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119|回复: 0

[数学下册] 平面图形的认识 教学设计资料

[复制链接]

28万

主题

28万

帖子

84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848531
发表于 2016-8-16 15:45:5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教学目标:
  1.利用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的关系,使学生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形。
  2.让学生在动手操作的学习过程中,体验“面在体上”实现对平面图形的进一步认识,发展形象思维。
  3.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发展实践能力,培养创新精神,建立空间观念。
  4.通过设计拼组图形的动手活动,使学生积极参与,对图形产生好奇心,使他们在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
  教学重点:感知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的特征;
  教学难点:使学生体会“面在体上”。
  教学准备:
  学生用:四种立体图形、四种平面图形、剪刀、纸。
  教师用:四种平面图形、课件
  教学过程:
  (一)动手操作,感知“面在体上”
  1.导入新课。
  (出示由各种平面图形拼成的小汽车。)
  师:小朋友,你知道这辆漂亮的小汽车是由哪些图形拼成的吗?请你来认一认、指一指。
  (生: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形。)
  教师将学生回答后的图形贴在黑板上。
  师:今天我们就是要来认识这四个图形。
  据了解,虽然没有正式的学习过平面图形,但是学生们在生活中都已经认识了这四个平面图形。因此在设计时,针对一年级学生的特点,并考虑到他们现有的起点,出示了一辆由各种平面图形拼成的汽车,让学生找出自己认识的图形。引入新课。
  2.感知“面在体上”。
  A、分给每组一个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三棱柱。
  师:小朋友,现在这四个图形就藏在你们桌上的那些物体里,请你把它们都找出来好不好?并说给你组里的小朋友听一听,你从哪里找到了这些图形?
  各组合作操作。
  小组汇报。
  从长方体上找到上长方形;从正方体上找到了正方形;从圆柱上找到了圆;从三棱柱上找到了三角形。
  课件演示──面从体上分离的过程。
  教师小结。
  课件演示。
  师:从长方体上找到上长方形;从正方体上找到了正方形;从圆柱上找到了圆;从三棱柱上找到了三角形。
  这一过程的设计主要是考虑到一年级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的特点,“平面图形”这一抽象的概念,对他们而言在理解上有很大的难度。因此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动手操作充分感知到今天学习的图形原来是从已经学过的立体图形中来的,是立体图形中的一个面。
  B、师:老师想把这四个图形从这些立体中搬下来放在纸上,你能帮我想想办法吗?
  (生:沿着表面的边缘描出图形。)
  师:那就请你们画一画,四人小组中,一人画一个图形。画完后,请你把它剪下来。
  学生动手操作。
  师:那你说这四个你刚剪下的图形和我们以前学习的立体图形一样吗?有什么不同?
  (生:立体图形不只一个面,这些图形只是一个面;立体图形能站立,平面图形不能站立。)
  这一过程的设计是在前一环节“找”的基础上进一步体会“面从体上来”并且在想办法搬的思考过程中,在画的过程中,让学生具体感知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的不同之处。
  教师小结。
  师:今天我们学习的图形只是一个薄薄的面,像这样的图形,我们把它叫做平面图形。(板书:平面图形)
  新课程标准指出,“学数学”不如“做数学”。学生对动手操作都有比较浓厚的兴趣和参与意识,以上设计的操作情境,是为了使学生的思维发端于动作,以动诱思,以思促动,帮助学生在操作中体验“面在体上”。大部分学生在生活中已经认识了各种平面图形,但对体和面的关系理解得还不透彻,因此我通过课件的动态演示更好的揭示了体和面的关系,帮助这一环节的教学。
  (二)动手操作,认识平面图形
  1.认识长方形。
  师:我们先来认识长方形,请你从学具袋中找出长方形。请你看一看、数一数、折一折,组内讨论一下,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汇报。
  (生:有四条边,四个角,对边相等,其中两条边较长,两条边较短。学生的说明可能不完整,老师进行引导。)
  课件演示长方形的这些特征,老师进行小结。
  这一过程通过看数、折、看等活动,让学生自已发现长方形的特征。
  老师改就手中长方形的位置,请小朋友认一认还是不是了,得出,无论怎么放都是长方形。
  让学生认识各种位置上的长方形,让学生感知具有以上特征的就是长方形。
  师:你知道生活中有哪些物体的面是长方形的吗?(学生说)
  看生活中的长方形,课件演示。
  让学生感知图形就在身边,从生活中来。
  请你用6根小棒搭一个长方形。
  学生展示。
  进一步帮助学生感知长方形的特征。会用6根小棒搭长方形的学生一定已经掌握了长方形的基本特征。
  2.认识正方形。
  出示正方形,请学生从学具袋中找出正方形。
  师:请你用刚才的方法试一试,然后说一说正方形有什么特点。
  学生汇报。
  (生:有四条边,四个角,四条边都相等。学生的说明可能不完整,老师进行引导。)
  课件演示正方形的这些特征,老师进行小结。
  老师改就手中正方形的位置,请小朋友认一认还是不是正方形,得出无论怎么放都是正方形。
  师:你知道生活中有哪些物体的面是正方形的吗?(学生说)
  看生活中的正方形,课件演示。
  请你随意用几根小棒搭一个正方形。
  3.认识三角形。
  出示三角形,请学生从学具袋中找出三角形。
  师:请你仔细观察,然后说一说三角形有什么特点。
  学生汇报。
  (生:有三条边,三个角,学生的说明可能不完整,老师进行引导。)
  课件演示正方形的这些特征,老师进行小结。
  老师改变手中三角形的位置,请小朋友认一认还是不是三角形,得出无论怎么放都是三角形。
  师:你知道生活中有哪些物体的面是三角形的吗?(学生说)
  看生活中的三角形,课件演示。
  4.认识圆形。
  出示圆形,请学生从学具袋中找出圆形。
  师:你知道生活中有哪些物体的面是圆形的吗?(学生说)
  看生活中的圆形,课件演示。
  出示一个球,这个是不是圆呢?这是一个球,它跟我们今天学的圆有什么不一样呢?(摸一摸:圆是平平的,球是鼓鼓的;球还可以拍,圆不能拍。)
  这一过程设计中的小组活动在本课中非常重要。,通过学生之间的合作,观察、探索、合作、交流,让不同知识水平的学生在小组学习中进行互补、互学。动手操作在这一过程中也必不可少。低年级学生的思维很具体形象,只有让他们自己动手去试,去发现,那样得到的知识才能被他们所接受和更好的理解。
  (三)巩固深化,进一步加强认识。
  师:老师这里有很多的图形,请你在看见它时,大声的喊出它的名字。
  课件出示各类图形(平面的与立体的)。
  这一过程的设计为了避免练习的枯燥,我采用了这一形式和方法。让学生在练习中进一步熟练认识这四个平面图形,同时学生在练习时也很有兴趣,就好像在喊自己的朋友一样。
  (四)课堂总结
  师:今天你又认识了哪些图形?下面我们要和这些图形朋友说再见了。老师报一个,请你找到它和它再见,把它放回学具袋里。
  这一过程是检验学生是否已认识了这四个图形,同时也养成学生整理学具的良好习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新都网

GMT+8, 2025-2-25 02:18 , Processed in 0.077075 second(s), 7 queries , Win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