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169|回复: 0

小学语文三年级科利亚的木匣说课稿

[复制链接]

28万

主题

28万

帖子

84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848531
发表于 2016-11-17 21:54:1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一、说教材
       
          《科利亚的木匣》是六年制小语第七册第五单元的一篇讲读课文。课文叙述在德国法西斯快要打来时,科利亚学着妈妈的样子,在离屋门口十步的地方埋下木匣子。四年以后,科利亚回到家里,在离屋门口十步远的地方没找到木匣子,经过思考,科利亚在离门口五步远的地方找到木匣子。课文通过叙述科利亚埋木匣、挖木匣的经过,说明随着时间的变化,周围一切都在不断地变化,无论做什么事,都不能用静止的眼光看,要随着情况的变化采取不同的做法。这篇课文叙述顺序比较清楚,是围绕着“埋木匣”、“挖木匣”和“从中得到的启示”来讲的,可以把课文分成三段。科利亚第一次挖不到木匣是怎么思考的,科利亚从这件事中受到什么启发是教材重点。科利亚冥思苦想后对小伙伴说的那段话是教学难点,要通过帮助学生在理清句群层次的基础上理解内容。根据本单元的训练项目和课文的重点难点,制定以下教学目的。
       
          1.学会本课7个生字,正确读写“木匣、冰鞋、小玩意儿、躲避”等词语;练习用“仍然、果然”造句;听写最后一个自然段。
       
          2.朗读课文,了解科利亚埋木匣和挖木匣的经过,懂得一切事物都在变化的道理,培养多动脑筋、勤于思考的好习惯。
       
          3.用比较阅读和读读画画的方法,读懂科利亚是怎样埋木匣、挖木匣的,练习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
       
          二、说教法
       
          我们强调一堂好的语言课应面向全体学生,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变被动接受为主动参与、主动获取。因为这是一篇精读课文,精读课文的教学,要注意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合作学习。要提倡在学生独立思考的基础上,通过老师的指导,围绕重点开展讨论和交流,鼓励学生发表不同的见解,让学生在阅读的实践中,逐步学会独立思考,学会读书。
       
          三、说学法
       
          根据以上教学方法,学生可采用“问一问,说一说,读一读”的方法完成本节课的学习任务。“问”自己不懂的地方,“说”自己理解地内容,“读”文中的重点词句。学生始终在教师的引导下动脑、动手、动口。通过自己的劳动获取知识,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体现“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的原则。
       
          四、说教学过程
       
          (一)复习
       
          1.课文分几段?各段写什么内容?
       
          2.科利亚怎样埋木匣的?(什么时间埋的?怎么埋的?在哪里埋的?)
       
          (二)讲读课文二、三两段
       
          1.默读课文第二段,思考:
       
          (1)科利亚和他妈妈什么时候挖出埋藏的东西?从埋东西到挖东西这中间经过多长时间?
       
          (2)妈妈怎样挖箱子的?结果呢?
       
          (3)科利亚第一次怎么挖匣子的?结果怎样?
       
          (4)科利亚又是经过怎样的思考,一下子挖出木匣子?
       
          2.讨论思考题。
       
          (1)讨论思考题①
       
          四年以后,他们开始挖埋在地下的东西。理解“差不多”的意思是:将近、大约。
       
          (2)讨论思考题②
       
          引读:妈妈是怎么挖箱子的?学生接读:“妈妈从家门口朝菜园走了三十步,很快就挖出了箱子。”
       
          (3)妈妈说的话是什么意思?
       
          (如果当初把箱子随便埋了,现在就不好找了。由于当初妈妈计算好步子后才埋下箱子,现在一下子就找到箱子了。这说明算术确实有用。)
       
          (4)讨论思考题③
       
          教师引读:科利亚是怎样挖木匣子的?学生接读:“这时候,科利亚也拿来铲子,他从门口起量了十步,就动手挖起来。”
       
          教师引读:挖的结果怎样?学生接读:“他挖呀,挖呀,却没有找到匣子。坑已经挖得很深了,还是没有匣子。他朝左边挖了挖,又朝右边挖了挖,仍然没有。”
       
          (5)讨论用词。这里三次写到“没有”,“没有”前分别用了三个不同的词,请大家找出来,说说为什么要用这几个词?
       
          (“却”表示结果出乎意料之外,“还是”表示结果与前面一样,“仍然”也表示结果与前面一样。“还是”、“仍然”表示的意思是一样,但程度不同。这里连用这两个词,就强调了科利亚没有找到木匣子这一结果。)
       
          (6)妈妈的算术管用,而科利亚的算术为什么不管用?是敌人挖走了吗?科利亚,怎么回答小伙伴的猜测?
       
          (学生读:“不会的,敌人连我们家的大箱子都没挖走,还能找到我的小木匣吗?这里面一定有原因”)
       
          思考:科利亚是什么原因挖不到木匣呢?他是怎么思考的?
       
          (学生读:“小伙伴们,我知道怎么回事啦!木匣是我四年前埋的,那时候我年龄小,步子也小。我现在九岁啦,步子比那时
       
          候大了一倍,所以应该量的不是十步而是五步。你们看,我马上会找到我的木匣子。”)
       
          问:科利亚的想法对吗?后来他挖到木匣子了吗?
       
          (这回科利亚量了五步。他一下子就挖到了匣子。证明科利亚的想法对了。)
       
          (7)教师出示幻灯片演示。
       
          ①科利亚量十步埋下木匣。
       
          ②来量十步挖不到木匣。
       
          ③利亚量五步挖到木匣。
       
          问:从幻灯演示中,你明白了什么?
       
          (五岁时量十步埋木匣,后来他经过四年已经是九岁了,人大了,步子也比四年前大了一倍,所以步数要减少一半,才能挖到。)
       
          板书:
       
          五岁量十步埋木匣步子小
       
          九岁量五步挖木匣步子大
       
          3.小结:科利亚挖木匣时量五步,这是科利亚冥思苦想的结果。事实也证明了科利亚的想法是正确的。
       
          4.学生自由读第二段课文。
       
          5.挖到木匣后,科利亚为什么那么高兴?
       
          6.学生带问题读第三段课文。
       
          (1)这一段有几层意思?哪层意思更为重要?
       
          (这段话有两层意思:第一层是找到了木匣子;第二层是知道了“周围一切都在起变化。”这两层意思第二层更为重要。)
       
          (2)为什么科利亚会说:“周围一切都在起变化?”
       
          (因为科利亚从自己挖木匣的过程中明白了四年过去了,自己从5岁长到9岁,人长大了,步子也在变大,开始照埋木匣时的十步去挖,当然挖不到木匣,后来改为五步去挖,结果一下子就挖到了。由此,他得出结论:“周围一切都在起变化。”)
       
          (3)“周围一切都在起变化”,告诉我们要怎样做事情呢?
       
          (我们做事情,要随着情况的变化采取不同的做法。)
       
          (4)小结:我们只有随着周围的变化而变化才能把事情做好。
       
          (三)深究课文,理解课文前后内客的内在联系
       
          1.科利亚从挖木匣中明白了“时间一天天过去,人一天天长大,步子也在渐渐变大。周围的一切,不是都在起变化么?”从文中哪些词语看出时间在变化?人在变化?周围的一切在变化?
       
          (1)“战争开始的时候,科利亚刚学数数,只会数到十”。这是说科利亚在埋木匣时年龄还小。
       
          (2)“在那儿住了差不多四个年头。”这里讲埋木匣和挖木匣之间经过了四年的时间。
       
          (3)“科利亚长大了,上了小学。数数能数到一百多了。”这是讲随着时间的推移,科利亚长大了,步子也变大了,算术也学得多了。
       
          (4)“科利亚也拿来铲子,从家门口起量了十步,动手挖起来,他挖呀,挖呀,坑已经挖得很深了,还没找到匣子。他又朝左边挖,朝右边挖,仍然没找到。”“科利亚量了五步,又动手挖起来,不多一会儿,他果然找到了木匣子。”
       
          科利亚两次挖木匣,第一次照原样量十步没挖到木匣,第二次改变了步数,量五步,挖到了木匣。这说明时间过去了,人长大了,步子也大了,当然只有改变步数才能挖到木匣子了。
       
          2.小结:我们读课文必须把文章的前后内容联系起来读,并边读边想,才能真正读懂课文。
       
          (四)布置作业
       
          说说学完这篇课文后,你明白了什么?
       
          附:板书设计
       
          15 科利亚的木匣
       
          (四年前)埋五岁 步子小 十步
       
          (四年后)挖九岁 步子大 五步
       
          懂得:一切都在起变化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新都网

GMT+8, 2025-2-8 02:21 , Processed in 0.060532 second(s), 7 queries , Win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