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018-4-26 00:04:04
|
显示全部楼层
邻居家的外婆和妈妈都是火爆脾气,我很少听到她们好好讲话。俩孩子的性格也跟其他同龄的孩子有点不一样。
兄妹二人跟外人接触时都不爱说话,笑容也很少,在妈妈和外婆面前却又格外地跋扈,很爱哭闹。小男孩更是一不开心就欺负妹妹,发脾气的模样与大人如出一辙。
孩子是小,但并不是什么都不懂。他们内心渴望被尊重,就像大人渴望被人尊重一样。
如果得不到父母的尊重,他们必然会想办法在其它地方展示自己的本事。
家长用暴力的方式让孩子屈服,孩子就会学着以暴力的方式让比他更弱小的人屈服。
5
让孩子在错误中学会成长
如果我们留意观察,不难发现:身边那些乐观的人都有着脾气温和的父母,且教育方式比较人性化。
而大多数偏激性格的人,幼年时家庭氛围都不怎么和谐,以父母吵架和打骂孩子最为常见。
在打骂中成长的孩子,容易缺乏安全感,还会误以为打骂争吵就是人生常态。等他们长大成人,要么学着父母的样子去向这个世界宣战,要么压抑自己的性格去讨别人喜欢,很难从容和自信。
边打边成材的孩子肯定是有,但最终成就孩子的,恐怕不是“打”这个行为,而是孩子本身在错误里得到了反省与成长。
不打不骂不惩罚,我们就教不好孩子了吗?
没有孩子不犯错,如何让孩子从错误中得到成长才是关键。
当孩子打翻一个茶杯,如果你想让他明白杯子破了父母就要生气,大可以一声怒吼,逼着他泪水涟涟地认错。
6
家长要做到宽容却不纵容
如果你想让他明白,杯子不放稳就会摔下来,就得控制住自己的脾气,向他演示杯子应该如何放,并放心地把第二个杯子交给他。
第二个杯子也可能会碎,但孩子的心不会碎。
幼儿教育家玛利亚·蒙台梭利曾说:我们对儿童所做的一切,都会开花结果,不仅影响他一生,也决定他一生。
育儿是门技术活儿,技术好的家长才会明白,引导的力量要比压制的力量强大得多。
宽容却不纵容,尊重却不盲从,才能教育出明辨是非的好孩子。
打不打孩子,每个家长心里都有一把尺。只是下次动手之前,先冷静两分钟。毕竟,惩戒不是目的,成长才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