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125|回复: 0

[艺术类] 节奏体验在幼儿文学教学中的尝试

[复制链接]

10万

主题

10万

帖子

30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305059
发表于 2016-8-6 11:07:5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结合幼儿园课程综合教育的特点,我尝试把音乐中的节奏体验用于幼儿文学教学之中,以提高幼儿对文学作品的熟悉程度和理解能力。
  一、挖掘文学作品与音乐节奏的共性
  幼儿由于年龄小,他们对节奏的感受、理解和表现的能力较弱。幼儿文学作品中的象声词能够简单、直接地体现出节奏。因此,最初我常选择一些有象声词、节奏感强的作品。如在学习诗歌《吧喳——吧喳》时,幼儿很快发现其中的“哆哆”“吱吱”“嘣嘣”等象声词,是可以用节奏“XX”来表示。
  和简单的象声词相比,故事情节的节奏幼儿相对较难体验。我挑选了一些幼儿喜爱的动画片片段作为故事情节节奏体验的材料,如《黑猫警长》、《哪吒》等动画片中的一些具有强烈情节变化的片段。在欣赏的时候,我着重指导幼儿将故事变化与背景音乐结合着看,引导他们初步感受音乐背景中的节奏效果对故事情节的推动和造势作用。
  二、运用多种表现形式,体验作品中的节奏
  幼儿有了一定的节奏体验之后,我鼓励他们采用多种形式将体验表现出来,加深对作品的理解。
  1.进行简单的配器活动。如学习了故事《大象赶蚊子》之后,幼儿都想帮助大象赶走讨厌的蚊子。于是幼儿自由选择打击乐器为我的动作伴奏,在跳跃的节奏中我们一起拍起了“蚊子”:拿单响筒的幼儿为我拍腿时伴奏,拿碰铃的孩子为我拍手时伴奏,拿铃鼓的孩子为我找蚊子伴奏,敲鼓的孩子为我拍蚊子时伴奏。音色丰富的多声部音乐背景就这样完整地层现了出来。
  2.让幼儿为声音特点设计节奏。如故事《大狼喝甜稀饭》,我以“大狼喝甜稀饭”为故事情节,让幼儿探索故事中的各种不同的声音特点,设计相应的节奏。如大狼喝奶奶煮的甜稀饭时发出的声音,幼儿用快的节奏表现︱XXXX︱;大狼喝熊猫阿姨煮的甜稀饭时发出的声音,幼儿用慢的节奏表现︱X–X–︱;大狼喝妈妈煮的甜稀饭时发出的声音,幼儿用不快不慢的节奏表现︱XXXX︱。
  3.让幼儿运用不同乐器、节奏展现故事中角色的特征。如在故事《胖胖熊和小老鼠》的活动中,幼儿在理解了胖胖熊笨重、慢吞吞,而小老鼠机灵、活泼的角色特点后,他们选择乐器、创编节奏、合作表现:用铃鼓表现胖胖熊走路的样子,用圆舞板表现小老鼠走路的样子,然后再交换演奏,在体验了不同节奏的同时,对角色的特点也有了进一步的了解。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新都网

GMT+8, 2024-6-2 01:47 , Processed in 0.079202 second(s), 8 queries , Win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