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儿童教育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80|回复: 0

[数学下册] 8、7、6加几 教学设计资料

[复制链接]

28万

主题

28万

帖子

84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848531
发表于 2016-8-16 15:45:5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教学目标:
  1. 使学生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自主探究得出计算8、7、6加几的各种方法;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凑十法”,并能正确熟练的口算8、7、6加几。
  2. 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比较、抽象及概括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对知识的迁移类推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和数学应用意识。
  教学重点:进一步理解“凑十法”,自主探究得出计算8、7、6加几的各种方法。
  教学难点:把另一个加数分成几和几,才能和8、7、6“凑十”,同时体现算法多样化。
  教具准备:课件、自制转盘和小花、学具小棒。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引起兴趣
  1. 师:咱们比比谁的反应快,看谁算得快。(复习数的组成)
  2. 刚才大家表现很好,现在咱们去个有趣的地方,看看吧!(儿童乐园)
  3. 想去吗?咱们乘车去,说对了就先出发!
  最后一题9+7咱们一块答!(生回答后问:你是怎样想的?)
  二 、自主研究,学会算理
  1. 创设情境,引发探究
  (1)大家看,已经有许多人在等着买票,你知道共有几个小朋友吗?应该买多少张门票呢?(出示主题图)
  (2)生汇报并交流。你是怎样知道的?
  ①数的   ②接数法   ③8+5
  2. 动手操作,自主探究
  (1)8加几(教学例1)
  ① 师:9加几的方法咱们己经学过了,那8+5该怎么算呢?把你的想法用学具摆摆,并和同桌说说,比比哪个小朋友最会动脑筋,想的方法最多。
  ② 学生交流后汇报:指名生上台演示。并说算法。(出示学生的几种摆法,并比较,选择自己喜欢的算法记下来。你们看哪种方法能一眼看出8+5是多少?)
  ③ 同学们想出的这几种办法都不错,以后同学们在口算时,可选一种你最喜欢的方法来算。看着你喜欢的方法把它装到脑子里吧!
  ④ 现在用你喜欢的方法来算算这几题,行吗? (练习P105页第1题)
  ⑤ 小结:这些题都是几加几?(8加几)8加几,怎么算?(生小结)
  (2)自主探究7、6加几(教学例2)
  ① 同学们刚才都学得很不错,下面咱们看看游乐场有哪些好玩的!(课件出示:一些游乐项目及其票价,由师介绍。)
  ② 你最想玩哪两个项目,你知道一共要用多少钱吗?怎么列式?(由生自主列式,师将板书设计成两组,一边写大数加小数,一边写小数加大数。)
  ③ 咱们先看左边的算式,如:8+4,怎么算?(由学生说算法)
  ④ 那这边的其它的算式该怎么算呢?(在小组里说说)
  ⑤ 指名生说出7加几、6加几的算法。
  (3)算法多样化(教学例3)
  师:再请看右边的算式,怎么算?如:“8+9”看哪个同学想到的方法最多?
  ① 把8凑十    ② 把9凑十    ③ 从9+8=17想到8+9=17
  小结:看来解同一道题,会出现很多种不同的方法,同学们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自己选择其中的一种!
  三、趣味游戏,巩固新知
  1. 做一做:看车来接我们回家了!谁能根据这幅图说出几句话?请大家翻开书104页,自己在做一做第一题的第一幅图里圈出10个来,再计算!
  2. 转盘:再来玩个快乐转盘的游戏。(转盘正中心写有8、7、6数字,)
  3. 找朋友:接下来,我想请得了小花的同学玩个找朋友的游戏,好吗?(小花的反面写有一个算式如上图,没有得数,师写出一些数字,学生根据自己的算式的答案,将算式贴在相应的数字下。)
  四、课堂小结,激励评价
  1. 小结:同学们,今天这节课大家表现得棒极了,那你们都学会了些什么呢?
  2. 拓展:我想请你们自己设计一个周末活动方案:在儿童乐园里,如果你的爸爸妈妈给你20元钱,让你自己玩,你准备怎么去玩? 此表交给  五、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积极参与是表明学生对学习的一种态度和方法,它是对活动的创造、运用,其目的是解决学生会学习的问题,也就是会自主学习,它决定了活动的质量;有效参与是表明教师要着力创造学生相互交流,合作学习方面的条件,引导学生参与发展,提升学生学习素质与能力。积极参与和有效参与两者在教学中缺一不可。
  一、 创设生动课堂,让学生积极参与。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因此要充分考虑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学习经验,把学生放在首位,每个教学环节都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在设计教学时,通过创设情境,语言激励等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学生在良好的学习氛围中,集中注意力,全身心参与教学活动。
  1. 情绪饱满,积极学习。
  学生在课堂上表现出的状态是:抢着说、纷纷地说、热烈地交流,这些充分说明了学生具有浓厚的学习兴趣与高昂的学习热情。
  【片断一】:复习导入,引起兴趣
  师:咱们比比谁的反应快,看谁算得快。
  生1:5可以分成2和3
  生2:5可以分成4和1
  生3:6可以分成3和3  ……
  师:刚才大家表现很好,现在咱们去个有趣的地方,看看吧!(出示课件:游乐场中的游乐项目)
  师:想去吗?咱们乘车去,说对了就先出发!(出示课件:小车上的式子)
  生:10+1=11、10+3=13、10+7=17(小组内学生依次回答后小车开走。)
  生:9+1=10、9+3=12、9+5=14、9+7=16(最后一题,让学生说说怎样想的。)
  【反思】:计算课往往让学生感到很枯燥,如何调动学生,让学生处于一个兴奋的状态,始终保持一种积极的态度就显得很重要。上课开始,我注意把握课堂节奏,通过“比反应”、“答对就出发”等让学生处于一种比比、试试的心态,引起学生好奇心,唤起学习兴趣,不但激发动机,更激发思维。
  2. 频繁交往,扩大参与。
  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让学生在具体的操作活动中进行独立思考,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并与同伴进行交流,就要求学生积极参与、全员参与,同时也要求教师为学生提供更广阔的交往空间,才能满足学生的求知欲,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片断二】:自主研究,证明算理
  师:看看游乐场有哪些好玩的!(课件出示:一些游乐项目及其票价,由师介绍。)你最想玩哪两个项目,你知道一共要用多少钱吗?怎么列式?
  师:请在小组内说说,把算式记在本子上。(学生交流后回答)
  生1:我想玩“旋转木马”和“海盗船”列式是:8+7
  生2:我想玩“激流勇进”和“海盗船”列式是:5+7
  生3:我想玩“旋转木马”和“过山车”列式是:8+7
  ……(师将学生列的式子记下)
  师:你们都很会玩,列了这么多式子!你们能算出自己要花多少钱吗?
  生1:当然可以,我花了15元!
  生2:我花了13元!我是这样想的,把7分成4和3,6+4=10,10+3=13
  生1:我也知道我是怎样算出来的!……
  师:好,请大家在组内说一说,你所列算式的答案是多少?你是怎么想的?
  ……(学生在组内说说)
  师:大家观察一下,这两组算式,有什么发现?
  生1:两个式子的结果是一样的!
  生2:相加的两个数是一样的!
  生3:左边是大数加小数,右边是小数加大数!
  师:你们真会观察,都说对了!那我来考考你们。(拿出7+6=13、6+5=11说说另外两个式子的答案)
  【反思】:着名数学家波利亚说过:“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是由学生自己去发现。因为这种发现,理解最深,也最容易掌握其中的内在规律和联系。”在这个环节中,有意识地设计一些探究活动,将例2、3进行整合,留给学生思考交流的空间和时间,鼓励学生大胆猜想,动手操作,遇到困难同桌相互讨论,让学生在探索性的活动中,参与各个环节,逐步感受成功的喜悦。
  二、 营造和谐课堂,让学生有效参与。
  1. 思维活跃,训练有度。
  本课设计以游乐园为主线,教师激发兴趣,唤起学生,使之产生学习动机,然后引导学生参与探究新知,组织学生交流,再进行反馈评价,最后进行课外延伸,张扬个性,培养发展学生自主创新能力。这样设计时间上有宽度,空间上有广度,气氛上有热度,内容上有深度,方法上有灵活度,结果上有效度。如果单一是为巩固掌握所学的知识的基础练习,会很枯燥,因而设计趣味练习,具有参与的广泛性和积极性,特别是快乐转盘和找朋友,几乎全班参与了活动。
  2. 机会充分,评价有方。
  允许学生出错,允许学生质疑,允许学生提不同意见;学生能说出来的不讲,学生能做的不讲,学生会的不讲,学生能研究的不讲,学生有能力探究的教师不教,学生能够升华的教师不去总结,课堂变成了学生舒展灵性的空间。教师只是一个组织者、参与者和合作者,给学生充分表现的时间和机会,才能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本节课教师根据教学实际及时反馈,让学生切身感受学习数学的快乐,品尝成功的喜悦,尊重每位学生,使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
  随着课改的深入,学生学习方式变得多样化,老师要引导学生运用恰当的学习方法学习数学,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感觉到自己智慧的力量,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使学生学会学习,喜欢学习,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让他们在属于自己的天空里飞翔!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新都网 ( 京ICP备09058993号 )

GMT+8, 2024-5-11 20:52 , Processed in 0.078384 second(s), 7 queries , Win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