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365|回复: 1

父母相爱,孩子才能真正感觉到爱!

[复制链接]

10万

主题

10万

帖子

30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305059
发表于 2016-12-11 17:59:2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我们可能都有这样的体会。
       
          年少时,父母争吵,最弱势的那一方,是我们心里最想保护的一方。
       
          比如说,母亲一天到晚尖声大叫,歇斯底里,脏话频出,令人如耳穿针,你就会自然而然地同情父亲,然后站在父亲的位置上,替代父亲攻击母亲。
       
          同样的,如果父亲对母亲冷落,不以为然,贬低、打压、嘲弄、忽略,甚至家暴母亲,那么,你就会自然而然地,站在母亲一方,深切地痛恨自己的父亲。
       
          因为,孩子是绝对自恋的。
       
          大多数家庭里,父母都会对孩子宠爱有加,他的一喜一怒,都会导致家庭氛围的变化,那么,他会认为,家庭这个小世界,一切都是由他掌控的。
       
          因此,父母关系僵化时,他会想维持秩序,重新恢复平衡。
       
          谁弱,他就帮助谁;
       
          谁强,他就排斥谁。
       
          这就产生了一句流传于心理学界的金句:爸爸不听妈妈的话,妈妈的话就会去到孩子耳朵里。
       
          反过来,同样成立。
       
          德国心理学家海灵格,通过几十年的研究发现,许多孩子出现的问题,都与父母没有遵循好家庭运行法则有直接关系。
       
          当夫妻关系失衡,或者位置模糊的时候,孩子潜意识里,就会想要用自己的力量,去拯救弱势的一方,使之恢复平衡。
       
          从而亲子关系逆转,导致孩子发生认知错位,成长出现障碍,没有心思做自己应该做的事情。
       
          比如说,我曾经看过一个案例。
       
          讲的是一个丈夫有了婚外情,长期不回家,孩子面对着委屈、失落,同时对他充满依赖和控制的母亲,又想保护,又想逃离。
       
          长大之后,亲密关系果然出现问题,几次恋爱,对象都是年长的有夫之妇。
       
          因为,童年时期,被伴侣忽略的母亲,把对伴侣的需求和期待,投射到了孩子身上。她希望孩子能安慰她,能保护她,能理解她,能支持她,能不离开她,她会对着孩子哭泣:“你爸爸辜负了我,你不要抛弃妈妈,妈妈只有和你相依为命了……”
       
          但是,这不是孩子的责任,而是配偶的责任。
       
          这种认知错位,也会使孩子在潜意识中认为:保护不被丈夫看见的女人是我的责任。
       
          因此,成年后的两性关系,就不自觉地复制与母亲的模式。
       
          孩子与父母的关系,就是成年后与他人的关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万

帖子

3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31438
发表于 2016-12-11 18:38:52 | 显示全部楼层

          当父母怎么对待他,他就会怎么选择自己的伴侣,对待自己的伴侣。
       
          海灵格提出:真正健康的家庭,一定会遵循这个法则——家庭之中,先出现的关系,要优于后出现的关系。
       
          也就是说,夫妻关系,要重于亲子关系。
       
          因为,父母相处的模式,就是孩子学习的模式。
       
          当父母相爱,家庭融洽和谐,那么,孩子就会在爱中长大。
       
          反之,亲子关系也会出现危险。
       
          许多人有了孩子,全副身心都在宝宝身上,对伴侣疏忽,并觉得这理所当然。
       
          因为,“孩子那么小,当然需要全身心照顾!”
       
          但是,这是本末倒置的。
       
          伴侣被忽略,就会爱匮乏,长此以往,就会引发家庭危机,比如婚外情,或者引发强烈的负面情绪,破坏家庭氛围。
       
          这当然都不是我们想看到的。
       
          而将全副精力投注到孩子身上,也会在潜意识中,将对配偶的期望投射上去。孩子会不堪其累,会想逃离,或者发生关系认知的扭曲。
       
          每个人都应该认清自己的位置,并回到自己的位置上。
       
          父母关系才是家庭关系之轴,你们的相爱,你们的亲密,才是孩子健康成长的坚实基础。
       
          如果一对夫妻,把做好爸爸、好妈妈的需求,看得高于一切,却疏忽了夫妻关系的建设,那么,这种努力的结果,很可能是:孩子得到一份不完整、不健康的爱,他会终其一生地,尝试着去整合它们。
       
          最好的方式,是先爱自己,再爱伴侣,然后一起爱共同的小孩。
       
          这才是健康的家庭运转法则。
       
          没有人能在匮乏中给予,没有人能在爱缺失状态下去爱他人,没有人能在不被看见时,去真正看见孩子。
       
          只有感觉到自己被爱,我们才会内心情感流动,身心愉悦,才会不吝啬地付出,不委屈地坚持,真正地厚待身边每一个人。
       
          也就是说,夫妻的恩爱,必然会赐福给孩子。
       
          父母的相爱,必然会积极影响到他们的子孙。
       
          我们都曾经是一个孩子。
       
          在还是孩子的时候,最大的愿望,不是父母中的哪一个,疯狂地爱我,另一个却被冷落。
       
          相反,我们最大的需求,就是父母相亲相爱,彼此连接,不审判,不指责,相亲相知相互扶持,创造一个充满爱的环境,成为我们共同的、温暖的归属。
       
          只有这样,每个人才会各得其所,充盈幸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新都网

GMT+8, 2025-2-7 21:03 , Processed in 0.061836 second(s), 7 queries , Win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