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185|回复: 0

[预防急救] 宝宝感冒,不宜动辄打点滴!

[复制链接]

10万

主题

10万

帖子

30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305059
发表于 2016-8-5 15:45:3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导读:水中毒亦称稀释性低钠血症,是指体内水分过多,导致血液稀释、血钠浓度降低的情况。临床上,输液导致水中毒并非少见,幸好大多数为轻度水中毒。该病儿由于短时间内水分进入体内过多,超过了肾脏的排出速度,过多的水使细胞外液稀释为低渗液,细胞因水进入而发生水肿,造成水中毒。病儿表现为精神委靡,全身无力,肌张力降低,体重增加,浑身浮肿,尿量先增后减,呕吐、腹胀。脑水肿明显时,如不及时抢救,可危及病儿生命。
  感冒发热,输液输出“输液反应”
  4月的一天,张科长的两岁儿子鹏鹏感冒了,晚上发起了高烧。由于他家离医院较远,而且上次鹏鹏感冒发烧时打了点滴后很快就好转了,加之张夫人学过急救,夫妇俩觉得这次依样画葫芦就行了,于是决定给鹏鹏在家里打点滴。他们翻出上次到儿童医院看病的病历,到附近小诊所买了输液的药品,给鹏鹏挂上了点滴。但就在快滴完时,鹏鹏突然出现畏寒,继而热度更高,讲胡话,夫妇俩吓呆了,赶紧打车送到医院。医生诊断为输液反应,经紧急抢救后才得以脱险。
  医生点评:输液如同用药,人体有时也会发生不良反应,即输液反应。据统计,最常见的输液反应为发热,占80%以上。
  一般认为,输液反应的基本特征如下:
  1、在输液过程中,病儿突然出现畏寒或寒战,数分钟后开始发热,体温迅速上升至39~41℃或更高;
  2、一般多发生在输液后30~60分钟内,滴入液体100毫升~250毫升时;
  3、通常在停止输液后数小时,或使用镇静、脱敏药后,畏寒或寒战现象消失,体温能较快恢复正常。
  一旦出现输液反应,应立即减慢输液速度或停止输液;注射非那根,严重者(发生休克)须静脉注射地塞米松,并予以吸氧及抗休克治疗;若病情严重仍须输液,应及时更换输液管、药物及液体。
  小儿患普通感冒发热,不宜动辄打点滴,因为:
  ①这类病儿用些对症(如打喷嚏、流涕、鼻塞、发热)药物治疗2~3天后,多能逐渐痊愈;
  ②在气温较高时,发热病儿易出现输液反应,重者可引起高热惊厥,进而危及生命。
  呕吐腹泻,补液补出“水中毒”
  周末,儿科急救室收治了一名病儿,病儿约三岁,已处于昏迷状态,烦躁不安,呼之不应,四肢间断性抽搐。
  医生给孩子作了全面体检后,考虑为输液不当所致水中毒(稀释性低钠血症)合并脑水肿,化验血钠值为118mmol/L(正常值为135~150mmol/L)。诊断明确后,立即给予供氧、补碱、静滴高渗氯化钠溶液等治疗。通过10多个小时的紧张抢救,病儿终于转危为安。事后追问病史,寻找原处方,得知病儿以往身体健康,这次发病始于前天的腹泻。病儿每天拉稀水便10多次,呕吐数次,并伴发热,妈妈带他到个体诊所输液,输液量达1250毫升,其中糖水约1000毫升,盐水只有250毫升,且输液速度偏快。
  医生点评:水中毒亦称稀释性低钠血症,是指体内水分过多,导致血液稀释、血钠浓度降低的情况。临床上,输液导致水中毒并非少见,幸好大多数为轻度水中毒。该病儿由于短时间内水分进入体内过多,超过了肾脏的排出速度,过多的水使细胞外液稀释为低渗液,细胞因水进入而发生水肿,造成水中毒。病儿表现为精神委靡,全身无力,肌张力降低,体重增加,浑身浮肿,尿量先增后减,呕吐、腹胀。脑水肿明显时,如不及时抢救,可危及病儿生命。
  轻度水中毒只需严格限制入水量便可。重度水中毒的处理,主要是用高渗含钠液提高血钠浓度,恢复渗透压和细胞功能,促使多余的水从肾脏排出。
  其实,对于急性腹泻并轻度脱水的病儿,治疗首选口服补液盐,并不需要静脉输液。
  输液治病观念亟待“刷新”
  纵观全球,一些发达国家和地区对输液都有严格的规定,不会随便给病人输液。事实上,多数疾病都可通过吃药治愈,不需要输液。
  医学界公认,用药时能口服的不选择肌肉注射,能肌肉注射的不选择静脉输液。这一用药原则是在大量循证医学证据的支持下形成的,但公众未必都清楚。
  为什么要强调这样的原则,有两个主要原因:
  一是在这三种用药方式中,口服用药不良反应最轻、最慢,因此也最安全,还可防止交叉感染,减少病人输液时的疼痛,减少抗药性。静脉输液是把药物直接输入血液,不良反应最猛也最快,有的几分钟内就可置人于死地。特别是一些基层医院、个体诊所,由于缺乏抢救设施,医务人员的抢救知识也不足,一旦出事很难逆转。
  二是这三种用药方式的成本差别较大,输液成本最高,特别是抗生素输液费用,往往比口服药高出很多。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新都网

GMT+8, 2025-9-19 23:12 , Processed in 0.046467 second(s), 8 queries , Win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