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133|回复: 0

[期中试题] 五年级数学下册期中考试试卷分析

[复制链接]

28万

主题

28万

帖子

84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848531
发表于 2016-8-21 08:22:3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一、考试结果情况及分析
       
          (一)五年级考试结果情况及分析
       
          1.总体情况
       
          本次调研检测,全县参考学生4836人,平均分为56.25分,最高分是100分,及格率51.37﹪,优秀率21.67﹪。
       
          2.学生答题情况
       
          ①较好部分:经过教师的教学,绝大部分学生对检测所涉及到的知识掌握较好。特别是对这部分知识的形成过程理解到位,认识深刻,对相关的方法掌握得较好。大部分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测试亦说明他们对相关知识掌握得比较熟练。
       
          ②欠缺部分及教学建议:
       
          ⑴ 从学生答题的情况来看,虽然教师在平常的教学中做了大量的工作,但还是有相当部分学生对这些较基本的数学知识掌握得不理想,这从及格率占51.37﹪ 可以反映出来。尽管测试题难度不大,但仍有相当部分学生不及格,应该引起教师的重视。在平时的教学中,对这部分“学困生”要给予实效性的帮助。
       
          ⑵ 尽管强调对“过程与方法”的重视,但在实际教学中,教师怎样去选择要重视的过程(方法)和采取相关的教学方式突出过程与方法,还是有许多不到位之处,这从学生的解答中可以看到。尽管学生也掌握相关结论、知识点,但其学习过程并非乐观。因为在实际中,许多知识点仅让学生“知”而达不到让学会“知”,该
       
          “背” 的不让学生“背”,让练的未让学生练,该“推”的未让学生去“推”,教学中就形成了许多空白或“夹生”。我们有理由认为相当多的教师对教材所涉及到的知识的核心理解不到位,从而在教学中学生无法体验其产生过程性和方法的优劣性。问题反映在学生的解答上,其根源还在于教师的教学上。
       
          ⑶ 从学生的解答中可以看到相当多的学生看错数据,无法重复“推导” 公式的过程,甚至无法准确的区分相关联的一些数学概念。说明学生的学习及教师的现行教学很肤浅。这从平时检测中也可感受到。这是一个危险的信号,教学中不重视知识的形成过程,或让学生一知半解,将会给后续的学习带来严重影响,同时也养成了一种不好的习惯。
       
          (二)六年级全县总体情况
       
          今年,全县共有6360名学生参加检测。试卷满分为100分,全县考生平均分为60.27   分,及格率为56.75%,按90分核算,优秀率为27.25%。
       
          a、优点
       
          有些学校的学生试卷卷面清晰,书写认真端正,正确率高,及格率和优秀率都相当高,取得了满意的成绩。
       
          b、学生失分原因分析。
       
          1、概念不清晰、不扎实。
       
          八题中的第五题的计算。学生失分较多,对整体“1”及“增加”“缩短”理解不清,再如三题有关圆的知识判断题,学生在长方形、圆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动手操作太少,体验不深,因而学生头脑中建立的概念不清晰、不扎实。
       
          2、没有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五题将下列小数化成百分数有不少学生书写没有格式甚至太滥不能看清,可见这些学生没有形成认真审题认真书写的学习习惯。
       
          3、学生缺乏综合能力培养
       
          八题10小题,学生的知识与生活联系还不够,没有分析出题中所给信息与生活的紧密联系,不能综合运用自己的数学知识来分析数学信息,缺少综合性练习。
       
          c、教学情况分析
       
          (1)课堂教学效率不高。首先,教师的业务水平和能力不强。一些教师缺乏独立研究和钻研教材的能力,吃不透教材,把握不准教学的重点、难点和关键点。其次,课前不能作好充分的教具、学具准备。数学新课程的实验教材与以往的教材不一样,很多课如果缺少教具、学具的充分准备就不可能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第三,教师的自身素质差。有些教师上课的语言不精炼、缺乏感染力,教学思路不清晰,组织课堂教学的能力弱。以上多种因素导致课堂教学效率低下,特别是新授内容如果第一遍教学学生头脑中没构建起正确清晰的知识结构,以后即使多次“炒夹生饭”,也很难取得明显的效果。
       
          (2)平时教学抓得不实。有些教师的教学水平和自身素质比较好,可为什么学生的成绩会不理想,原因就在于平时工作不认真,不踏实,不能严格要求自己,作业不能及时订正,学生学习上存在的问题不能得到及时解决和补救,导致他们对后续学习的困难越来越大,丧失学习的兴趣和信心。
       
          (3)忽视学习习惯的培养。本次质量调研中发现,一些非常简单的计算,好多学生却因为看错加减号而失分,一些非常简单的题,有些却因为缺乏审题习惯而导致错误。可见,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学生学习成功的保证。
       
          二、对当前数学教学的思考与建议
       
          (一)、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1、发挥集体备课的作用。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而发挥教师群体力量进行备课,可以弥补教师个体钻研教材能力的不足,共同分析、研究和探讨教材,准确把握教材。
       
          2、创设生动具体的情境。根据六年级学生的年龄和思维特点,教师应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设计生动有趣、直观形象的数学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和认识数学知识。
       
          3、重视知识的获得过程。任何一类新知的学习都要力争在第一遍教学中让学生通过操作、实践、探索等活动充分地感知,使他们在经历和体验知识的产生和形成过程中,获取知识、形成能力。只有这样他们才能真正获得属于自己的“活用”知识,达到举一反三、灵活应用的水平。
       
          4、提高教师课堂教学的素质。课堂教学要取得理想的效果,教师除了备好课还必须具有多种课堂教学的艺术。包括组织教学的艺术、启发引导的艺术、合作交流的艺术、表扬激励的艺术、语言艺术、板书艺术、练习设计艺术和动态调控的艺术等等。
       
          5、坚持认真写好教学反思。自我反思是教师专业成长的必由之路。数学教师要经常对自己教学中的得与失进行自我反思,分析失败的原因,寻求改进的措施和对策,总结成功的经验,撰写教学案例和经验论文,以求更快地提高自身课堂教学的素质和水平,早日成为一名优秀的小学数学教师。
       
          (二)加强学习习惯和策略的培养。
       
          新教材的教学内容比以往教材的思维要求高,灵活性强,仅用大量机械重复的训练是不能解决问题的。教师一方面要精选、精编灵活多变的针对性练习、发展性练习、综合性练习,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收集信息、处理信息、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指导,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方法和习惯。如:独立思考的习惯,认真读题、仔细审题的习惯等等
       
          (三)关注学生中的弱势群体。
       
          如何做好后进生的补差工作是每位数学教师亟待解决的实际问题,教师要从“以人为本”的角度出发,做好以下工作:坚持“补心”与补课相结合,与学生多沟通,消除他们的心理障碍;帮助他们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加强方法指导;严格要求学生,从最基础的知识抓起;根据学生差异,进行分层教学;努力使每位学生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新都网

GMT+8, 2024-6-27 01:41 , Processed in 0.076916 second(s), 7 queries , Win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