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儿童教育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181|回复: 0

热点话题讨论:男孩的退化VS文明的进化

[复制链接]

10万

主题

10万

帖子

30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305059
发表于 2016-10-8 17:41:1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男孩危机造就文化蜕变
       
          随着女性地位的不断提高和女性能力的不断完善,“男孩危机”似乎日渐凸显。但种种“男孩危机”现象,并不能说明男孩已经全盘沦陷,完全屈居于女孩之下。“危机”的出现,只能说明有些方面男生显得相对不如以前具有统治地位,但男生还是在很多方面占有优势的,比如身体素质、逻辑思维能力等等。在我看来,危机的出现未必是坏事,女孩们的“异军突起”或许会对男生造成压力,但这也不失为一种竞争、不失为一种文明的进化,对女性地位的提高和男女性地位的平等或许大有裨益。
       
          男孩危机的产生是必然的,但这也是文化蜕变的一种,是女性潜力渐渐被挖掘的一个缩影,是实现男女平等的必然现象。我并不认为男孩危机就是男生能力下降的表现,反之,这是女性能力提高的表现。女孩能力较之过去的完善,让女孩和男孩能力上的差距缩小,也带给男孩危机感。这其实也可以促使男孩们不断提高自己。现在的社会,不应该是一个谁统治谁的社会,“双赢”、不分伯仲或许才是最佳状态。所以,不妨把“男性危机”的出现,看作一种文化的蜕变、社会的进步。
       
          杨诗静(江西师范学院学生)
       
          家教冲突与观念启蒙
       
          男孩的责任意识和阳刚之气从哪里来?首先是从原汁原味的生活积累中、从家长放开手脚的观念鼓励中来。但一些家长却往往要精心制造一个“爱心套子”,把孩子裹在中间,避免坎坷挫折。所以,男孩的退化除了学校教育因素,家庭教育也应承担主要责任。美国着名心理学家杜布森认为,“让一个男孩和一个合适的男人在一起,这个男孩永远不会走上邪路”。性别教育专家古里安博士则认为,“导致男孩危机最主要的原因,是父母普遍将儿子的教育托付给学校这种工业化体系,而放弃了自己的责任”。
       
          所以,要想制止男孩退化,需要得到家长和教育者的观念认同,要竭尽所能在教育现实中接纳、正视男女差别教育。事实上,也有不少人在为此做出努力。比如,考虑到体育锻炼上的性别差异,北京市教委曾要求从2008年秋季学期起,所有初中体育课都实行男女分班,以使学生得到更有针对性的锻炼;2001年上海市第八中学就开始尝试分性别教学,2002年北京工业大学附属中学也做过类似的尝试……只是这些做法还仅仅停留在个案阶段,在学校教育中还不能普遍落实。而要在家庭中落实这一点,阻力更是可想而知。这就需要教师、家长进行一次观念启蒙,多一些“因性施教”意识,用新观念推动新行为,男孩退化的现象才有望得到纠正。
       
          雷泓霈(河南教研员)
       
          谁说非得男强女弱
       
          事实上,男性失去的岂止是中小学的阵地?经济收入和社会地位都低于妻子的男人在大城市里已不难见到。走出了原始社会、农业社会、工业社会,现在是科技发达的现代社会。当社会需要的不再是强壮的体魄,而是聪明的大脑时,女孩儿们在成绩等方面超出男性,有什么值得大惊小怪的?
       
          真正奇怪的是,在这样一个貌似“阴盛阳衰”的大环境下,却有那么多女性宁愿“自己是个男人就好了”。我生于外交官家庭,自小成绩优异、性格开朗,外表也不差,曾就读于实验中学、人民大学,在关爱下幸福长大。毕业后进入国家机关,曾长驻美国,如今,丈夫小有成就、孩子活泼可爱。在很多人眼里我是集幸运、优秀、成功、幸福于一身。但即使这样,从小到大我却不只一次地希望自己是个男人,而我身边同样优秀、幸福的女友们有此念头者绝非少数。这是为什么?如果我们这样的女人都恨不得自己是男人,那么在偏僻、贫瘠的土地上劳作、照顾老人孩子的农村妇女们又在如何想?
       
          有多少可怜的农村女孩子一出生就被只想要男孩儿的祖父母、亲父母扼杀了?有多少城里的优秀的女孩子经过20多年的努力和奋斗却成了“剩女”?又有多少女性,为了获得所谓“经济地位的独立和身心自由”,用数倍的付出去争取与男性一样的“成功”,然后又不得不背负着工作重担,返回“家庭和厨房”中养育子女、应付家务?更可怕的是,我10岁的女儿竟然也开始说“我要是个男孩儿就好了”!
       
          我觉得这么多女性不想做女性、觉得做女性有遗憾,才是我们的社会学家、教育学家应该研究的问题,而不是忙着去“拯救生活在城里锦衣玉食的男孩子”。
       
          在一个仍由男性把持着政治和经济大权、占据着社会和家庭主宰地位的国家,谈“拯救男孩儿”难免让人感觉奇怪。这份对“男子汉意识”关注的背后,是否飘荡着“男尊女卑”的影子?
       
          于淑芳(北京市民)
       
          请听一听男孩的声音
       
          其实对于男孩们而言,问题不仅仅在于孤独,也在于不被承认。
       
          家长老师常说,希望每个男孩都是“谦谦君子”。固然,这种目标是好的,但是,它现实么?
       
          记得在小学里,老师从来没有因为“贪玩好动”等批评过我们这些男孩。在小学里,我们男孩阳光,快乐,自由开朗。但似乎上了初中以后,一切都变了。这里好像不允许我们在自由的空气中成长,任何时候都不能贪玩好动,要听话,要想在老师心目中有个好印象,还要装成熟,必须压下内心对于热爱的渴望。可是,谁会强迫自己泯灭与生俱来的天性?所以,我们不在乎中午大汗淋漓地回班时老师不悦的心情,我们不在乎考试后比“优秀学生”低的分数,我们不在乎是否有人批评我们,我们只想做一个真实的自己,做一个快乐的自己。其实男孩没有退化,只是我们在这个评价体制下“被退化”了。
       
          每次老师批评完我们后,我们总是这样告诉自己:我们知道在老师眼中,我们不是好学生,我们知道有些时候在老师眼中我们所热衷的东西是“低级趣味的”,但是每个人不是都有成长的历程么?而成长就是在时间的磨砺下进行的呀。这些美好的东西,我们为什么要人为地抛弃呢?总有一天我们会长大,但不是现在。
       
          但“做自己”的男孩,往往与“优秀”、“守纪律”、“好学生”等词语无缘。比如说初三要评选市级三好生,我们班有一位男同学各方面都极其优异,能思善辩、极具文学素养,多次在全国数学和演讲比赛中获奖,考试成绩也很不错。但结果他没有评上,这也是在大家预料之中的。因为他唯一的“不好”就是任性,太过自由,而表现出来就是“纪律不好”。前几天和他聊天,我发现,他也明白什么样的学生会被老师认可,但是他认为自由好动是他难以改变的天性,在初一“装”了一年后,他实在受不了,就“原形毕露”了。
       
          这种男生的例子我想绝不在少数,我身边就有许多。但是这些优秀的男孩,甚至在将来会非常有作为的男孩,在现在的评价体制下,却不被老师们承认。这也是一种孤独吧。
       
          我们男孩需要的是老师的承认与关怀,而不是一味地对于“成熟”的追求,我们需要的是自由的成长空间,而不是将“温文尔雅,谦谦君子”等我们难以做到的要求加给我们。给予我们足够的理解与支持吧,不要忽略我们内心真实的渴望。
       
          毛思汗(北京四中初三六班学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新都网 ( 京ICP备09058993号 )

GMT+8, 2024-5-2 03:30 , Processed in 0.080210 second(s), 15 queries , Win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