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201|回复: 0

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上《小树有多少棵》说课稿

[复制链接]

28万

主题

28万

帖子

84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848531
发表于 2016-12-24 17:25:1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各位评委、各位领导:你们辛苦了!我叫***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小树有多少棵》,它是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的内容,下面我将从教材、学情、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过程设计、板书设计、等几个方面简要阐述我的教学思路。
       
          教学内容:
       
          《小树有多少棵》这一课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第五册第一单元第2、3页的内容。
       
          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在学生上学期已经熟练掌握乘法口诀基础上,新学期的第一节课。教材利用三捆小树的具体情境,引导学生在活动中进一步探索一位数乘整十、整百、整千数的口算方法,也是学习两位数乘一位数口算方法的基础,为第四单元、第六单元学习笔算乘除法打基础。口算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通过口算训练,既能培养学生迅速的口算能力,发展学生的注意、记忆和思维能力,同时也是学习笔算的基础。
       
          学情分析:
       
          学生通过前一阶段的学习已经能熟练掌握一位数乘一位数的表内乘法,能运用已学乘法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并对用乘法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有着浓厚的兴趣。
       
          教学目标:
       
          ⑴探索并掌握整十、整百、整千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口算。
       
          ⑵结合具体情境,进一步理解乘法的意义,体验数学与生活实际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
       
          正确计算整十、整百、整千数乘一位数的口算。
       
          教学难点:
       
          发现规律,将乘数是整十数的口算方法,迁移到乘数是整百、整千数的口算乘法中。
       
          教法学法:
       
          为了达成教学目标,突破重难点,我采用了以下教学方法。
       
          1.发现法,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个“发现者”。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充分展开思维,发现方法,发现规律,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
       
          2.练习法,练习在数学教学中占有特别重要的地位,本节课在新课后设计不同层次的练习,通过一系列灵活多样,一定量化的训练,使学生掌握方法,提高能力。
       
          3.迁移法,由于数学知识的内在联系十分紧密,所以,教师在教学中就应当运用迁移规律,抓住新旧知识的连接点,以旧引新。乘数是整百、整千数的口算方法,就可以从乘数是整十数的口算方法中进行迁移,这样的知识迁移,最后转化为技能技巧,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首先我用激励的语言祝贺孩子们成为三年级的小学生,欢迎他们重新回到学校。
       
          以美化身边的环境为契机引出情境图。
       
          1.探索新知
       
          (1)仔细观察并说出数学信息。(2)根据数学信息提出数学问题。(3)试着解决问题:3捆小树一共有多少棵?
       
          (板书课题:小树有多少棵)引出:20×3=
       
          【设计意图】创设情境是教学的必要手段,让学生在情境中提出问题,尝试解决问题,并巩固复习乘法的意义,为新课的教学奠定基础。
       
          2.讨论算法。(学生经过独立思考,交流算法)
       
          (1)20+20+20=60(2)2个十乘3是6个十,就是60。(3)2×3=6,20×3=60 先不看20后面的“0”,2×3=6,乘完后再在6的后面加一个“0”,所以就等于60.
       
          3.优化算法:以上算法你认为哪种更简单?
       
          由于学习过乘法的意义,所以学生会根据已有的经验排除加法,很自然地选择第三种方法。而第三种方法是本节课希望学生掌握的口算方法,所以教师抓住机会及时总结、强化。
       
          4.小结:在乘的时候先不看乘数末尾的“0”,乘完以后再在积的末尾添上同样多的“0”。
       
          5.师生共同将题目补充完整,教师板书为学生做好示范,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
       
          6.追加问题:4捆小树有多少棵?5捆呢?(让学生独立完成题目进一步强化口算的方法。)
       
          二、 迁移应用,探索规律。
       
          1.出示练习
       
          3×2   5×4   6×7
       
          30×2   50×4   6×70
       
          300×2   500×4   6×700
       
          学生通过独立计算,得出算式的结果,引导学生观察比较这几组题目,找一找竖列算式的规律,用自己的话说说发现了什么?学生能够发现,一个乘数不变,另一个乘数的末尾依次多一个“0”,积的末尾也多一个“0”。学生已经把整十数乘一位数的方法迁移到整百数乘一位数,此时进行方法的强化,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来概括计算的方法,既训练学生的思维,又发展学生的语言。
       
          2.拓展训练
       
          1、3000×2   5000×4   6×7000
       
          在学生总结出整百数乘一位数口算方法的基础上,随即出示整千数乘一位数的口算,学生能够类推出相同的方法,使学生真正理解添上同样多的“0”的含义,并且把这种口算的方法熟记于心,达到内化的目的。
       
          2.数学游戏
       
          教师事先准备好卡片,以同桌为单位开展游戏活动。
       
          游戏规则:一位学生取一位数,另一位学生取整十、整百或整千数,然后两个学生都计算这两个数相乘的结果,看谁算得又快又准确。
       
          (设计意图创设游戏环节,是为了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培养学生的思维独立性和灵活性。)
       
          三、 变式练习,积累内化。
       
          1.口算练习:(学生独立计算,指名说说算理。)
       
          2页3题30×4   50×8   9×600   40×5   60×7   800×4
       
          3页2题70×8   30×6   600×9   4×60   20×7   3×800
       
          90×5   8×50   700×4
       
          2.归纳巩固
       
          整十数、整百数、整千数乘一位数,先不看()末尾的“0”,乘完以后再在()的末尾添上()的“0”。
       
          2、布置作业。
       
          解决问题:3页3题(利用新知解决实际问题,巩固复习乘法的意义)
       
          四、说板书设计
       
          小树有多少棵
       
          20×3=
       
          ① 20+20+20=60
       
          ② 2个十乘3是6个十,就是60。
       
          ③ 2×3=6,20×3=60
       
          【设计理念:简洁明了,能让学生一目了然,黑板的右边空出来,方便学生自由练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新都网

GMT+8, 2025-2-8 02:57 , Processed in 0.070169 second(s), 7 queries , Win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