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92|回复: 0

[护理保健] 饮食调养是养护孩子的重中之重

[复制链接]

10万

主题

10万

帖子

30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305059
发表于 2016-8-5 16:03:2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饮食,是孩子成长过程中非常重要的环节,是所有其他生命活动的基础。要使孩子吃得好,长得健壮,就要先了解孩子的生理特点。中医认为孩子属“稚阴稚阳”之体,即孩子体内精血津液还不充实,内脏功能尚不健全或全而未壮。
  鉴于以上的生理特点,孩子的护养重在调理脾胃。调理脾胃的根本不在于吃什么灵丹妙药,而完全在于日常的饮食。
  那么,日常饮食该如何调养呢?我总结了使脾胃无伤的八大法则:
  一、食贵有节
  古人认为,“若要小儿安,须受三分饥与寒”。在孩子的饮食方面,既要供应充足的营养,满足机体生长发育的需要,又要适度适量。如摄食过量,则不仅可能导致营养过剩,还有可能伤及脾胃,导致消化、吸收的障碍。
  二、食宜清淡,不可偏食
  宜食清淡且易于消化的食物。如果胃肠中积累大量不能及时消化的食物,则易产生积滞不化的病理停滞,进而会变化成痰,积久而化热,痰热在体内存在便成为致病的因素。
  另外,对孩子偏食应该给予足够的重视,因为偏食必然使营养供给不全面:某些营养过剩,而某些营养又缺乏。这样会使得营养失衡,导致疾病而影响孩子的生长发育。
  三、食宜暖
  孩子的脾胃功能还在发展之中,胃喜暖而恶湿寒,要保护好脾胃,就要在食物上注意保暖,少吃甜冷冰冻的食品和凉的饭菜。
  四、食宜细缓,不可粗速
  就餐速度和消化、吸收有密切的关系,因此,吃饭要养成细嚼慢咽的好习惯,以使食物在口中停留的时间长一些,食物能被切磨得碎烂一些,唾液发挥的作用也更充分些。孩子吃饭时若狼吞虎咽,易造成胃肠功能紊乱、消化不良,甚至发展成慢性营养障碍性疾病。
  五、食前忌动,食后忌静
  一般来说,人在运动时,血液大多集中在肢体、肌肉和除胃以外的其他脏器中,所以在饭前最好不要做剧烈活动,以免胃肠部位因血液缺乏而影响消化。但在吃完饭后,如果呆坐不动,胃肠也会被迫减缓活动量而造成食物停滞在胃肠形成积滞。饭后适当走一走,可以帮助胃肠消化吸收,所以有“饭后百步走,活到九十九”之说。
  六、胃好恬愉
  情绪会影响饮食消化。当生气、着急、悲哀、害怕或受惊时,有人会发生恶心、想吐、不想吃饭的现象,这就是情绪影响着消化功能的表现。而进食前情绪特别好时就会吃得很香也很多,吃完后也会很容易消化。所以在饭前、饭后,父母不要批评甚至打骂孩子,否则会使孩子的脾胃受到损伤。
  七、食贵有时
  主要是说要坚持好一日三餐,要定时定量。如此一来,孩子在一定的时间会产生饥饿感,胃肠内会产生大量的消化液,而使吃进的食物能顺利地消化和被吸收。
  八、慎用医药
  用药不当会伤及孩子的元气。孩子生病要在医生的指导下用药,能用天然药物就不用化学药物;能用某种物理治疗方法就可以达到治疗目的的,就不用药物治疗;更不要一味求疗效,给孩子吃各种各样的药。
  另外,孩子进补宜慎重。现今生活富足,孩子体质偏虚的少,偏实的多。父母如果不辨明孩子当前的体质情况,一味让其进补,结果常常是不但无益反而有害,所以尤需慎重。
  孩子饮食调养的责任在父母,父母应该精心观察孩子的食欲、精神状态、睡眠和大小便等状况,发现异常及时调整。孩子在青春发育期以前,他们的行为、能力都还处在发展阶段,还没有成熟,在吃、喝的问题上不能任意而为,而应在父母的指导下吃和喝。因此,父母掌握好孩子的饮食尤为重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新都网

GMT+8, 2024-6-16 20:10 , Processed in 0.073764 second(s), 7 queries , Win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