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161|回复: 0

广告!勾起了孩子的欲望

[复制链接]

10万

主题

10万

帖子

30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305059
发表于 2016-8-5 18:24:0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一则儿童食品广告在说了自己产品如何好之后,最后有一句话:“今天,你吃了没有?”家长们抱怨他们的孩子听了这句话之后,说:“今天我还没吃”。于是,马上付诸行动,从冰箱里取来就吃。于是,家长不得不经常给孩子买这种食品。
  如果家长认为孩子吃广告上的食品过多,造成消费过度,过于浪费,那么,最好的办法是,不要买广告上宣传的商品,使孩子打开冰箱找不到这种食品,问题就解决了。妈妈们可能会说,“你不给他买,他闹怎么办?”答案很简单:不理睬。第一次不理睬,孩子闹得很厉害,第二次不理睬,闹得就轻一点,第三次不理睬,孩子就没兴趣闹。这个例子告诉我们一个重要的教育规律:
  孩子的某种行为既可能会因为某种原因而加强,也可能因为某种原因而减弱
  当孩子看了广告,他想吃该食品的欲望会加强。反之,他到冰箱里找不到该食品,会感到失望,这种失望就成为他想吃该食品行为的负向强化物,几次找不到,他就不再找了。这个规律适用于孩子的很多行为。要加强孩子的某行为,我们可以用物质奖励(食品、玩具、钱)、活动奖励(和孩子一起、带孩子出去玩)和精神鼓励(表现出高兴的神情、表扬孩子、对孩子表示疼爱等)作为正向强化物。要减弱孩子的某个行为时,家长可以用撤销物质供给、拿走玩具、不理睬、批评、表示不高兴等方式作为负向强化物。
  要控制孩子的欲望和行为,必须掌握好尺度,不要伤害孩子的情绪和自尊心。为此,家长可以和孩子订个契约,比如说,孩子想吃某种食品,家长就和他讲条件,一星期吃几次?什么时候吃?如果多吃了怎么办?无论如何,主动权是掌握在家长手中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新都网

GMT+8, 2025-7-19 14:51 , Processed in 0.043535 second(s), 8 queries , Win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