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319|回复: 0

让孩子养成与父母交流的习惯

[复制链接]

10万

主题

10万

帖子

30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305059
发表于 2016-8-6 09:08:3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进入幼儿园可以算是孩子走向社会的第一步,也是孩子离开母亲的第一步。从那一刻起,孩子就要独自面对这个世界。
  要想让孩子健康(快乐地成长,单靠早期家庭教育是远远不够的,尤其是在刚刚走进社会的阶段,家长必须切实了解孩子方方面面的情况,针对性很强地为孩子提供有效的帮助。
  孩子入园后,老师就将取代家长在孩子心目中的权威地位,在群体效应的作用下,老师的影响力很快就要超过家长。很多情况孩子们都懒得跟家长说,觉得没必要——其实很有必要。在这种情况下,让孩子养成与父母交流的习惯格外重要。
  对此,家长要提前采取了措施,让孩子每天在回家的路上给自己讲幼儿园里的“新闻”,这样做的直接目的是为了让孩子练习表达能力,还有一个更深远的目的,就是让孩子养成与家长交流的习惯,以便让她与父母长期保持密切的精神联系,当她遇到麻烦的时候,能够及时得到极其个性化的指导。
  培养孩子的交流习惯,其实并不困难。家长可以利用做晚餐的短暂时间和孩子谈谈学校的情况。内容主要是两部分,一部分是孩子的学习情况,这种态度会在潜移默化中使孩子也把学习看作头等大事。另一部分是各种孩子认为值得一提的事儿,尤其是那种引起她情绪波动的事情,无论是让她高兴还是让她生气或让她觉得有趣的各种琐事和疑问。
  只要大人肯认真听,其实孩子很乐意跟家长谈各种事情,错过了这个阶段,大人可能一辈子都无法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了,而和孩子保留着这种广泛而深入的交流习惯,对当妈妈的人来说,也是实实在在的幸福啊。
  在孩子需要点拨的时候,家长还可以点拨她几句。这种平等交流的方式,会使孩子很乐意接受家长的指导,心甘情愿地尝试用家长的社会经验去解决问题。
  像一些发生在孩子与老师之间的矛盾,如果没有家长的帮助,很容易给孩子留下心理创伤,轻者造成是非观念的混乱,重者形成反社会倾向。如果在问题形成之后再来解决,将非常困难,为了避免走到这一步,家长为何不把功夫下在预防之上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新都网

GMT+8, 2025-7-23 16:16 , Processed in 0.068060 second(s), 8 queries , Win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