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153|回复: 1

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上《分香蕉》说课稿

[复制链接]

28万

主题

28万

帖子

84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848531
发表于 2016-12-24 17:25:3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一、教学思路:
       
          《分香蕉》一课是数学北师大版二年级上册的一个内容,在此课之前,已经学习了“分桃子”“分苹果”“分糖果”等教学内容,学生已经进行了大量的等分活动,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在此基础上,从学生熟悉的“分香蕉”的具体情境,抽象出除法算式,从而理解除法与平均分的联系,体会除法运算的意义。同时,介绍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进一步用除法算式表示并解释平均分的具体过程。为后续的有余数除法打下基础,重点是理解除法等分性的意义,淡化等分除和包含除的区别。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结合“分一分”的具体情境与经验,抽象出除法算式,体会除法运算的意义。掌握除法算式的读法、写法,并记住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会用除法算式表示并解释平均分的具体过程。
       
          经了解,学生通过之前的三个课时已经对平均分有一定的认识,所以从熟悉的分香蕉入手学生比较好理解。
       
          1、创设情境,为小猴分香蕉,勾起学生的主人翁意识。
       
          分的时候有分给2只猴子的、3只猴子的、……其中穿插除法各部分名称的认识以及读法的熟练。
       
          3、专项训练,提高技能。
       
          书本第38页的练一练,学生独立完成,汇报交流。注重学生意义的阐释,以及图、文字、算式三者的结合。
       
          4、联系生活,拓展思维。
       
          数学只有联系实践才能显示其特有的魅力,让学生在解决问题时,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二、教学过程:
       
          (一)动手操作,探索新知
       
          1.创设情境。(出示图) (教科书第38页)
       
          2.分一分,说一说。
       
          师:请小朋友用小棒代替香蕉,帮猴妈妈分一分。(学生分)
       
          交流反馈。
       
          3.写一写,读一读,认一认。
       
          像这样,把12根香蕉平均分成2份,每份6根,我们可以用除法算式来表示。你知道怎样表示吗?(12除以2等于6。)(师板书:12÷2=6(根))
       
          理解12,2,6分别表示什么?
       
          (12表示有12根香蕉,2表示两只小猴,6表示每只分得6根。)
       
          4、读算式。
       
          5、自学书本除式各部分名称。
       
          6、猜一猜,分一分。
       
          师:到了中午,猴兄弟家来了客人,猴妈妈把剩下的12根香蕉全部拿了出来,让兄弟俩平均分给客人吃。猜一猜,兄弟俩是怎样分的呢?它们家来了几位客人?把你的想法用除法算式表示出来。四人小组讨论,先分一分,再写算式。
       
          学生汇报,教师板书、指导,学生在投影仪上演示。
       
          生1:把12根香蕉平均分给6位客人,每人2根。算式是:12÷6=2(根),小猴家来了6位客人。
       
          生2:把12根香蕉平均分给4位客人,每人3根。算式是:12÷4=3(根),小猴家来了4位客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万

帖子

3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31174
发表于 2016-12-24 17:37:54 | 显示全部楼层

          生3:小猴家来了3位客人,每人分得4根。12÷3=4(根)。
       
          生4:小猴家来了12位客人,每人分得1根。12÷12=1(根)。
       
          师:你能说出算式各部分的名称吗?(教师指着生3写的算式。)
       
          生:12是被除数,3是除数,4是商。
       
          (通过帮猴子分香焦把学生吸引到数学活动中来,然后通过学生自己动手分一分、说一说等活动,使学生进一步理解了除法的意义,掌握了平均分与除法算式的关系,并会读、写除法算式,整个活动过程教师充分让学生自己去探索,尊重和信任学生,为学生充分参与学习活动提供了时间和空间。)
       
          (三)巩固练习,辩证运用
       
          1. 第38页练一练:学生独立完成,汇报订正。
       
          师:说出你为什么这样列算式。
       
          (目的是巩固所学的知识,让学生进一步理解除法的意义,熟练地列除法算式,读除法算式,熟悉各部分的名称。)
       
          2.看图写算式。
       
          □÷□=□(盘) □÷□=□(个)
       
          (初步感受平均分和包含分,只要求其感受两者都具有等分性,不要求学生掌握两者之间的明显界线。)
       
          2. 连一连。
       
          (练习设计层次分明,形式多样,集实用性和趣味性于一体,使枯燥的数字更具情趣,同时进一步巩固了今天所学的知识。)
       
          (四)实践操作,拓展思维
       
          学校召开田径运动会,邀请了18位家长代表观看,校长请二(1)班的小朋友帮着安排家长的座位。怎样放才能使座位整齐美观?
       
          按四人小组活动,先分一分,再写出对应的算式。(学生小组活动)
       
          师:请各组的代表汇报你们的想法。还有不同的想法吗?(师同时板书)
       
          交流反馈。
       
          师:你认为哪种安排方法,校长最满意?说出你的理由。
       
          (教师联系生活实际,把评价手段和生活实际结合起来,让学生在解决问题中总结方法,体现了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五)课末小结,归纳新知
       
          〖教学理念〗
       
          教师设计教案,必须先了解学生已有的知识起点,教学设计必须建立在学生已有的基础之上。新课程标准指出,“数学课程不仅要考虑教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知识经验基础之上。”
       
          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给学生提供探索的机会,充分体现了新教学理念所倡导的自主学习。
       
          1. 从学生熟悉的学习资料入手,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利用学生喜欢的童话故事引入新课,并且以此为主线贯穿始终。使学生当家做小主人的意识得到了充分的发挥。
       
          2. 课堂上,教师给学生提供了一个教好的展示学习的平台。教师只起到组织、引导和合作的作用。根据学生的个人知识和直接经验,大胆放手让学生展开对新课内容的学习。教学中,我充分尊重学生,相信学生,给学生提供充足的时间和思考空间,以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提高学生的参与程度。注重学生对于所学内容的本质性理解。
       
          3、过摆小棒,使学生动手操作,把抽象的数学知识表象化,变枯燥的计算教学为有趣的动手活动,学生感到有话可说,有事情可做,就能自主地探索、交流。
       
          4.开放性的习题设计,使数学联系生活。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出发,让学生在操作中合作交流,面对同一个问题,学生有不同的见解,有的甚至还有多个不同的答案,一片百花齐放的景象。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新都网

GMT+8, 2025-2-8 02:12 , Processed in 0.077849 second(s), 7 queries , Win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