋带的方法,在混合编班的时候很自豪地教给了弟弟妹妹。
  (二)加速了幼儿认知过程,提高了语言表达能力
  “家庭式混合编班”为幼儿提供了参照的榜样,在“小家庭”的活动中,幼儿“听其言、观其行”,通过相互模仿,在同伴中学到很多东西。
  1、加速了幼儿的认知过程。著名教育家说:“若是在活动设计中为幼儿提供不同层次的操作机会,则会在实施过程中,孩子之间的相互作用所发生的积极影响,有时还超过教师直接指导的结果。”这里强调的是“儿童教儿童”和同伴模仿所发挥的作用。在手工活动《糖葫芦》中,小班幼儿找中心有困难,他们模仿大班幼儿的方法,把橡皮泥搓圆,再压扁,在扁圆的橡皮泥中间用手指压上一个小记号,再一个个从中穿过去就成功了。幼儿在自由、宽松的环境中学习,没有压力,只有快乐,学得很快。
  2、促进了幼儿语言的发展。
  模仿在幼儿语言学习的过程中作用更加明显。大、中小班各年龄阶段中,高一阶段的幼儿的语言发展水平,正处于低一阶段幼儿的最近发展区内,这为低一阶段的幼儿提供了适宜的学习资源,积极、有效地促进了幼儿语言的发展。大班幼儿完整连贯的表达、丰富的词汇运用,激发了中、小班幼儿极大的学习兴趣,主动模仿,大胆运用,及时交流,提高了语言表达和交往的能力。
  总之,对促进幼儿的社会性发展,家庭式混合编班是当代同龄编班形式的有益补充,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新都网

GMT+8, 2024-5-20 03:53 , Processed in 0.076621 second(s), 8 queries , Win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