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1000|回复: 0

关于春天的成语,以及背后脍炙人口的古诗词

[复制链接]

10万

主题

10万

帖子

30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305059
发表于 2017-2-13 09:29:4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成语背后那些脍炙人口的古诗词
          【春风得意】
       
          诗词:
       
          《登科后》/孟郊
       
          昔日龌龊不足夸,
       
          今朝放荡思无涯。
       
          春风得意马蹄疾,
       
          一日看尽长安花。
       
          诗词故事:
       
          孟郊四十六岁那年进士及第,他自以为从此可以龙腾虎跃一番了。满心按捺不住得意欣喜之情,便化成了这首别具一格的小诗。这首诗因为给后人留下了“春风得意”与“走马观花”两个成语而更为人们熟知。
       
          【春意阑珊】
       
          诗词:
       
          《浪淘沙令·帘外雨潺潺》/李煜
       
          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罗衾不耐五更寒。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
       
          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诗词故事:
       
          据《西清诗话》谓此词是李后主去世前不久所写:“南唐李后主归朝后,每怀江国,且念嫔妾散落,郁郁不自聊,尝作长短句云‘帘外雨潺潺……’含思凄惋,未几下世。”从此词低沉悲怆的基调中,透露出这个亡国之君绵绵不尽的故土之思,可以说这是一支宛转凄苦的哀歌。
       
          【春花秋月】
       
          诗词:
       
          《虞美人》/李煜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诗词故事:
       
          《虞美人》是李煜的代表作,也是李后主的绝命词。相传他于自己生日(七月七日)之夜(“七夕”),在寓所命歌妓作乐,唱新作《虞美人》词,声闻于外。宋太宗闻之大怒,命人赐药酒,将他毒死。这首词通过今昔交错对比,表现了一个亡国之君的无穷的哀怨。
       
          【寸草春晖】
       
          诗词:游子吟/孟郊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诗词故事:
       
          孟郊早年漂泊无依,一生贫困潦倒,直到五十岁时才得到了一个溧阳县尉的卑微之职,结束了长年的漂泊流离生活,便将母亲接来住。诗人仕途失意,饱尝了世态炎凉,此时愈觉亲情之可贵,于是写出这首发于肺腑,感人至深的颂母之诗。
       
          【春色满园】
       
          诗词:
       
          游园不值/叶绍翁
       
          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诗词故事:
       
          江南二月,正值云淡风轻、阳光明媚的时节。诗人乘兴来到一座花园的门前,想看看园里的花木。他敲了柴门,却一直没人应声。诗人觉得很是扫兴,正准备离去时,忽见墙上一枝盛开的红杏花探出头来。诗人从一枝盛开的红杏花,领略到满园热闹的春色,感受到满天绚丽的春光,总算是不虚此行了。
       
          【万紫千红】
       
          诗词:
       
          春日/朱熹
       
          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诗词故事:
       
          表面上看这首诗是写春游泗水之滨,但当时此地早被金人侵占,朱熹未曾北上,更不可能在泗水之滨游春吟赏。
       
          诗中的的“泗水”是暗指孔门,因为春秋时孔子曾在洙、泗之间弦歌讲学,教授弟子。因此所谓“寻访”即是指求圣人之道。“万紫千红”喻孔学的丰富多彩。诗人将圣人之道比作催发生机、点燃万物的春风。这其实是一首寓理趣于形象之中的哲理诗。
       
          【草长莺飞】
       
          诗词:
       
          村居/高鼎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诗词故事:
       
          诗人晚年遭受议和派的排斥和打击,志不得伸,归隐于上饶地区的农村。在远离战争前线的村庄,宁静的早春二月,草长莺飞,杨柳拂堤,受到田园氛围感染的诗人有感于春天来临的喜悦而写下此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新都网

GMT+8, 2025-4-5 05:21 , Processed in 0.056538 second(s), 8 queries , Win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