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奥多·罗斯福号航空母舰是美国尼米兹级核动力航空母舰的四号舰,起造于1981年,于1984年正式下水。西奥多·罗斯福是美国第26任总统(任期为1901年至1909年),本身就是个海军迷,他主张美国应该要拥有一支强大的海军,也因此在他任内美国完成了所谓的「白色舰队」(Great White Fleet,此名起因于当时舰队的船舰都是漆成白色船身)。暱称「T.R.」的CVN-71不是美国第一艘以罗斯福总统为名的航空母舰,但另一艘罗斯福号(USS Franklin D. Roosevelt CVB-42)的命名其实是取自第32任的佛兰克林·罗斯福总统
西奥多·罗斯福号
USS Theodore Roosevelt CVN-71
概述
罗斯福号虽然是以尼米兹级航空母舰的身份起造的,但由于从她开始的六艘后期型尼米兹级与之前已经存在的三艘,在性能规格上有非常大幅度的变动,因此常常也有人称呼这六艘新舰为「罗斯福级核动力航空母舰」,但这并不是美国官方的分级方式。
“罗斯福”号航母是尼米兹级第四艘,作了较大的改进,排水量有所增加。该舰由纽波纽斯船厂建造,1981年10月31日开工,1984年10月27日下水,1986年10月25日服役。计划2010-2012年在纽波纽斯船厂进行大修和补给燃料。
“罗斯福”号航空母舰上有自己的电视台、大洗衣房、设备先进的医院、牙科诊室、若干个大厨房、快餐店、健身房,还有一家银行。有自己的消防队、警察局和禁闭室,有教士,有图书馆、邮局、理发店、超市和非常先进的核电站。
192601_58075849b336906.jpg
“罗斯福”号航母与美国热衷扩张领土的第26任总统西奥多·罗斯福一样富有“进攻性”。1991年1月12日,“罗斯福”号远程跋涉,到达红海阵位。海湾战争中,该舰上的飞机频繁起降,携各种导弹和激光制导炸弹对伊拉克进行狂轰滥炸。1999年3月下旬,狭窄的亚得里亚海湾“船声鼎沸”,原来是“罗斯福”号率领50多艘战舰蜂拥而至。3月25日凌晨,“罗斯福”号航母上的EA-6B电子干扰飞机,伙同从意大利基地起飞的ES-3A电子侦察机,对南联盟的指挥通信系统进行了电子战“软杀伤”。随后,“罗斯福”号航母麾下的13艘巡洋舰、驱逐舰和核潜艇“万弹齐发”,用几百枚“战斧”巡航导弹上演了有史以来最大的“斧头” 战。两周后的4月7日,从“罗斯福”号上起飞的24架“大黄蜂”又疯狂地向南联盟扑去,多次向其民用目标投掷被国际法禁止的集束炸弹,造成了南联盟平民的大量伤亡。
简介
美国“罗斯福号”航空母舰9月19日从美国起航前往地中海,10月13日通过苏伊士运河前往印度洋参加打击阿富汗的军事行动。17日,美军出动远程轰炸机、F-15E攻击机和AC-130低空对地攻击机等对阿富汗的10多个目标进行了打击,大部分战机是从“罗斯福”号航空母舰上起飞的。
“罗斯福”号是“尼米兹”级核动力航空母舰。由位于美国东部弗吉尼亚州的纽波特纽斯船厂于1981年10月开始建造,1986年10月美国海军验收。属美国大西洋舰队。
“罗斯福”号舰的总长332.9米,吃水线11.8米,飞行甲板长332.9米,飞行甲板宽76.8米。舰载排水量为96386吨。此次载员5500人。舰内从机库甲板以上分为9层,机库甲板以下除双层甲板外又分为8层。舰高76米,相当于20层的高楼。
该舰的动力装置为2座通用电气公司生产的A4W/AIG压水反应堆和4台蒸汽轮机,总功率达26万马力。最高航速33节,续航力可达80~100万海里,自持力为90天。舰上配备4座飞行弹射器,如果同时使用,1分钟内可将8架飞机送上天。飞机回收间隔是35~40秒1架。 机库长208米,宽33米,高约8米。将飞机从机库运送到甲板再到起飞,可在15~20分钟内完成。
罗斯福”号航空母舰配备有:20架F—14战斗机,功能为防空、精确攻击和控制领空;20架F/A—18战斗攻击机,;20架A—6E攻击机,功能为战斗轰炸;5架E—2C鹰眼预警机;8架SH—3G,6架EA—6B徘徊者电子战飞机等,编为一个航空联队。此次载机80架。但在紧急情况下,载机可达100架。
此外,“罗斯福”号还装有3座(八联装)MK29型“海麻雀”舰空导弹发射装置。其电子设备有对空、对海远程搜索雷达,有导航雷达、火控雷达等。电子对抗为4座MK-36干扰箔条发射器和SLQ-36拖曳式鱼雷诱饵。
“罗斯福”号航空母舰上有自己的电视台、大洗衣房、设备先进的医院、牙科诊室、若干个大厨房、快餐店、健身房,还有一家银行。有自己的消防队、警察局和禁闭室,有教士,有图书馆、邮局、理发店、超市和非常先进的核电站。[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