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167|回复: 1

小学语文古诗鉴赏:《绝句》

[复制链接]

28万

主题

28万

帖子

84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848531
发表于 2018-8-13 22:46:0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小学语文古诗鉴赏:《绝句》
        绝句
       
        春来濯濯江边柳,秋后离离湖上花。
       
        不羡千金买歌舞,一篇珠玉是生涯。
        【鉴赏请看下一页】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万

帖子

3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31806
发表于 2018-8-13 23:15:13 | 显示全部楼层

       
                               
          【赏析】在诗歌的黄金时代——唐朝,以“绝句”为题的诗歌多矣。绝妙的有杜甫的“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以及“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等,三十字之内,绘尽了大唐江山靓丽、雄浑的气象。当唐朝诗人几乎用诗歌写尽人世间所能歌咏的情景之后,宋朝的诗人如何另辟蹊径在诗歌的舞台上展现出独特的风采呢?且看大诗人苏轼的如椽之笔吧。
       
          这首七言绝句也从自然景象中框取画面:
       
          温暖的春天抚临人间之时,江边绿柳依依,一片明净清朗的袅袅柔美。
       
          清凉的秋季翩翩来到之后,湖上依然有繁盛而艳丽的花朵装点着自然的衣裳。
       
          春之柳鲜绿,秋之花娇美。然而,读至此,疑窦亦油然而生:作者眼见的到底是春之绿柳呢,还是秋之娇花?显然,春之绿柳与秋之娇花不能在作者的眼前并存。看来,此柳,此花,乃作者心中所想之美丽景象。当然,这景象当中可能有一景乃眼前所见,或者均为心中所想。但问题是,作者为什么要从眼前或心中框取这两个不同季节的不同丽景呢?
       
          诗人没有回答,接下来则思接天外,突现两句收尾:我不羡慕人家花费千金去买歌舞去看欢笑,有一篇珠玉般的诗文在,便有了属于我自己的高贵人生。
       
          何等傲岸而洒脱的诗句呀!在千金面前,诗歌毫不逊色,而且远胜千金所买歌舞之短暂,具有珠玉般温润之色泽,恒久之魅力!
       
          不过这等铿锵有力且气骨铮铮、戛然而止并意味深长的结句,到底跟前两句诗框取的画面有何关联呢?
       
          关联就在“歌舞”二字。试想,“歌舞”之柔美、之短暂,与春柳及秋花的柔美与短暂不是极其相像吗?今日青绿鲜净之柔柳焉不会很快成为他日的残枝败柳?今日繁盛鲜明的皎皎秋花焉不会很快成为他日的残蕊败枝?今日千金所买的歌舞欢笑又岂能时时长有,月月长有,岁岁长有?
       
          于是,眼中景、心中思,融成了绝句尾联的天外神笔——不羡千金歌舞,自有珠玉生涯!
       
          发出这样掷地做金石声的言语者,又该有怎样的冰雪情怀与旷达气概?
       
          回看才气超然的苏轼在官场上起起伏伏饱经坎坷的人生经历,回想他遭遇乌台诗案被贬之后的《前赤壁赋》中,那一句“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尽,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中明月心、清风意里映现的清澈心境,回思他在《念奴娇·赤壁怀古》里“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中高高扬起的豪壮气势,自可将这等坚定自信的傲岸之语与这等坚定自信的傲岸之人划上等号。试问,在律诗备受冷落的时代,还有谁能发出如此坚定自信的傲岸之语?(张文华)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新都网

GMT+8, 2025-9-6 21:04 , Processed in 0.044019 second(s), 8 queries , Win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