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铺垫孕伏.【演示课件“有余数的除法”】 1.( )里最大能填几?你是怎么想的?(书上做)
 3 ×( )< 22 4×( )< 37
 ( )×2 < 11 ( )×5 <38
 2.用坚式计算除法.(齐做并指名板演)
 订正笔算除法时,要求学生口述计算过程及竖式中各部分的名称.
 二、探究新知.
 1.教学例1【继续演示课件“有余数的除法”】.
 (1)出示例1  6÷3=
 引导学生操作,用圆片代替梨,小棒横放代替盘子.大家共同操作后,请一名同学到前面操作.
 边操作边思考,把6个梨平均放在3个盘子里,应该怎样分.
 分后列式计算,学生口述,教师板书:6÷3=2
 
 172216_4c5b5f695e7ca36.jpg   试让学生口述算理后回答竖式中每个数表示的意义:被除数6表示被分的数,3表示平均分成3份;2表示每份是2;被除数6下面的6是2与3的乘积,表示每盘分2个,3盘共分了6个,也就是被分掉的数;横线下面的0表示6个梨全分完了,没有剩余.
 教师在“0”旁板书:没有剩余.
 (2)出示例1 7÷3=  先按题意列式7÷3=
 教师启发引导:让学生按照6÷3=2的方法操作,观察7÷3也就是把7个梨平均放在3个盘子里出现了什么新情况.
 大家共同操作后,请一名同学到前面操作演示并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把7个梨平均分在3个盘子里,你是怎么分的?为什么这样分?有没有分完?每个盘子分得几个?还剩几个?
 教师启发讲解:剩下的1个,平均放在3个盘子里还能分吗?既然不能,就只有剩下它了,那就是说,把7个梨平均放在3个盘子里,每盘放2个,还剩1个,那么用竖式如何表示7÷3=?
 教师用6÷3=2的方法类推讲解,指名回答:
 被分的数是几?平均分成几份?怎样写?
 每盘分得几个,商是几,写在什么地方?
 有3个盘.每盘放2个梨,实际分掉了几个梨?(2×3=6)那个分掉的数“6”应写在什么地方?
 7个梨,分掉了6个,有没有剩余,在竖式里应写在哪?
 教师强调:7个梨减去分掉的6个,还剩1个,这个“1”要写在横线下面,表示分剩下的数,这个没分完剩下的数,我们给它起个名字叫“余数”.(彩笔板书“余数”)
 
 172216_4c5b5f695f76936.jpg   横式怎么写呢?在等号后面先写商“2”,为了区分商和余数,在商2的后面要点六个点“……”,再写余数1,读作“2余1”.教师领读算式7÷3=2……1读作:7除以3等于2余1.
 教师小结:像这样的求出商以后还有余数的除法就叫做“有余数的除法”.
 (板书课题:有余数的除法)
 (3)对照、观察、比较一般除法和有余数除法的异同点,揭示本节课的重点、关键,沟通一般除法和有余数除法两者之间的联系.
 相同点:算式表示意义相同,都表示平均分;列式方法相同;被分的数,平均分的份数,每份分得的数及分掉的数,在竖式中书写位置相同.
 不同点:6÷3=2正好分完,没有剩余:7÷3=2……1没分完,有剩余.正因为有剩余,所以在得数的写法上及读法上不同.
 (4)反馈练习:
 拿11根小棒,平均分成4份,每份几根,还剩几根?先摆一摆,再把下面的竖式写完整.
 
 在学生操作、分析、列式、计算完成后进行订正,重点提问被除数11的下面8表示什么数,横线下面的3是什么意思,横式等号后边怎么写,读出算式,并说出算式表演的意义.
 2.教学例2.【继续演示课件“有余数的除法”】
 (1)出示例 2:  38÷5=□……□
 (2)学生尝试计算、思考,遇有疑难问题,小组讨论解决并总结出试商方法.试算、讨论后回答:把38平均分成5份,每份是几怎么想?(每份是几,分成5份,
 就是5个几,想5和几相乘的积要比38小,不然的话不够分,前提是不能正好分完.)
 相乘的积太小了还可以再分吗?(说明没分完,还可以分,一直到不够分为止,所以5和几相乘的积不仅要小于38,还应最接近38.)
 那么5和哪个数相乘的积小于38又最接近38呢?5×( )< 38,商6行吗?商8行吗?为什么?
 所以计算有余数除数时,要想除数和几相乘的积比被除数小且最接近被除数.
 (3)观察比较,找出规律.
 比较例1、“做一做”、例2,这三题里的余数和除数,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回答后板书:计算有余数的除法,余数要比除数小.
 (4)反馈练习:
 
 172216_4c5b5f696032036.gif   14÷4=□……□
 
 172216_4c5b5f6960ed536.gif   订正时指名学生说思维过程,重点说试商的方法.
 三、全课小结.
 1.让学生观察板书,思考回答今天你学到了什么知识?
 2.教师纠正性、补充性地进行小结.
 随堂练习
 1.(1)口述计算过程.
 
 172216_4c5b5f6961e7436.gif   
 
 172216_4c5b5f696513536.gif   
 
 172216_4c5b5f69660d336.gif   
 
 172216_4c5b5f696707136.gif   
 
 172218_4c5b5f6969f4b36.gif   
 (2)用竖式计算下面各题:
 27÷5= 38÷6= 47÷9=
 订正时,由学生说一说计算过程,着重检查余数的大小和别忘在横线上写余数.
 2.下面的计算对吗?把不对的改正过来.
 
 172116_4c5b5f695922d36.jpg   
 3.在方框里填合适的数.
 
 172116_4c5b5f695a1d036.jpg   
 布置作业
 计算
 
 172218_4c5b5f696bae936.gif   
 
 172218_4c5b5f696e1f336.gif   
 
 172218_4c5b5f696fd4836.gif   
 
 
 
 172218_4c5b5f697283936.gif   
 
 172218_4c5b5f697477636.gif   
 
 172218_4c5b5f697726836.gif   
 
 172218_4c5b5f697820636.gif   
 
 172218_4c5b5f69791a436.gif   
 
 172218_4c5b5f697b4c836.gif   
 板书设计
 
  
 探究活动
 巧用余数
 活动目的
 1.通过活动,使学生进一步理解“余数”的概念.
 2.初步培养学生灵活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活动准备
 老师:一张年历(2003年的).
 学生:每组一张表格(第 组学生生日一览表)
 活动过程
 一、准备知识.
 2003年共有12个月,一、三、五、七、八、十、十二月各有31天.
 二月是28天.
 四、六、九、十一月各有30天.
 7天为一个星期.
 二、分组.
 每组4至5人,自愿结合.
 选出组长做组织者和执笔人.
 三、调查填表.
 填出本组每个学生的姓名和生日.
 第 组学生生日一览表 (9月10日:星期三)
 
 | [TR] 
 |  | [TD] 
 |  | 姓名 
 |  | [TD] 
 |  | 生日([U] [/U]月[U] [/U]日) 
 |  | [TD] 
 |  | 计算方法(列式计算) 
 |  | [TD] 
 |  | 今年生日是星期几 
 |  | [/TD] 
 |  | [TR] 
 |  | [TD] 
 |  | [TD] 
 |  | [TD] 
 |  | [TD][/TD] 
 |  | [TR] 
 |  | [TD] 
 |  | [TD] 
 |  | [TD] 
 |  | [TD][/TD] 
 |  | [TR] 
 |  | [TD] 
 |  | [TD] 
 |  | [TD] 
 |  | [TD][/TD] 
 |  | [TR] 
 |  | [TD] 
 |  | [TD] 
 |  | [TD] 
 |  | [TD][/TD][/TR] | 
 四、小组合作.
 一起研究、讨论、完成表格中的后两列内容.
 注:计算生日是星期几的方法:
 如:张某生日是11月2日,从9月10日到11月2日共53天.
 53÷7=7……4
 (四、五、六、日)
 张某的生日是星期日.
 五、集体交流.
 各组代表汇报本组计算的学生生日是星期几,老师出示2003年年历,集体对照订正.
 六、评价.
 根据各组计算正误情况,评选出优胜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