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让学生通过亲自动手分实物明确"平均分"的含义,并且从平均分的过程中清楚、直观地了解除法的含义;
 2、使学生认识除号,会读、会写除法算式,知道除法算式所表示的意义;
 、能力目标
 1、通过实际操作,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2、培养学生探索知识的能力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德育目标
 教育学生要礼貌待人。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除法的含义;
 教学难点:理解"平均分"的含义。
 三、教具、学具
 教具:课件、纸条、磁铁
 学具:数字卡片、小棒
 四、教学过程
 、激趣引入
 1、激趣
 同学们,你们分过东西吗?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分东西,通过分东西学习新本领,好吗?
 动手实践一:
 ①、教师提出要求:请同学们把8张数字卡片随便分成2份,也就是2堆;
 ②、学生操作,教师观察、指导;
 ③、学生汇报
 提问:谁愿意说说他是怎样分的?(学生说,教师板书,在学生说的时候注意鼓励有创新的)
 8       8         8         8
 1    7      2      6        3       5    4       4
 ④、教师指着上面四种分法提问:这四种方法中有一种比较特别,你们发现了没有?
 ⑤、请学生说,并说说为什么不一样?
 ⑥、教师归纳指出:最后一种分法中每份的数字卡片数同样多,都是4张。(教师板书:同样多)
 2、引入
 动手实践二:
 ①、教师明确要求:请同学们把8张数字卡片分成4份,也就是4堆,每份要分得同样多;
 ②、学生动手操作,教师检查、指导;
 ③、请一名学生上黑板把8个磁铁分成4份,每份分得同样多;
 ④、学生分完,教师提问:每份分得同样多吗?是几个?教师指着学生分的磁铁说:像这样每份分得同样多,这种方法叫平均分。(教师在磁铁下贴出纸条,学生齐读一次)
 、探索新知
 1、学习例2
 (1)、创设情境
 教师以讲故事的形式创设情境:一天,小象、小白兔和小蜜蜂三只小动物来到老马家作客(课件出示小象、小白兔和小蜜蜂三只小动物),老马非常热情的招待他们,拿出6个又大又红的桃子(课件出示6个桃子),小象、小白兔和小蜜蜂看见了都馋得直流口水,老马心里非常清楚,要是分的不公平,这三个小鬼一定会吵翻天,所以老马想请我们206班的小朋友帮帮忙,把桃子分好,不过在动手之前有两个问题考考大家:①、是要大家把6个桃子分成几份?(当学生说3份时,教师出示3只盘子)②、该怎样分?
 (2)、动手实践三:
 教师:下面请同学们用数字卡片代替桃子动手分。
 (3)、观看动画演示分桃子的过程
 教师:在同学们分的时候,老马也在分,下面看看老马是怎样分的。(课件演示第一次分的过程)提问:每盘放了几个?分完了吗?继续分。(课件演示第二次分的过程)提问:老马分了几次才分完?第一次每盘放几个?还剩几个?第二次每盘又放几个?
 (4)、动手实践四:
 现在请同学们学老马的样子分一次?
 (5)、学生上台演示分的过程
 教师:谁愿意上台分给大家看?(用磁铁演示)
 (6)、教师归纳小结:把6个桃子放在3个盘子里,每盘放的同样多,就是把6个桃子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2个,可以用除法做。
 2、学习除法算式的读法和写法
 ①、除号
 表示除法的运算符号叫除号(板书:÷),先写横,横要写平,然后上下各一点,两个圆点对齐。
 ②、除法算式的读法和写法
 把要分的东西的总数6写在除号的前面,平均分的份数3写在除号的后面,除号表示平均分,每份分得2个,2写在等号的后面。(教师边讲解边板书)
 整道算式读作“6除以3等于2”(板书,全班齐读一遍),学生读“8÷4=2”进行巩固。
 表示把6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2,(板书,学生齐读),学生说“8÷4=2”的意义。
 、形成练习
 (1)、做“做一做”第一题的第一小题
 ①、读题,理解题意
 请一名学生说说题目要求我们做什么?
 ②、动手实践五:
 学生根据题意进行操作并填出算式。
 ③、观看动画
 学生观看动画演示分小棒的过程。提问:总共分几此?第一次每堆放几根?
 ④、指导列式
 要把12根小棒平均分成3份,求每份几根该用12除以几?等于几?
 为什么除以3?
 算式中的12表示什么意思?除号表示什么?3表示什么?4表示什么?
 (2)、做“做一做”第一题的第二小题
 ①、学生独立做
 ②、集体订正
 把12根小棒平均分成4份,求每份是几根该如何列式?12表示什么?4表示什么?3表示什么?
 ③、比较一、二两题
 为什么第一小题是除以3,而第二小题除以4?
 (3)、做补充练习
 教师把10本作业本平均分给2名同学,每名同学分得几本?
 课件出示题目,学生说说如何列式和算式中各数所表示的意义。
 、归纳小结
 今天我们通过分东西学习了什么新知识?(板书:除法的初步认识)知道了把一些东西平均分成几份求每一份是多少用除法做。
 、课堂作业
 做练习十二的第一题
 、板书设计(略)
 五、教学设计说明
 、教材分析。
 计算教学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点,除法是计算的重要组成部分,表内除法是学习除法的基础,而"除法的初步认识"又是学生学习除法的开始,是学习除法概念的第一课。学生在原有的知识结构中没有这方面的知识,学生对除法意义的理解及对除法的兴趣将直接影响到后面的学习,所以这节课显得尤为重要。
 教材在编排时从分东西引入,通过分东西使学生初步领会除法的实际意义。例1通过让学生动手分一些实物,借助同样多,明确"平均分"的含义。例2使学生清楚的看到平均分的过程,直观的理解"平均分"的含义。然后引出除法算式的读、写法以及除法算式的意义。为了使学生更好的理解"平均分",在"做一做"和练习十二中,多安排了一些实际操作题,让学生亲自动手摆一摆、分一分、连一连,再写出除法算式,然后再说说除法算式所表示的意义。
 、教学目标、重点、难点
 教学目标:
 1、让学生通过亲自动手分实物,明确"平均分"的含义,并且从"平均分"的过程清
 楚、直观地了解除法的含义;
 2、学生认识除号,会读、会写除法算式,知道除法算式的意义;
 3、际操作,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初步语言表达能力;
 4、培养学生探索知识的能力和对除法的浓厚兴趣;
 5、教育学生热情待人。
 重点:通过实际分东西,使学生知道除法的含义。
 难点:理解平均分的含义。
 、教学设计
 1、教学设计的指导思想
 ①、从生活实际出发,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符合学生大认知规律;
 ②、课堂上注重学生多方面的发展,实现三为目标;
 ③、立足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④、教学过程中,注意创设情境和氛围。
 2、教学设计的几个层次
 ①、由同样多引出平均分
 在此安排了两次实践操作,一是把8张数字卡片随便分成2份;二是把8张数字卡片分成2份,每份要同样多。通过第一次动手操作由学生的汇报引出"同样多",通过第二次动手操作和教师的提问引出"平均分"。
 ②、用"平均分"指导操作
 在教师讲完故事后,让学生把6个桃平均分成3份,求每份是几个,就用刚学的"平均分"来指导学生动手操作。
 ③、解决如何"平均分"
 上一实践只是让学生尝试着平均分,并没有告诉学生如何才是平均分,在学生操作之后,观看老马分的过程,在模仿老马的分法进行分,最后请一个学生上台展示,帮助学生解决了平均分。
 ④、把"平均分这一生活常识抽象成除法算式
 解决了"平均分"之后,教师指出把6个桃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2个,可以用除法来表示,于是抽象出除法算式。
 ⑤、结合除法算式教学除法算式的读法和意义。
 
 
 | 
 |