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126|回复: 0

小学语文二年级笋芽儿第一课时说课稿

[复制链接]

28万

主题

28万

帖子

84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848531
发表于 2016-11-17 21:54:2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说教材】
       
          《笋芽儿》是人教版小学语文第四册中的一篇课文,这是一篇拟人体的童话散文,在作者笔下有稚嫩的笋芽儿,有温柔的春雨姑娘,有大嗓门的雷公公,还有慈爱的竹妈妈。课文形象生动,采用春雨姑娘对笋芽儿的引发力,竹妈妈对笋芽儿的束缚力,以及笋芽儿自身奋发力交错的形式,绘声绘色地叙述了笋芽儿的成长过程。
       
          这一课是第一单元中的第三篇课文,本单元的重点是在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感情的基础上,运用朗读技巧表达课文的思想感情。有了前两课的训练,加上这一课内容丰富有趣,贴近儿童生活,语言表达生动优美,情感基调较易定位,所以,在课堂上,我着重引导学生读课文,让学生在充满感情的朗读中领悟内容、体会情感、品味美感,做到朗读与感悟交融,为第二单元的学习打好基础。
       
          在上这一课时,我结合课文的特点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确定了第一课时的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会认14个生字,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过程与方法目标:在初读、精读、赏读、分角色朗读等不同方式朗读训练的基础上,让学生“多读多想、读懂课文”的同时,提高自身的朗读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朗读,体会笋芽儿对春光的向往和奋发向上的精神。激发学生读科学童话故事的兴趣,能从童话故事中吸取力量,陶冶情操。
       
          本课时的教学重点是识字、练习朗读。难点是读出不同角色的不同语气,并从中体会到笋芽儿在成长过程中受到的关心和爱护,学习笋芽儿奋发向上的精神。
       
          【说教法学法】
       
          《新课程标准》强调: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所以我确定了以下教法与学法:
       
          1、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主动参与到课程中来。
       
          2、根据低年级儿童注意力集中的时间短,抽象思维弱,形象思维占优势的特点,运用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突破本课的重点和难点。
       
          3、倡导自主尝试,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组织学生小组合作学习,在个体感悟的基础上,实现优质资源的共享。
       
          4、创设情境,开展多次、多视角的读,如初读、精读、赏读、个别读、分角色读等等,让学生在读中入情入境,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从而优化自身的综合素质。
       
          【说教学程序】
       
          (一)情境导入,激发兴趣
       
          新课程理念强调:课堂教学要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所以上课伊始,我首先用多媒体VCD展示学生常见的竹林图片(画面),让他们说说竹子是怎样长成的。接着出示“笋芽儿”图片(画面),让学生从图中认识“笋芽儿”是什么样儿的。然后,启发学生:小小的笋芽儿不到二个月就能长成又高又直的竹子,多么奇妙啊,想知道笋芽儿是怎么一天天长大的吗?随机揭示课题,引导学生好奇地进入文本角色。
       
          (二)整体感知,学习生字
       
          第一个环节: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首先,我让学生读读课文。然后让他们说说,自己读懂了什么?
       
          此时,学生在强烈的好奇心下,大都能快速地读完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第二个环节:学习生字,扫清阅读障碍。
       
          首先,我让学生自由读文,强调读准字音,把不认识的字划出来,多读几遍。
       
          接着,同桌互读互听,互相帮助识记生字。
       
          然后,小组讨论交流识字的方法,再全班共同交流。
       
          最后,播放多媒体VCD中的“生字学习”部分,出示文中的生字,小组认读,全班扩词练习(画面)。
       
          (三)多元阅读,以读代讲。
       
          《新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所以在这一环节中,我充分尊重学生
       
          的主体地位,让他们通过多种形式的读来理解课文,激发情感、培养语感。
       
          1、听课文朗读,启发思考。
       
          我首先播放多媒体VCD中的课文朗读部分,让学生边听边看边思考:笋芽儿的生长过程是怎样的?(画面)屏幕上一幅幅栩栩如生的动画,配上声情并茂的朗读,很快就将学生带入到课文的意境中去,了解笋芽儿的生长过程。
       
          2、精读课文,深入理解;尝试朗读,体会情感。
       
          首先我启发学生:课文中是怎样描写笋芽儿的生长过程的呢?请你细读课文,划出相关词句,反复读一读。
       
          学生汇报后,再全班讨论交流,通过联系实际,启发学生读出“撒娇”、“高兴”、“自豪”时的不同语气,再通过同类词对比,了解“钻”这个字所包含的意思。
       
          然后让学生说说:你从笋芽儿的生长过程中体会到了什么?激发他们学习笋芽儿奋发向上的精神。
       
          最后,让学生再默读课文,看看文中除了写笋芽儿,还写了哪些“人物”,他们是怎样对待笋芽儿的?启发学生联系周围的人对自己的关心和爱护,读出不同角色的不同语气。在这里,我不去作过多的讲解和要求,只要学生能大胆尝试,读出自己独特的感受,我都给予肯定和鼓励。
       
          3、听朗读示范,掌握技巧。
       
          低年级学生朗读能力毕竟有限,在让他们大胆尝试之后,教师还须作相应的指导,让他们能读出文中包含的情感,使朗读更有感染力。
       
          所以,当学生尝试之后,我就播放多媒体VCD中的朗读示范部分(画面)。朗读示范语言标准,富有感情,而且还有明显的语音升降符号,学生一边听一边看,马上就对课文内容有了更真切和形象的美感体验,也很快地了解了自己的朗读与其还存在的差异。此时,我再因势利导,让学生再次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使他们的朗读水平得到提高。
       
          4、角色朗读,入情入境。
       
          在学生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后,让学习小组分角色表演读课文,再通过小组推荐,请四位同学上台带头饰表演春雨姑娘、笋芽儿、雷公公、竹妈妈之间的对话。让学生把自己当作文本中的角色,更能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同时培养了他们团结合作的精神。
       
          5、配乐齐读,感悟语言。
       
          学生经过尝试、指导、表演后,朗读水平上了一个新的台阶。此时再让他们在背景音乐中展开想象,自由发挥,张扬个性,实现情感与内容的统一,进而感悟语言文字的精妙。
       
          (四)读写结合,培养语文实践能力
       
          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二年级下期的学生要能写自己想说的话,写想象中的事物。所以当学生学习了这篇优美的童话散文后,我就出示多媒体VCD中的写话练习进行写诗的训练(画面),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激发他们写话的兴趣。在此,教师先示范引路,再让学生实践,然后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展示自己的“作品”,在这里,我充分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只要他们敢于实践,我都给予充分的鼓励,而不作过高的要求。
       
          (五)积累语言,课外实践
       
          《新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在阅读中积累语言,能结合语文学习,观察大自然,用口头或图文等方式表达自己的观察所得。
       
          因此,在课后,我设计了以下两项实践活动。
       
          1、摘抄课文中和课外读物中描写美好春光的词语和句子,熟读成诵。
       
          2、到大自然中实现观察竹笋,画一组竹笋系列画,或拍一组笋芽生长过程的照片。
       
          促使学生将学习延伸到课外,建构起大语文的学习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新都网

GMT+8, 2025-2-8 02:57 , Processed in 0.060375 second(s), 7 queries , Win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