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分配
|
活动内容
|
活动的组织与实施(含教师活动和学生活动)
|
设计意图
|
5’
|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经历估算
|
创设情境
(1)昨天,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了套圈游戏(板书:套圈游戏),玩得非常开心,我们的“老朋友”笑笑和淘气也玩了套圈游戏,想不想看看?
(课件出示:笑笑:“小朋友们,你们好呀!你知道今天我给你们带来了什么吗?我要和淘气进行套圈比赛,你们想看吗?)
同学们,“先估计一下,淘气能赢吗?”
(2)当裁判,观看比赛,记录分数。
(学生边看动画边记录)
(3)反馈记录情况并自评。
2、估算
同学们,看着统计表里的数据,想想你刚才的猜测对吗?
请你再来估计一下谁会赢?
(2)你是怎么估计的?把你的方法说给同桌的小朋友听。
(学生自由表达,同桌交流)
(3)反馈
生1:第一次淘气比笑笑多1,第二次笑笑比淘气多1,而第三次淘气多, 所以淘气赢了.(同学评价:觉得他说得怎么样?)
生2:从30里借1给23前两次淘气和笑笑就一样多了,再看第三次淘气比笑笑多3,所以淘气赢了。
生3:我发现第二次淘气比笑笑成绩低,其他两次都比笑笑高,所以淘气赢了。
……
同学们说得都真不错!但是你的估计真的对了吗?让我们一起算出他们的总分来验证一下吧!
|
创设套圈游戏的情景,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亲身体验数据收集整理的过程,也为后续学习提供了素材。
突出估算的作用,让学生知道有时不计算也能得出结论,掌握一些估算方法,提高学生估算能力。
通过猜想,引出矛盾,产生争论,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欲望,唤起了学生寻求解决办法需要。从而引出必须计算出准确数,自然过度到计算方法教学。
揭示课题。
|
20’
|
二、 验证猜测,探索算法,解决问题
|
1、独立思考,探索算法;小组合作,交流算法。
(1)学生先独立思考,并把算的过程写在练习本上。
(2)小组合作,学生把想法和算法在组内交流,让其他孩子一起分享,并探讨不同的算法。
(3)学生充分发表意见,汇报算法。
生1:我是用列竖式的方法;(生板演)
生2:我先用24+29=53 再用53+44=97;
生3:20+20+40=80,4+9+4=17,80+17=97;
生4:20+20=40 , 40+40=80 ,4+9=13 ,13+4=17 ,80+17=97;
生5:24+44=68,68+29=97;
生6:24+30=54,54+44=98,98-1=97;
生7:21+29=50,50+44=94,94+3=97;
生8:我是用竖式算的:
24 53
+29 + 44
53 97
生9;我是这样算的:
24
+ 29
+ 44
97
……
(3)优化算法
师:小朋友们真是太厉害了,想出了这么多的好方法,那你们最喜欢哪一种呢?以后你们就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计算了!
(4)选择一种自己喜欢的方法验证笑笑是不是真的输给了淘气?
|
留给学生时间和空间,探讨算法多样化,通过独立思考,呈现不同算法。开放教学空间,提供不同的学习方式,尊重学生的选择和不一样的想法,力求“让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师适时提出“你喜欢哪一种竖式?为什么?”让学生进行比较,从而发现问题。师再提出综合它们的优点,促使学生去想办法解决问题,通过小组合作交流,解决了问题。这样一方面突破了本课知识的重、难点,让学生掌握了基础知识,另一方面又培养了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合作交流的意识和创新意识。
巩固反馈,解决 问题。首尾呼应,验证结论。
渗透“凑整十”数学思想,为后续学习简便运算做铺垫。
|
10’
|
三、教学效果测评
|
1、昨天,小朋友们以4人一组为单位也进行了套圈游戏,现在能不能算出你们组内谁赢了?
以小组为单位计算各自套圈所得总分,并排出名次,看看谁赢了?
小组合作算总分,并比较出名次。
|
第一次
|
第二次
|
第三次
|
总分
|
名次
|
生1
|
|
|
|
|
|
生2
|
|
|
|
|
|
生3
|
|
|
|
|
|
生4
|
|
|
|
|
|
小组汇报
2、谁的方法多?(第77页1题)
师:用你喜欢的方法算一算,看看谁的方法多,计算又正确!
学生独立计算,汇报订正。
3、看一看、列一列。(第77页2题)
师:看一看、想一想,图上画了什么事?试着列式算一算。学生完成77页2题。
方法:(1)看图。
(2)同桌说说意图。
(3)独立算一算。
4、奥运会。(第77页3题)
师出示统计表并说明:这是我国运动员在奥运会上获奖牌的情况,看一看,你知道了什么?
师:先估计一下,哪年获得奖牌多?
师:算算1996年、2000年各获得多少块奖牌?
师:你还可以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师:2008年奥运会将在北京举办,近是我们国家的骄傲!估计一下2008年奥运会我国的奖牌得数!
方法和步骤:(1)学生看统计表,理解题意。
(2)估计、交流。
(3)列式计算、汇报订正。
(4)提问并解答。
(5)发表看法。
|
照应课前的套圈游戏,激发学生应用的意识和兴趣,提高计算能力、巩固算法。
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思想。同时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发展学生数感,培养学生估算意识。
|
5’
|
四、拓展性练习
|
同学们,小鸡、小鸭、小狗、小猫想和你们一起参加套圈游戏,它们身上各有一个数,分别是30、18、23、37。
猜猜看:1、如果想3次套中总分尽量高,应该怎么套?
2、如果3次正好套中90分,应该套哪3个数?
学生独立思考后,小组交流并进行汇报。
师生评价
|
这是一道开放性练习,通过练习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数感和思维的灵活性。
渗透“凑整十”数学思想,为后续学习简便运算做铺垫。通过练习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数感和思维的灵活性、观察的敏锐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