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儿童教育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390|回复: 0

鸡血爸比妈咪们,请你们走慢点!孩子跟不上!

[复制链接]

10万

主题

10万

帖子

30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305059
发表于 2017-8-28 22:01:1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focusBox,.focusBox2{ width:580px; height:90px; overflow:hidden; margin:20px auto; position:relative;}
.focusNum,.focusNum2{ position:absolute; right:5px; bottom:5px;}
.focusNum span,.focusNum2 span{ display:inline-block; width:20px; height:18px; line-height:18px; text-align:center; margin-right:5px; background-color:#666; color:#FFF; cursor:pointer;}
.focusNum span.on,.focusNum2 span.on2{ background-color:#FF6633; font-weight:bold;}
                          
          父母对孩子从幼儿园升入小学有着种种担心,并为此做了各种准备。那么———家长的这些担心必要吗?入学准备得适当吗?幼儿园和小学又该如何帮助幼儿顺利地从幼儿园过渡到小学?以下将从这几个问题出发与大家进行探讨。
       
          一、幼小衔接必要吗?
       
          幼小衔接之所以广受大家重视,主要是因为幼儿和小学生的学习环境与学习活动还是存在着很大差异的。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和学习特点决定了幼儿的学习的主要内容不是书面符号体系,幼儿不需要课本,幼儿的学习主要是通过实际观察、亲身操作和体验来学习的,经验是幼儿学习的主要方式,端端正正坐着,静心听讲,不是幼儿最主要的学习方式,幼儿的学习一定是通过多感官的参与,在听、看、摸、闻的过程中,获得关于事物的认识。
       
          比如,幼儿认识萝卜,识认“萝卜”这两个字不是幼儿园的任务。幼儿也不需要知道萝卜的属类,不需要看课本。老师最重要的是给幼儿提供几种不同的萝卜,给他们提供称、尺、塑料锯齿刀等工具,让幼儿去观察,去触摸,去闻,去称,去测量,去清洗,去切开,去品尝。也可以给他们纸张去记录,比较几种萝卜的相似处与不同处,这样他们就获得了关于萝卜的完整经验。
       
          到了小学,识记课本也不是小学生唯一的学习方式,小学的很多学习内容也要转化为学生的实际经验,小学老师也需要举例子,做实验,需要外出调查。但小学生的学习内容还是以书面符号为主,课本是主要的学习材料。由于学习方式和习惯的变化,以及科目和学习任务的繁重,使得一些幼儿在进入小学后出现种种不适应现象。如有的幼儿进入小学后,开始兴致挺高,可几天下来,却吵着不愿意上学校,抱怨家庭作业太多,抱怨老师管得太严,抱怨玩的时间太少等问题。
       
          再者,幼儿进入小学之后,学业压力、考试压力、横向比较等各方面压力扑面而来,社会对儿童的要求变得更加实际、更加直接,比如考试成绩要达到多少分、要获得哪些奖等等。儿童很快就能感受到成人带给他们与以往不同的期望,如果这些期望和压力不进行适当的疏导,很容易让刚入学的儿童产生焦虑情绪,并进而影响到其身心健康的发展。
       
          我们也通过大班孩子画的小学想象画,看到孩子对小学是有憧憬的,但是对小学的学习生活理解也是不全面的。可见,幼小衔接的准备对于幼儿的身心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做好幼小衔接需要幼儿园、小学和家长三方的共同努力。
       
          二、幼小衔接如何 ”接“?
       
          幼小衔接是全面的教育,是以情感和能力为核心的,既需要幼儿园和小学双向进行,也需要幼儿园、小学和家庭三方的合作。幼小衔接不是提前教育,不是幼儿园提前教小学的内容。每个年龄阶段都有自己的发展任务,幼儿园和小学都有自己的教育任务,都不能提前教育,都需要准点教育,不能抢跑。
       
          其实,很多幼儿园为大班幼儿的入学准备做了很多工作,主要是充实幼儿的经验,激发幼儿的情感,提升幼儿的能力,既关注参观小学等感性经验的获得,也让幼儿讨论自己对上小学的认识和看法,大部分孩子的看法是自然的,合理的,但也有一些孩子被家长灌输了一些不正确的认识,一些家长对小学“妖魔化”,对小学老师“妖魔化”,致使有些孩子对小学和小学老师有一些恐惧。现在有些幼儿家长的确对幼小衔接有误解,在他们眼里,幼儿园所做的衔接似乎还不到位,他们下午早早把幼儿接出去上“入学准备班”,有些孩子甚至最后一个学期大部分时间处于“请假”状态;也有一些家长要求小学办入学准备班,家长之间传递着一些放大和失真的信息,什么小学一年级的内容多,来不及学;什么小学老师更喜欢学过的孩子,没学过的孩子在班上被冷落等等。
       
          其实,这些都是错误的判断和认识。
       
          很多小学老师也不主张儿童提前学习,小学老师其实最关心的是小学生的学习意愿,一些学校在入学适应上也做了很多有益的探索和尝试,积累了很多的经验。有些学校采取改变课程去主动适应孩子的策略:他们对一年级的课程全面重构,开发了幼小衔接的“始业课程”。这套课程,根据六到七岁幼儿的身心特点和认知规律,有三大突破:第一,取消了学科概念,用六个好玩的主题,把语文、数学、音乐、体育、美术等学科融合在一起,实行跨学科的学习。第二,把拼音学习后推几个月。一般的学校都是一开学就学习拼音,拼音是抽象的符号,非常枯燥,对以形象思维为主的幼儿而言挑战太大。因此,他们把拼音学习后置,降低了学习的难度。第三,实行包班制,两个老师包教一个班,与孩子建立亲密的师生关系,给孩子安全的心理环境。第四,在教学方法上做了根本性的改革,强调生活化学习、游戏化学习,强调学习与孩子自身的生活发生深度链接。
       
          因此,幼小衔接需要幼儿园、小学和家长三方达成共识,为幼儿进入小学做好一切准备,联合国儿童基金会把入学准备被定义为三个彼此关联的维度 :即准备好的儿童、准备好的学校和准备好的家庭。准备好的儿童聚焦于儿童的学习和发展,掌握了入学的应知和应会,因此能顺利适应小学学习环境;准备好的学校聚焦于小学的环境,要促进和支持每一个儿童向小学的顺利过渡,建立起与托幼机构具有一致性和连续性的学习期望;准备好的家庭是指家长和主要照料者能够积极参与儿童的早期学习和发展,支持儿童向小学的顺利过渡,包括提供支持性的养育行为和家庭环境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新都网 ( 京ICP备09058993号 )

GMT+8, 2024-4-20 12:55 , Processed in 0.088474 second(s), 7 queries , Win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