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儿童教育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92|回复: 0

从“元宝”说到简化字

[复制链接]

28万

主题

28万

帖子

84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848531
发表于 2018-10-14 17:54:4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从“元宝”说到简化字
          这枚束腰型银锭是元代初年的银元宝,1956年出土于江苏句容湖边,长14.5厘米,厚3厘米,重1900克(元代的五十两)。背面铭文三行,中间为“平淮、至元十四年、银五十两”,右为“铸银官提领、大使、副使、库子杨良钰”,左为“提举司、银匠彭兴祖、刘庆、称子韩益”。从中可以知道银元宝的重量、铸造地、铸造工匠、库吏的姓名等,这在研究元代货币制度上是很重要的文献资料。正面铭文为阴文“元宝”二字。
       
          元代书风在继宋人之后再次向二王回归,但对宋人尚意的书风不以为然。其代表人物赵孟光页以及鲜于枢、张雨、吴镇等等,清一色的柔润、婉约。北魏书风在晚唐时渐为沉寂,在元人书迹中已毫无踪影,而这枚银元宝的铭文“元宝”二字与元人书体迥异,其峻健丰伟酷似北魏之《始平公》,壁画粗重,起笔落笔如斩,在章法上字形随银锭之形略加变化,自然而不板滞。这种如北魏书风的字在元代应当是很稀罕的。“元宝”的宝字,非繁体,与现行的简化字没什么差别。其实,历朝历代都有简化字,这些简化字在碑刻与名家墨迹中都有存留,一些与现行的简化字并无二致,如北魏《郑文公碑》中的“与”、“乱”、“礼”、“辞”等,再如宋朝黄庭坚墨迹中的“无”、“东”等。这些简化字的使用,并未影响书法作品的美感,其字形反而起到了丰富作品的作用。中国文字的发展过程由金文到篆到隶到楷,其实是一个从难写难认到易写易认的简化过程。由于实用的需要,简化字由民间创造,先在民间使用、流行,到了被普遍认可的时候,再由行政手段加以规范化。一些没有被认可的简化字就成了原字的异体。基于传统观念与审美习惯,现在一些书法家在创作时回避简化字,这是正常的。但是不应错用繁体字,更不应该生造繁体字。
       
          历史上银锭的名称与形状多种多样,但元宝之名始于元代,应作“元朝的宝货”来解释,这枚银元宝当是一种记国号的银铸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新都网 ( 京ICP备09058993号 )

GMT+8, 2024-5-9 18:53 , Processed in 0.097219 second(s), 7 queries , Win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