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121|回复: 0

关于幼儿感恩之心的成长

[复制链接]

10万

主题

10万

帖子

30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305059
发表于 2016-8-5 18:24:2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的原意是告诉人们要知回报。感受和感激他人恩惠能力的成长,是个人维护自己的内心安宁感、提高自己的幸福充裕感必不可少的心理能力。
  新生儿在饥饿时从母亲那儿得到了乳汁,这对它是一种“安定状态”。许多1岁左右的学步儿已经养成了听母亲唱歌或讲故事的习惯,听歌或听故事时,他们那甜甜的表情所反应的“安宁”已经具有了可以被称为“幸福感”的色彩。这就是感恩能力发展的第一步——即感受满足。
  感受满足是必须以“感受缺失”为前提的。没有对缺失的意识,就不会有对需要的意识,也就不可能有弥补缺失——满足需要的安宁体验。而现在,我们许多父母看不到这两种感觉间的相互依存关系,为了避免儿童因某种缺失而产生焦虑体验,往往会过于卖力地超前预计儿童可能面临的缺失,然后对儿童实施“超前满足”。殊不知:“缺失经验”的获得与“缺失体验”能力的成长对儿童的整个成长来说都是必不可少的。被剥夺了缺失——焦虑——满足——安宁经验的儿童,感受他人恩惠以及感受幸福的能力成长都会受到阻滞。
  感恩能力成长的第二步是发展对“恩惠来源”的认知能力。第三步则是发展对“施恩者”的回报意向。3-4岁的幼儿已经能够大致理解妈妈上班,妈妈辛苦的内容,也能够理解搬张椅子请妈妈坐、亲亲妈妈等行为。这些成长,是与感恩能力的第二步、第三步的教育和发展密切相关的。
  当然,随着个人越来越趋向人格的完善,其感恩报恩的能力水平也会越来越高。人会感激大自然的各种恩赐,并用保护自然的行为,努力去予以回报。人会感激他人能够接受自己的帮助(让别人看到自己的价值),并回报社会以更加努力的奉献。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新都网

GMT+8, 2025-7-30 04:35 , Processed in 0.057976 second(s), 8 queries , Win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