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190|回复: 0

2017年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

[复制链接]

28万

主题

28万

帖子

84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848531
发表于 2017-8-26 15:05:5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一、学生情况分析
       
          一年级学生刚跨入小学,对学校的一切都感到陌生和不适应,但他们天真、活泼,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可塑性强。所以这一学期以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学习习惯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工作重心
       
          二、教学内容
       
          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准备课,位置,比一比,1—5的认识和加减法,认识图形,?6—10的认识和加减法,11—20各数的认识,数学乐园,认识钟表?,20以内的进位加法,总复习
       
          三.教学目标
       
          1、熟练的数出数量在2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会区分几个和第几个,掌握数的顺序和大小,掌握10以内各数的组成,会读、写1——20各数
       
          2、初步知道加、减法的含义和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名称,初步知道加法和减法的关系,比较熟练的计算一位数的加法和10以内的减法。
       
          3、初步学会根据加、减法的含义和算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4、认识符号“=”、“”,会使用这些符号表示数的大小。
       
          5、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
       
          6、初步了解位置方向,知道上下、前后、左右。
       
          7、初步认识钟表,会认识整时
       
          8、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9、培养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10、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四、全册教学重点、难点
       
          10以内的加法和20以内的进位加法,这两部分内容和20以内的退位减法是学生学习认识数的计算的开始。在日常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同时它们又是多位数计算的基础。因此,一位数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是小学数学中最基础的内容,是学生终身学习与发展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必须让学生切实掌握。
       
          五、内容变动
       
          1.加强了准备性(主要体现在第一、二单元)
       
          (1)把实验教材中的第一、二单元合并为第一单元“准备课”。
       
          第一单元“准备课”包括数一数、比多少两部分内容。是由实验教材中的第一、二单元合并而成的。
       
          数一数是原来的第一单元,主要目的是了解学生数数的情况和经验。比多少是原来第二单元“比一比”的内容,而原来第二单元的“比高矮”“比长短”与数学学习的关系不是很大,被删去了。
       
          (2)将“位置”由一年级下册提前到一年级上册。
       
          第二单元位置,主要是认识“上下、前后、左右”。是从一下移过来的,而原来“位置”中“左右的相对性”以及“用第几行第几列确定物体的位置”则删去了
       
          2.降低了难度
       
          (1)平面、立体图形的认识分散编排。
       
          认识图形原来包括:认识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主要是加强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之间的联系。但在实验过程中老师们反映:学生一下子接触的图形太多,认识辨别难度较大,不易掌握。因此现在本册先认识立体图形,一年级下册再认识平面图形。
       
          (2)只认识整时。
       
          “认识钟表”原来包括:认识整时和半时,但实验过程中教师普通反映:半时的认识比较困难,我们把“半时”的认识移到了二年级上册。本册只认识“整时”。
       
          六、方法与措施:
       
          1.认真研究《标准》和教科书,提升教学理念,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出发,以学生的已有经验为基础,充分利用教材资源,寻找学生熟悉的数学生活,使之进入课堂。
       
          2.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加强演示、观察与操作,让学生经历用数字和数学符号描述现实世界的过程。
       
          4.在学习方式上倡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5.在课堂教学中,注意多一些有利于孩子理解的问题,而不是一味的难、偏、广。应该考虑学生实际的思维水平,多照顾中等生以及思维偏慢的学生。
       
          6.结合教学内容,适时渗透思想品德教育
       
          7.每月进行作业评比活动一次,比一比看谁学习进步快。
       
          8.对学生坚持正面评价,帮助学生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七、?教学进度安排:
       
          单元教学内容课时
       
          1.?数一数?(1课时)
       
          2.?比一比?(2课时)
       
          3.位置?(2课时)
       
          4.?1——5的认识(3课时)
       
          加减法的初步认识(5课时)
       
          0的认识和有关0的加减法(2课时)
       
          5.?认识图形(1课时)
       
          6.?6、7的认识和加减法(5课时)
       
          8、9的认识和加减法(5课时)
       
          10的认识和有关10的加减法(4课时)
       
          连加、连减、加减混合的整理复习(2课时)
       
          实践活动:数学乐园(1课时)
       
          7.?数11——20各数,读数、写数?(2课时)
       
          10加几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2课时)
       
          8.认识钟表(1课时)
       
          9.?认识钟表?(1课时)
       
          10.?9加几?(3课时)8、7、6加几?(4课时)5、4、3、2、加几?(3课时)
       
          11.?总复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新都网

GMT+8, 2025-4-18 19:47 , Processed in 0.056699 second(s), 8 queries , Win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